“編者按”
自2004年《種子法》頒布以來,我國種業沖破體制機制的桎梏,發展速度與規模前所未有,2016年作為新《種子法》實施的元年,也注定拉開新一輪調整序幕。那么未來,新的法律條文將對市場行為和企業行為產生什么影響?執法者和種子經營者在具體實踐中,又會出現哪些意想不到的問題?本刊特邀律師武合講,為您探索新《種子法》下的風險規避和維權路徑。
武合講 男,中國遺傳學會會員、中國農學會會員、中國法學會會員。1997年取得律師資格從事律師執業,先創辦山東信法律師事務所,后轉入山東貴和律師事務所,任副主任和專職律師,專業處理農作物種子和種業科技成果保護法律事務。辦理了大量的大田作物、蔬菜、中藥材和食用菌等種子案件和品種推廣案件以及種業科技成果保護、種業技術秘密保護、育種專利和品種權保護案件,均為重大疑難案件。例如,2013年和2014年公安部通報的偽劣種子典型案件的50%以上,均由武合講律師承辦。
參加了歷屆全國農業知識產權研討會和《種子法》修訂論證。受河南省、江蘇省、天津市等省市農業主管部門的邀請,對種子執法人員、種子管理人員和種子經營者進行培訓。著有《農業知識》,在《中國蔬菜》、《中國種業》和《種子世界》等期刊發表論文200余篇。
假冒種子、假劣種子、偽劣種子,是不同的法律概念,三者的法律責任,互不相同,不可混淆。假冒種子與種子的內在質量無關,假劣種子與種子的內在、外在質量都有關,而偽劣種子都與種子的內在質量有關,而都與種子的外在質量無關。司法實踐中,常將《產品質量法》規定的假冒種子和《種子法》規定的假劣種子與《刑法》規定的偽劣種子相混淆,造成大量錯案。福建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法院2015年2月28日以(2014)思刑初字第126號刑事判決書判決的楊德芳銷售偽劣產品罪、康清楚非法經營罪一案,就是一例。
1 案例簡介
法院查明:2012年4月,被告人楊德芳在未有任何授權和有效證明,且明知他人提供的標有“坂田七寸”字樣的胡蘿卜種子未貼防偽標識、中文標簽,與廈門中廈蔬菜種籽有限公司獨家經銷的日本“坂田七寸”胡蘿卜種子不一致的情況下,仍購進上述種子銷售,金額達2 204 300元。被告人康清楚在未取得任何種子經營許可相關手續的情況下,向被告人楊德芳購買上述假冒胡蘿卜種子94罐,將其中90罐予以銷售,非法經營額達528 493元。法院認為,被告人楊德芳為牟取非法利益,銷售明知是假的種子,其行為構成銷售偽劣產品罪。被告人康清楚違反國家規定,在未取得種子經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的情況下,擅自向他人銷售胡蘿卜種子,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非法經營罪。判決如下:①被告人楊德芳犯銷售偽劣產品罪,判處有期徒刑15年,并處罰金人民幣200萬元;②被告人康清楚犯非法經營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并處罰金人民幣50萬元;③被告人楊德芳銷售涉案胡蘿卜種子的違法所得人民幣2 064 300元予以追繳,退還洪樹林、洪躍清、陳水益3人共計483 800元,其余1 580 500元予以沒收;④被告人康清楚銷售涉案胡蘿卜種子的違法所得人民幣
340 943元予以追繳,退還被害人;⑤對扣押在案的假冒“坂田七寸”胡蘿卜種子空罐2個予以沒收。
2 案例分析
2.1 購進不再分裝的包裝種子銷售的,不構成非法經營罪
案例中楊德芳和康清楚的行為符合《種子法》規定的“種子經營者專門經營不再分裝的包裝種子的,可以不辦理種子經營許可證”的特許制度,故兩人都未違反《種子法》規定的種子經營許可制度,追究他們非法經營罪的刑事責任,適用法律錯誤。
2.2 未貼中文標簽的種子,不屬于偽劣種子和偽劣產品
《種子法》規定:標簽是指固定在種子包裝物表面及內外的特定圖案及文字說明。案例中,他人提供的種子既然標有“坂田七寸”的特定文字說明,就證明該種子附有標簽,不屬于沒有標簽的假種子。
未附有中文標簽的種子,不屬于《種子法》規定的假劣種子,不可以追究生產、經營假劣種子的行政責任。他人提供的標有“坂田七寸”字樣的種子未附中文標簽,違反的是《種子法》關于“銷售進口種子的,應當附有中文標簽”的規定。對于違反種子標簽管理制度的行為,可以依據原《種子法》第六十二條的規定追究行政責任。
