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偉
8名掛職北京市政府機關副局級領導職務的知名學者,近日即將結束他們為期一年的掛職生活。談起一年來在政府機關的生活,掛職人士表示,作風方面比較簡單,領導也都在食堂吃飯,沒有大吃大喝。說起在外人眼中神秘的官場,掛職人士表示,比較簡單,“官場不是傳說中的宮斗劇”。
掛職學者被授予較大“權限”
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中央或市屬單位的張興凱、張樹華、張頤武、邢念增、趙進東、孟安明、楊旭、施一公等8名黨外人士一年的掛職鍛煉即將結束。多位掛職人士介紹,一年來他們還是以本職工作為主,掛職不需要坐班,有的人每周去單位一趟。新單位也給予了掛職人士較大的“權限”:掛職干部可以參加局長辦公會等同等級行政和領導班子會議,參與重大事項、重要工作的討論和決策,參加重要的會議、調研活動等。
記者注意到,部分單位官網的領導介紹中也列有他們的相關信息。北京市文化局的官網領導介紹一欄中,張頤武在列,工作履歷中標注2014年12月掛職擔任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長,在分工上負責政策研究工作,協助局長分管研究室。在北京市衛計委的官網領導介紹中,施一公也名列其中,標注了掛職副主任的身份,協助分管科技工作。
這8名掛職學者還會以掛職干部名義出席官方活動。2015年8月25日,北京市基金辦組織召開“提升科學軟實力對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作用研究座談會”,掛職市科委副主任的孟安明參加了會議。他說,科學軟實力是他掛職一年來重點研究的課題。2015年12月初民進中央調研組在京的一次調研活動,文中提到市文化局副局長張頤武參加了調研。
這一批掛職干部基本都是學者出身,他們在掛職單位主要發揮“智庫”作用。比如張頤武就負責政策研究工作,北京市文化局啟動的“十三五”規劃編制研究工作,讓身為文化研究學者的張頤武有發揮空間,掛職市住建委副主任的楊旭則對綠色建筑的概念進行研究。幾位掛職人士表示,他們的掛職歷程即將結束,已進入總結階段,正式結束還需要“走程序”。
“政府決策不是領導拍腦袋”
孟安明說,以前作為學者,對政府部門的運作不是很了解,“進去才發現,好多東西程序是一步一步做的,并不是哪個領導一拍腦袋就行。單位支持的項目要經過多種渠道征集,招投標中對企業的資質信譽也要進行調研,有時候還要請第三方。程序嚴謹自然就耗時間,原來以局外人的角度以為一個東西領導點頭答應就立竿見影了,其實不是這樣的”。
楊旭告訴記者,他以前作為政協委員,更多從執行后的效果來看待事情,現在發現很多事情都是多年累積形成,有其歷史脈絡,并非想象中那么簡單。另外,政府行為受到很多限制,落實過程中也會收到社會反饋。
張頤武此前也多次強調掛職后更加理解政府機關運作的復雜性。
“這一年來沒有什么迎來送往”
“八項規定”出臺兩年多,2014年年底中央要求全面從嚴治黨,政府機關更加重視作風建設。身為黨外人士,掛職學者對于單位作風和官場生態也有自己的感受。
孟安明說:“這一年來確實沒有什么迎來送往,沒有那種工作以外的吃喝、旅游,到外地考察也是自己出錢,很規范。”
“在單位,領導干部也都在食堂吃飯。”孟安明說起這些笑了笑,“領導干部也沒看到什么大腹便便那種大胖子,大家好像都挺瘦的。”
楊旭說,這一年來沒有大吃大喝一頓,“領導也都是在食堂吃飯,吃飯的時候大部分也是在聊業務,偶爾聊聊新聞和生活”。他覺得這樣的生活簡單,并不覺得突兀。
“官場不是宮斗劇”
外界對官場有各種各樣的描述和想象,作為知名學者和黨外人士,他們突然以領導身份置身其中,感受如何?楊旭說:“以前做項目被叫主任,掛職期間也被叫主任,有時候也不知道叫的是哪個身份,所以不是太在意這個事兒。”
張頤武此前也表示,大家偶爾開玩笑時會叫他局長,其實都知道他只是個學者,不會覺得他是干部,他也了解自己的狀態和定位,工作方式和其他局長不同。
對于外界眼中神秘的官場,楊旭說:“并不陌生,就是開會、學習、討論問題,感覺到領導班子氛圍挺好,并不是人們想象的一說官場就覺得是宮斗劇,也沒有傳說中的爾虞我詐。”
他還透露,單位業務比較專業,領導大多是業務型干部,“都是做業務上來的,沒有傳說中行政官僚的作風。比如每個處室,施工企業、建筑商報上來的東西,各處室看得比企業技術員都要認真”。
對話
黨外人士掛職“大家都不見外”
記者:作為黨外人士,突然到政府機關掛職一年,有沒有覺得有距離感?
楊旭:我每周都去單位,大家對我不見外,都很支持工作。
記者:掛職給自己帶來了哪些收獲?
孟安明:掛職可以更方便地了解政府機關的想法,以前對政府支持科研項目的機制和導向都不是特別了解,通過掛職,了解了政府機關是怎么操作的。這種影響也是相互的,我也會讓政府機關了解科研人員的想法,比如在立項上、獎勵科研項目上,也更了解科研人員的情況。此外,以后自己在建言獻策上,也會更有針對性,不能只停留在理論上,想象的東西在真實社會中不一定能發揮最大作用,還需要結合社會發展狀況。
記者:掛職這一年,有遺憾嗎?
孟安明:還有自己的本職工作要做,最開始還要熟悉一段時間,參與深度有限,覺得一年時間比較短。
楊旭:遺憾就是,一年匆匆而過,有些東西可能沒有來得及充分利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