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青青
摘 要:數形結合思想是重要的數學思維方式之一,其最大的優點就是將抽象的數學問題形象化,把復雜的數學過程簡單化。通過圖形闡釋數學抽象、溯本探源、提綱挈領,讓學生接觸到數學本質,構建高效的數學教學模型,并逐步養成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數形結合;數學;數學素養;小學低段
數學既研究了代數的意義,又揭示了數學直觀,因此,數形結合思想實際上是把數學和圖形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是對數學抽象的簡單闡釋,我們在研究數學問題的時候,可以利用數形結合使得復雜的數學問題簡單化,使得冗難的問題容易化。我們小學數學階段作為數學的啟蒙階段,應該將數形結合的思想融匯其中,這是從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能讓小學生更好地理解數與代數之間的關系,更好地觀察空間和圖形之間的關系,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抽象思維。
一、以圖形來闡釋抽象,形成數學思維
數形結合的思想對于小學生學習數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小學生的感性思維比較強,他們對于圖形的感受要遠遠高于對于數字的感受,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去引導學生,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數學的實質,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比如,我們在講解平均數的時候,很多學生對于在求平均數時的借多補少這一方法難以理解,就以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求6和10這兩個數的平均數的時候,班級內就有很多學生想不過來,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還是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因此,這個時候可以引入圖形的概念,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比如,將數字6和數字10,我們形象地將其畫成6個一組的小圓圈,和十個一組的小圓圈。這個時候,如何讓這兩組的小圓圈個數相等呢?學生很自然地就能想到動手移一移的方法,首先從10個一組的里面拿走一個放到6個一組的里面,這樣一邊是9個,另一邊是7個,這兩個數并不相等,接著再從9個一組的里面拿走一個,放到7個一組的里面,這樣兩邊的數值就相等了,這就是計算平均數的思維方式:“借多補少”,然后教師可以將這一概念進行深化,比如有三根木棍,它們的長度分別是1.5米,1.3米和1.4米,求它們的平均高度是多少?由于在上面的教學中,學生已經知道了平均數的計算方法,所以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計算出這三根木棍的平均長度。這個過程就是利用了數形結合的思想。
上面這兩個例子就是從低段小學生的思維方式入手,充分利用了他們抽象思維弱而形象思維較強的心理特點,利用圖形將抽象的數字形象化,將抽象的數學概念簡單化,將抽象的數學思維過程可視化,這樣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解題水平,更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二、以圖形來溯本探源,接觸數學本質
我們大家都知道數學,都學過數學,可是,如果說到數學的本質,數學是怎么得來的,數學究竟又有什么用處,恐怕很多人都回答不出來。其實數學的本質很簡單,數的實質就是圖形,比如,小學生開始計數的時候,也是通過具體的物體開始的,他們通過數自己的手指,能夠從一數到十,這個過程就是將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過程。但是小學生,他們雖然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維,但是他們的抽象思維是初步的,他們的邏輯思維也不強,因此,他們的思維方式中形象思維還是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還是應該抓住學生形象思維較強這一方面,利用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來增強學生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并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比如,我們教材上進行倍數的解釋的方法是利用小木棒進行的,第一組用三根紅色的小木棒,它們作為一組,而第二組是12根綠色的小木棒,問綠色的小木棒是紅色的小木棒的幾倍?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應該作為一個除法的問題,但是在做這個題目的時候,很多學生會將小木棒分開來看,他們認為有3根紅色的小木棒,有12根綠色的小木棒,所以綠色的小木棒是紅色小木棒的4倍。其實我們也可以這么來看,就是把三根紅色的小木棒看成是一份,而4組綠色的小木棒看成是4份,所以綠色的小木棒是紅色小木棒的4倍。將這個綠色小木棒分組的過程,其實就是數形結合思維的過程,在這個圖形演示的過程中,既能夠讓學生看到“個數”的比較,又能夠看到“份數”的比較。這樣直接讓學生接觸到“倍數”的本質,這就是數形結合的功勞。
總之,在我們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行授課,通過數形結合的學習方式的應用,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符號轉化成具象的圖形,并且還能夠將無形的解題思路可視化,讓學生能夠直接看到教師思考的過程和解題過程,同時利用數形結合的教學思想,還能夠建構數學模型,養成學生從數學的視角去看待生活的能力,并且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孫紅梅.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運用[J]. 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Z1):88-89.
[2]劉偉.小學數學“數形結合”思想方法在教材中的滲透[J]. 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8):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