未附有中文標簽的種子,既不屬于《刑法》第一百四十七條規定的“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或者以不合格的種子冒充合格的”偽劣種子,也不屬于《刑法》第一百四十條規定的“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偽劣產品。對于銷售未附有中文標簽種子的,不能追究銷售偽劣種子罪及銷售偽劣產品罪的刑事責任。
2.3 銷售的種子與他人獨家經銷的種子包裝不一致的,不違反法律規定
非授權品種的種子,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享有獨占生產、經營權。胡蘿卜品種“坂田七寸”不屬于授權品種,沒有品種權人和利害關系人。對該品種,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享有獨占權。對該品種種子,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享有獨家經銷權。種子生產經營者生產、經營胡蘿卜品種“坂田七寸”種子的,不需要獲得任何單位和個人的民事許可。
《種子法》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種子經營者的自主經營權”。在我國,胡蘿卜既不屬于法定的主要農作物,也不屬于農業部或者省級確定的主要農作物。在中國任何區域生產胡蘿卜種子,都不需要行政許可。領取蔬菜種子《農作物種子經營許可證》的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生產、經營胡蘿卜品種“坂田七寸”的種子。種子經營,是指對生產的種子進行清選、分級、干燥、包衣等加工處理,以及包裝、標識、銷售的活動。領取蔬菜種子《農作物種子經營許可證》的種子生產商,都有權對“坂田七寸”的種子進行加工處理和包裝、標識。《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不同的種子生產商加工處理和包裝、標識的種子,不得一致。楊德芳代銷的標有“坂田七寸”字樣的胡蘿卜種子與廈門中廈種籽公司經銷的“坂田七寸”不一致,可以證明該種子不是該公司經銷的“坂田七寸”種子,不能證明該種子屬于偽劣種子或偽劣產品。
2.4 種子包裝未貼防偽標識,并不違反法律規定
我國刑法關于生產、銷售偽劣種子罪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規定,采用的是敘明罪狀。《刑法》第一百四十七條對銷售偽劣種子罪敘明的罪狀是:銷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種子,或者生產者、銷售者以不合格的種子冒充合格的種子,使生產遭受較大損失的,構成銷售偽劣種子罪。依據該法條敘明的罪狀,銷售偽劣種子罪的犯罪對象只有3種:假的種子,失去使用效能的種子,不合格的種子冒充合格的種子;不包含未貼防偽標識的種子。《刑法》第一百四十條對銷售偽劣產品罪敘明的罪狀是: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5萬元以上的,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依據該法條敘明的罪狀,銷售偽劣產品罪的犯罪對象只有4種: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不包含未貼防偽標識的產品。在我國,不僅《刑法》未規定對未貼防偽標識的追究刑事責任,而且《種子法》和《產品質量法》也未規定種子包裝必須附有防偽標識。種子包裝未貼防偽標識的,不違反法律規定。
2.5 假冒品牌的,不構成犯罪
《產品質量法》第五條規定,禁止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第五十三條規定,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的,追究行政責任。不屬于《刑法》規定的“以假充真”。《產品質量法》第五十三條沒有規定對侵犯品牌、廠名、廠址的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刑法》也沒有規定侵犯他人的品牌、廠名、廠址要追究生產、銷售偽劣種子罪或偽劣產品罪的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