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凡悅



摘 要:以《認識多邊形》課例研究為載體,探討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如何合理收放,打造扎實、靈動的數學課堂。研討中我們發現,數學問題的設計在一定意義上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方式;具有發散性的問題更能激發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內驅力,更能激發學生形成深層次思考的意識與習慣。同時,教師對學生課堂生成各種資源的使用價值的判斷、利用越精準,就越能形成生生、師生的科學有效互動,促進學生的認知生成和思維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課例研究;認識多邊形;數學
一、研究背景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教學中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要盡可能地引導學生聯系已有的知識經驗,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
二、研究問題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如何發揮主導作用,做到合理收放,以打造扎實、靈動的數學課堂,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
三、教學實踐
(一)教學實踐A:知識建構的圖形教學
1.教學思路
從生活中的物體導入新課,引出不同圖形。以觀察圖形異同點作為教學推進的主線。學生在整體知識建構的大思路引領下,從分類到聚類,逐步感受并明確圖形特點,初步建立圖形間的知識架構,以形成對圖形知識相對完整的認知。
2.教學環節
(1)圖形回顧
觀察生活中的物品的圖片,請學生分別說出各物品所屬圖形的名稱,再隱去圖片抽象出以下圖形。
這樣做目的在于調動起學生原有知識儲備,為后續學習做
準備。
(2)觀察與思考
①在這些圖形中,你認為誰最與眾不同?為什么?
預設:長方體,因為長方體是立體圖形,其余都是平面圖形。
這樣做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注意到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區別。
②取出長方體后,再次提問:你認為現在誰最與眾不同?為什么?
預設:圓形,因為圓形是由曲線圍成的,而其余的圖形都是由直直的邊圍成的。
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注意到曲線與直線的區別。注意這時學生尚未認識直線、線段,所以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如“直直的線(邊)”。
③圓形也取出后,現在你認為誰最與眾不同?為什么?
預設:三角形,因為三角形是由三條邊圍成的,而其余的圖形都是由四條邊圍成的。
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注意到圍成圖形邊的條數的區別。
④建立概念: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都屬于四邊形,四邊形是由四條邊圍成的平面圖形。
3.教學反思
此教學內容安排在二年級上冊,教學目標為:(1)經歷認識多邊形的過程,知道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的名稱,能正確識別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2)在數學活動中逐步增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3)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不斷積累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實踐B:循序漸進的圖形教學
1.教學思路
從生活中的物體導入新課,引出四邊形,以觀察同一類圖形的共同特點作為教學推進的主線。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大思路引領下,從認識四邊形、了解這一類圖形的基本特點。再舉一反三到認識五邊形、六邊形等多邊形,學生逐步感受并明確多邊形的特點,進而形成對圖形知識相對完整的認知。
2.教學環節
(1)圖形回顧
觀察生活中的物品圖片,請學生分別說出各物品表面是什么圖形,再隱去物品圖片抽象出以下圖形:
這樣的目的在于調動學生的原有知識儲備,為后續學習做準備。
(2)觀察探究
①觀察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預設:都有四條邊,邊是直直的,都是平面圖形。
這樣做的目的在于使學生在無干擾條件下直觀感受四邊形的特征。
②建立概念: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都屬于四邊形,四邊形是由四條邊圍成的平面圖形。
③四邊形辨析練習。
逐幅出示圖片,在辨析環節中進一步明確四邊形的特征。
④通過分類活動認識五邊形和六邊形。
3.教學反思
在摸一摸、數一數的操作活動中,學生直觀地認識到四邊形的特征:是平面圖形、由四條邊圍成、四條邊都是直的。此時概念的建立清晰、直接。由于沒有受到其他非四邊形圖形的干擾,學生對四邊形的認識還不深刻。接下來一組圖形辨析,包含不封閉圖形和立體圖形、其他多邊形等,引導學生對四邊形進行再認知。在辨析過程中,絕大部分學生能抓住圖形的特征進行正確判斷,也有小部分學生暴露出對四邊形認識的錯誤。在不斷分析、糾錯的過程中,四邊形概念在學生頭腦中進一步明晰并得以鞏固。教學設計循序漸進,符合兒童的思維方式。
四、研究結論分析
比對兩節課的教學,我們認識到,要做到收放有度還需要關注學情,了解學生的知識起點和生長點,合理設計與學情相匹配的問題,才能使教學過程互動生成的資源真正起到促進有效課堂開展、激發學生思維潛能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巫飛鳳,劉翌.基于建模思想的數學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18):77-78.
[2]李曉梅.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J].課程·教材·教法,2013(28):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