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艷燕

閱讀是最基本的學習能力,近年來世界各國在掀起教育改革浪潮中都把兒童閱讀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政策來實施。“小學三年級之前必須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這是未來學習成功的關鍵。”學生的閱讀經驗越豐富、閱讀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學習,而且閱讀越早開始越有利。朱永新教授也認為閱讀是解決素質教育問題最好的路徑。那么,在小學階段將怎樣開展閱讀活動,才能將課內與課外、學校與家庭有效地結合起來,發揮最大的效力呢?為此,我們可以分年段開展框架式閱讀活動。
所謂“框架式閱讀”,是根據美國學者古登曼(Goodman)提出“自上而下(top-down approach)”的模式得出。他認為讀者應該是閱讀過程中的積極參與者,應該利用已有的知識選擇文章的有用信息加強理解,沒有必要逐字逐句地閱讀文章。而對小學閱讀活動而言,我們不僅理解和認同了這種觀點,更有了自己全新的詮釋,即:教師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家庭文化狀況構建各階段的閱讀框架,利用教師的知識和經驗循序漸進地組織閱讀活動;學生從最初的被帶動者逐步成長為閱讀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和組織者。最終,讓閱讀成為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為他們的個性化行為。
以下,是開展框架式閱讀活動的實踐模式: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其思維和心理發展是不斷發展、變化的。這就意味著,孩子們的閱讀興趣、閱讀方式以及閱讀質量也會因為年級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因此,遵循孩子的年齡發展規律,適時地開展框架式閱讀活動極為重要。親子閱讀是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階段,它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結合點,在一年級,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步驟實施:
第一步:問卷調查,了解孩子們在家中的閱讀環境。
第二步:設計親子閱讀菜單,家長自主選擇參加活動的項目和時間。
第三步:根據家長的菜單選擇進行分組:(1)周五故事家長。
(2)周六親子閱讀組。(3)周日親子閱讀組。
第四步:開展親子閱讀啟動儀式。
第五步:實施親子閱讀活動,讓優秀的家長帶動其他家長,起到榜樣作用,我們在活動中再交流、再碰撞、再實踐,努力吸引更多的家庭參與其中。一個個故事伴隨著孩子們成長的足跡,每一段親子閱讀的時光都將是小學低段最有效的教育。
周末親子閱讀實例:
11月10日下午,周六閱讀組的成員們在教室里開展了第一次親子閱讀活動。嵐媽媽為大家準備的故事是手掌印創意繪本《海底世界》。此書以手掌蓋印的方式,將五彩繽紛的手掌印,加上作者的創意巧思,組合成一個個可愛的小故事。孩子們可以邀請朋友、老師或是爸爸媽媽,一起印出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手掌印,然后一起發揮想象,編出溫馨有趣的小故事。
閱讀是學生以及所有人提升自身素質,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這就要求我們堅決遵循語文教學的規律:“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做到既要重視課內語文教學又要抓好課外閱讀。小學階段,是孩子們的內心最柔軟,最適宜播種的時期,只要我們做有心人,學校和家庭攜起手來,用框架式閱讀模式,循序漸進地開展閱讀教學活動,孩子們定能幸福快樂地在閱讀天地中成長。
參考文獻:
[1]劉晶晶.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標準與學生評價的一致性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2]王曉平.小學閱讀理解策略教學研究[M].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