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玉飛
摘 要:從培養學生學習素養的角度,理解和把握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難點,突出學生在數學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后續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理解;把握;重難點;數學素養;學習力
傳統教學模式下,小學數學采用的是一種“灌輸式”的教學,老師本著對教材理解并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確定授課的重難點,而往往以能否解題為最直接的教學指向。在當前推崇生本教育理念的背景下,這種做法已完全不能適應我國教育改革的需要。學生是數學教學的主體,老師應從培養學生的學習素養和提高學習能力入手來理解和把握教學的重難點。
一、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小學生的數學素養包括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統計觀念、數學應用意識五種數學意識,數學思維、數學理解、數學交流、解決問題四種數學能力以及數學價值觀的發展。
1.培養學生良好的數感
良好的數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意識,具備良好數感的學生對數字和數學運算有敏銳的感受力,能夠有意識地運用數學知識去觀察和理解數量關系、數字特征和空間形式,善于捕捉數學題目包含的潛在數學解答規律,善于觀察日常生活中諸多問題所包含的數學特征。
2.提高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
數學探究能力是數學素養最核心的部分和最本質的特征,應通過加強對學生數學思維、方法的訓練來提高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例如,在學生掌握了“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后,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究“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計算方法,加強學生知識遷移推理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在理解和把握數學教學的重難點時,應注重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更在于引導學生感悟數學思想、掌握數學方法,只有這樣,學生才可能會用數學思維和數學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學習或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是數學知識在更高層次的升華,老師應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授之以漁”是學生能通過課堂學習感悟數學思想、掌握數學方法,并應用于日后的數學學習和生活實際中。例如,在講解找規律這一題時,遇到一列數,11、13、15、19、21、23、( ),經過觀察學生很容易發現前一個數加2等于后一個數,到這里這道題似乎已經講完了,但老是此時可以滲透類似題目的解題規律,讓學生真正掌握解決這類題目的方法。因此,老師在理解和把握數學教學重點時,應隨時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
4.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的重要方面,在數學學習中更是如此,面對一道數學題,如果毫無頭緒,找不到切入點,是永遠不會做的,這就需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可通過運用“發現式學習”的教學新模式,構建學生發散思維的平臺。
5.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體驗
數學的獨特科學價值和文化價值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感體驗,包括思想品德和情感體驗兩個方面,具體而言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學生學習目的、愛國主義、愛科學的教育;二是學生興趣和動機的培養;三是自信心和意志力的培養;四是數學學習態度和習慣的培養。
二、提高學生的學習力
小學數學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提高學生的學習力,老師在理解和把握數學教學的重難點時應謹記這一點,將提高學生的學習力融入課程教學中去。
1.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培養他們積極的學習態度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任務。一是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不應把數學成績的好壞作為學習的唯一動機,學習是一個終生的過程,是對一個人內在知識、氣質、涵養的訓練提升過程,正確的學習動機應該是以掌握終身有用的學習方法。二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師的一項艱巨任務,數學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教學法、講故事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三是給學生適當的壓力,有壓力就有動力,在數學教學中,適當引入競爭是很有必要的。四是及時激勵學生的進步,當學生取得一定成績時,應適時給予鼓勵,以提升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培養學生的學習毅力
學習是一個不斷失敗、在失敗中進步的過程,數學學習尤其如此。“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句話意在說明:只要有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毅力,什么困難都可以克服。因此,老師應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及時予以指導和鼓勵,幫助他們解決問題,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毅力。
3.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數學教學終極的重點和難點之一,教師應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一是加強訓練,數學的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必須經過反復訓練才能真正掌握。二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只有學生主動地去學,才能切實提高學習效率。三是及時反饋,對學生課堂作業的易錯易混之處給予詳細的解答。
總之,數學教學的重難點把握不能僅局限于課本和經驗,還應將培養學生的學習素養和提升學習力融入其中。
參考文獻:
[1]韓春榮.小學數學三年級學習難點的調查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2]陳思華.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突破重難點[A].第三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