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心杰
最近看到這樣一條新聞:某高中在高考中再創佳績。該校考生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人數居全國縣級高中第一位,取得了令人無比羨慕的優異成績。開學了,一個班主任給家長發了這樣一則短信:不管成績怎樣,沒有什么優生差生的區別。家長們知道,每一個小孩都是種子,只是每個人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絢麗綻放;而有的花,卻需要漫長的等待。不要緊盯別人的花,不要覺得別人家的花永遠都是最好的,相信花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呵護,看著他一點點地成長,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也許你的種子永遠不開花,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
蘇霍姆林斯基曾感嘆道:“從我手上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學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教育的這種反差效應告訴我們:對于這些“與眾不同”的孩子,教育者必須正確認識他們、研究他們、相信他們,堅信不同的花朵只有花期不同,一旦時機成熟,就會綻放笑臉。所以,我們要學會等待,讓這些遲開的“花朵”同樣也能沐浴陽光雨露,享受成長的快樂!
在平日的工作中,我總會將更多的關心和關愛傾注在這些“與眾不同”的孩子身上。在班集體中,我總是精心營造一種平等、和諧、友愛的氛圍,讓他們感受集體的溫暖和同學之間的友情,讓他們感受到“我在班級中是最重要的,我也能是最棒的那一個!”所以安排座位,我堅持能促進互相進步的搭配:一個比較優秀的孩子同一個稍微薄弱一些的孩子在一桌,這樣可以互相幫助;課堂提問,我激勵那些不愛發言的孩子踴躍發言,給他們創設展示的平臺;我不忘給他們大顯身手的機會,班級干部輪換時多給他們創造機會。時間久了,這些孩子逐漸樹立自信,逐漸嚴格要求自己,與好習慣成為好朋友。
記得剛入學不久,班中的“凱哥”便很快進入了我的視野:上課坐不住不說,還經常和同桌鬧矛盾,不愿動筆寫字,凡事斤斤計較,從不知道禮讓,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十分令人擔憂,這樣一個讓人頭疼的“淘氣包”,最開始真是愁壞了我。但憑我的經驗,每個孩子都會有閃光點,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
那天中午,“凱哥”像往常一樣沒有完成學習任務被我留在了教室里,正趕上當天的值日生里有一位同學生病請假,就在人手緊張的情況下,“凱哥”主動和我說:“老師,我想幫同學值日!”看著他一本正經的樣子,我說:“只要你快點把學習任務補上,而且寫得工整、干凈,我就允許你幫助同學值日!”沒想到,他速度真的快了起來,沒幾分鐘,他果真完成了欠下的任務,并且寫得整潔多了。這真的讓我對他刮目相看了,心中暗想:無論費多大的勁兒,我一定要讓他轉變,把他的習慣扳過來。看著他那認真值日的小模樣還真是讓人喜歡的不得了。
漸漸地,我發現,“凱哥”雖然缺點無數,但是他特別愛勞動,值起日來動作麻利,而且打掃得十分干凈。于是,我任命他為值日組長,目的是想讓他在參與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為習慣,讓他展示自身優勢,樹立自信。我對他講:“孩子,你已經是小干部了,如果你總是和同學鬧矛盾,總是遇事斤斤計較,不能按時完成作業,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你總是完不成,那你怎么能在同學中樹立威信?你安排勞動任務時,同學又怎么能聽你的指揮呢?所以你一定要給同組的同學當小榜樣呦!”他聽了直點頭,眼中閃著自信的目光。慢慢地我發現,自從他當了值日組長后,確實有變化,不但他所帶領的值日小組值日做得好,而且他本人也有了細微的變化:變得關心班級了,變得不愛打架了,變得熱愛學習了。事實證明,這種委以重任的方法,不失為轉化這些孩子的一種行之有效的良方。
其實,像“凱哥”這樣的孩子意志力都比較薄弱,情緒變化不定,行為極易反復無常。遇到他們反復出現不良行為時,我們教者一定要有耐心,要客觀分析他們的狀況,及時發現,及時提醒,及時引導。這些孩子雖然有許多不足之處,但每個人身上都是有閃光點的,我們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適時捕捉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給予肯定,加以激勵,使他們重新找回自我,獲取克服缺點的勇氣和信心。正像一位教育大師所說:對一個學生來說,五分是成功的標志,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人的成長有其內在的生長規律,而且因人而異,因時而異,正視這個差異,教育才會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無視這個差異就會揠苗助長,欲速則不達、物極必反。
作為教師的我,真的感覺很幸運,也很幸福。因為我從事的事業很光榮,很受人尊重,更因為我面對的是一個個精靈般的天使,在他們身上我不但能看到孩童的天真無邪,更能讓我和時間一起陪他們慢慢長大、長高,慢慢成長、成熟……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我想說:“教育,需要等待!”等待讓教師和家長更加冷靜,更加理性;等待讓學生自我糾正、完善提升。等待更能讓我們看到另一道美麗的風景。等待是一種健康的教育心態,是無聲的教育境界。教師在等待的過程中要堅信:不同的種子要么會在不同的花期開出嬌艷無比的花朵,要么會跟隨時間的腳步慢慢長成高大挺拔的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