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菊花
《浙江省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中要求:“積極探索學生參加綜合性學習、社會實踐、社區服務的有效機制,把信息技術、綜合實踐活動、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中的社會實踐要求和專題學習內容,以主題模塊的形式加以整合,并積極實施教學?!苯逃俊蛾P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提出要加快“核心素養體系”建設。最新出爐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征求意見稿)針對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提出9大核心素養,國際理解即為其中之一。核心素養體系被置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成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關鍵因素和未來基礎教育改革的靈魂。
囿山小學三年發展規劃(2014.9—2017.7)中明確提出“健康身心、良好品行、優秀學業、國際視野”的育人目標。“地球家園”體驗課程的建構,是我校綜合實踐活動新的生長點、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突破口。
一、基于核心素養的“地球家園”體驗課程的頂層設計
1.指導思想
以促進學生全面而個性化的發展為宗旨,以“國際理解”核心素養培育為目的,以“國際視野”為育人目標,以學科聯動為特色,以體驗探究為載體,以過程性評價為保障,堅持“重參與、重實踐、重體驗”的實踐活動要求,組織豐富的專題實踐體驗活動,建構“地球家園”體驗課程,尋求綜合實踐活動新的生長點,尋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突破口,讓學校課程更加充實,讓學生成長更加豐富?!暗厍蚣覉@”體驗課程具有趣味性、實踐性、探究性、螺旋式等特點。
2.課程目標
序列化螺旋式建構“地球家園”體驗課程,組織鮮活而豐富的經歷式、感悟式、探究式實踐體驗活動,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強化教師課程整合的意識與能力,開闊國際視野,培養“國際理解”核心素養。
二、基于育人目標的“地球家園”體驗課程的建構與實施
1.創設美麗校園,營造地球家園氛圍
借助美麗校園建設契機,我校為學生設立“地球家園”長廊,把地球五大洲的版圖、200多個國的國旗,在長廊上統一亮相,讓學生隨時可以觀看、學習。
我校參與省教育廳組織的AYC國際理解項目,引進英語外教,讓學生近距離接觸外國人,創造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在“運動天地”彩繪墻上,把世界運動明星的簡介、競技精彩瞬間的圖片上墻,滲透著“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的理念的同時,讓學生了解更多的世界知名人物。
2.感悟程度不同,體驗活動分類設置
通過一年的實踐與研究,我們依據體驗感悟程度的深淺,將體驗活動劃分為三個類別:
1.0版基于直觀感受的經歷式體驗活動:讓學生親身參與、經歷、感知,但課程目標的達成不會立竿見影。
2.0版基于情境創設的感悟式體驗活動:創設一定的情境、氛圍,引導學生在實踐體驗中學習、感悟,激發情感上的共鳴,潤物無聲,在潛移默化中達成課程目標。
3.0版基于問題調研的探究式體驗活動:通過小組合作展開專題調研,在探究式體驗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形成綱要式觀點報告。
3.序列化螺旋式架構體驗主題
基于學校育人目標,結合學校原有的德育優勢項目,統籌品德學科與國際視野相關聯的內容,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分層、分類、序列化、螺旋式建構“地球家園”體驗課程。各項體驗活動各有側重,又有內在聯系與提升。一至六年級分別組織國家與國旗、世界童話、我與地球儀交朋友、地球家園小導游、人口與人種、戰爭與和平等系列體驗活動。在三年級組織的3.0版“我與地球儀交朋友”探究式體驗活動中,通過活動,讓學生知道地球儀上不同的顏色代表的意義、所占的比率,激發低碳環保意識。能快速找到地球儀上的五大洋、七大洲。在六年級組織3.0版的“戰爭與和平”探究式體驗活動中,通過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兩次世界大戰的起因、參與國家、人員傷亡數據、經濟損失數據;調研20世紀以來區域性戰爭的引發原因,探究和平共處舉措;搜集、了解聯合國、紅十字會、維和部隊等國際組織的建立時間、工作內容,培養和平理念,形成地球村理念等。
4.學校家庭社會聯動推進
“地球家園”體驗課程是一個序列化課程體系,必須整合各方面力量和資源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利用班級、校級兩級家委會,利用社會實踐基地,不斷摸索鮮活、豐富、有效的實踐體驗形式,形成學校、家庭、社會長效聯動機制。如一、二年級的“國家與國旗”“童話世界主題體驗活動”可以與家長開放日、六一游園活動、非紙筆測試等活動相結合,能取得更佳的體驗效果。
5.過程性評價,搭建展示交流分享平臺
“地球家園”體驗課程活動評價重過程輕結果,重展示、交流、分享,輕統一標準。如世界之旅導游小海報制作,學生自由組合,選擇自己喜歡的國家展開調研、選擇自己日常沒有聽說的國家展開調研,利用少先隊活動課給予每組學生充分的展示交流時間,對合作分工、感悟交流多評價引領,淡化小報制作的精美度評價。
三、“地球家園”體驗課程實施成效分析
1.學習方式的轉變,提高學習興趣
降低體驗目標,細化體驗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并參與到適合自己的體驗活動,在體驗中學習、感悟;在體驗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在多項體驗活動后的問卷中,100%的學生選擇“很喜歡這項活動”。從接受性學習轉變為體驗式學習,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動目標的達成度也顯著提升。
2.學科聯動,教學相長
在地球家園小導游主題體驗活動中,外教教師、英語教師與學生的面對面交流、采訪,既鍛煉了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又鍛煉了學生英語口語對話水平,突破不敢開口說英語的心理障礙。信息技術課中,教師著重指導學生網絡搜索、下載、分類保存、梳理編輯信息的方法,讓學生充分利用高科技正能量的功能。品德教師從國家選擇、人員組合、分工協同、資料篩選等方面給予建議與指導,提升學生梳理匯總資料、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美術教師在小報制作、版圖設計上進行指導。音樂教師引導學生欣賞世界音樂。語文教師為學生把關主題的關聯性、文字表達的通順流暢。少先隊活動確保每一組學生都有充分的交流展示機會,優秀小報在校內公共區域展示、推廣。在整個體驗活動中,多學科教師聯動參與、合力推進,在完成體驗任務,開闊學生國際視野的同時,也強化教師課程整合實施的意識與能力,真正實現師生互動、教學相長。
3.師生國際視野更加開闊,國際理解核心素養進一步形成
目前“地球家園”體驗課程實施不足一年,全校師生的國際視野明顯開闊。相信經過六年一個序列的體驗課程的實施,學生的國際理解素養將進一步形成。
德育實效低下,品德知識向品德行為的轉化難、慢,一直是學校德育工作的瓶頸問題。體驗、實踐、感悟、探究式學習方式的轉變,必將引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外顯為自覺自愿的品德行為。體驗課程的建構與實施,使學校課程更加豐盈,使學生成長更加豐富。體驗課程的建構與實施,將成為學校德育工作創新的生長點,成為核心素養培育的突破口。
參考文獻:
[1]唐雋菁.從課堂儀式出發潤澤品德核心素養[J].中小學德育,2016(4).
[2]李泳洪.體驗課程:課程改革新的增長點[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5(S1):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