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波霞
摘 要:隨著整個社會對學前教育的重視以及學齡前兒童數(shù)量的增長,鄉(xiāng)村幼兒園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這就有效地緩解了幼兒就近入學的問題,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也促進了鄉(xiāng)村幼兒園整體辦園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辦園者、幼兒教師、家長的幼兒發(fā)展理念落后,他們的認知還停留在每天識了多少字的層面上,并以此評判幼兒園及教師的好與差,導致鄉(xiāng)村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心理而重上課輕游戲,重傳授輕探索。
關(guān)鍵詞:游戲;游戲活動;兒童發(fā)展
隨著整個社會對學前教育的重視以及學齡前兒童數(shù)量的增長,鄉(xiāng)村幼兒園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這一方面緩解了幼兒就近入學的問題,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也促進了鄉(xiāng)村幼兒園整體辦園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辦園者、幼兒教師、家長的幼兒發(fā)展理念落后,他們的認知還停留在每天識了多少字的層面上,并以此來評判幼兒園及教師的好與差。對于努力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開放游戲活動的幼兒園,則被貼上“只知道玩,什么也學不到”的標簽,這樣,使得辦園者為了迎合家長的心理,重上課輕游戲,重傳授輕探索,隨著辦園競爭的加劇,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殊不知,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從某種意義上說,幼兒的各種能力是在游戲中獲得的。游戲是對幼兒成長最具價值的活動,是最適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的活動,也是幼兒最愿意從事的活動。在游戲的過程中,孩子們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自主能動地活動、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游戲的過程就是孩子們與人交往、選擇、判斷、理解、創(chuàng)造的過程,幼兒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也依賴于游戲。可見,游戲?qū)和l(fā)展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讓鄉(xiāng)村幼兒園的游戲活動“活”起來呢?
一、讓園長的膽子“大”起來
“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那么,“一個好園長就是一所好幼兒園”。曾經(jīng)在一個教育網(wǎng)站看到一位幼兒園園長的留言:我是一所農(nóng)村幼兒園的園長,我感覺孩子在我園成長一點也不快樂。他們每天必須要不停地寫字、唱歌、背古詩、認字。我真想給我們的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讓他們盡情地玩耍、讓他們在各種游戲中快樂地成長。但我們?yōu)榱嗽诒姸嗟挠變簣@中能生存、發(fā)展,以及為了能讓我園的工作得到家長的認可(家長評價幼兒園的好壞就是看看幼兒是否會寫拼音、漢字、做一些簡單的數(shù)學題等一些文化知識)。只有委屈了這些孩子,但我真的很心疼這些孩子。我現(xiàn)在真的不知怎樣才能改變我園的這種教育模式。可見,鄉(xiāng)村幼兒園的園長也是渴望實現(xiàn)教育理想的,他們?nèi)鄙俚氖侵С趾蛶椭K麄兊牧α恐饕獊碜陨霞壷鞴懿块T的肯定和同行的認可及家長的理解,作為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大力主張和倡導在教育過程中重視游戲活動,為幼兒園鋪路搭橋,并積極對做得好的鄉(xiāng)村幼兒園進行充分的肯定、宣傳、推廣,使其起到一定的輻射作用和鼓勵作用。對于觀念跟不上或消極應付的園所要加強管理和督促,消除負面影響,實現(xiàn)所轄區(qū)域幼兒園同步走,讓園長們沒有后顧之憂,膽子“大”起來。
二、讓家長的觀念“跟”上來
辦園者的觀念轉(zhuǎn)變了,但要真正地實施,還得得到家長的認可。因此,家長的認識必須跟上來。農(nóng)村幼兒家長群基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幼兒的父母,比較年輕,接受新的理念比較容易,通過適當?shù)闹笇В芎芎玫亟邮苄碌挠變航逃砟睢R活愂怯變旱淖娓改福變旱母改竿獬龃蚬ぃ瑢⒑⒆咏唤o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照顧,祖父母盡管年紀偏大,但受新時代的影響,并不是一味地守舊,有效的宣傳和正確的引導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幼兒園可以采取下列方式方法改變家長對游戲活動的錯誤認識。
1.家長會
家長會是幼兒園向家長進行宣傳教育和指導的主要途徑。幼兒園可以就游戲活動的開展召開專題家長會。要使家長會能起到行之有效的教育效果,切忌“一言堂”地給家長念稿子,可以采取多種形式,例如,辯論式:將家長按不同的教育傾向分成兩隊,在教師的主持和引導下,就“好好玩”還是“好好學”進行辯論,在辯論中讓家長碰撞思想、提高認識;還可以采取新聞發(fā)布會式:讓家長就游戲活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教師予以回答和解答。
2.“開放日”活動
現(xiàn)在,每個家庭基本上都只有一個孩子,孩子們在家結(jié)伴玩游戲的機會很少,家長近距離觀察孩子玩游戲的機會更少。幼兒園利用“開放日”,讓家長走進幼兒園,近距離觀察孩子在一日活動中的表現(xiàn),家長會發(fā)現(xiàn)在游戲活動中,孩子是最自由的、最快樂的、最有自我的、最能展現(xiàn)個性特點的,這個時候家長的感受是最直觀的。
3.親子活動
幼兒園可以多開展親子游戲活動,為父母和孩子提供共同游戲與學習的機會和條件,通過親身參與,使父母切身感受游戲活動對孩子的運動、語言、認知、情感、人際交往、創(chuàng)造等多種能力的全面開發(fā),從而主動獲得恰當?shù)摹⑾冗M的教育行為和教育觀念,實現(xiàn)對游戲活動的認可。
4.網(wǎng)絡信息傳播
刷微博、玩微信已經(jīng)滲透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并以其快捷、方便、便于交流的特點,迅速成為傳播信息的主要媒介。幼兒園可以通過微信隨時向家長傳送先進的育兒理念,多種有趣的家庭親子游戲活動,在家長遇到教育難題時,還能及時予以指導。家長們還能通過微信隨時交流育兒經(jīng)驗并相互幫助,或開展幾個家庭間的親子游等聯(lián)誼活動。
5.社會力量
可以借助當?shù)氐闹行W等教育機構(gòu)以及當?shù)劓?zhèn)政府、村委會等政府部門,加強教育宣傳的力度和廣度。還可以編寫通俗易懂的順口溜或三句半,組織志愿宣傳隊,或利用農(nóng)村文化宣傳隊進行表演宣傳。
三、讓教師的指導“動”起來
教師是幼兒園游戲活動的直接組織者和實施者。很多教師由于認識不夠或嫌玩游戲麻煩,使得幼兒游戲活動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
1.游戲活動的形式化
有的教師嫌游戲活動麻煩,平時不玩游戲,總是讓幼兒死板地坐在椅子上聽他講課或干脆放動畫片給孩子看。只在有檢查時讓幼兒玩游戲。
2.游戲活動的自由化
有的教師組織游戲活動只是為了輕松,把游戲活動當成自由活動,認為游戲活動就是把幼兒放到一邊讓他們隨意玩就行了,教師自己不參與其中,不做指導。游戲成了一種無目的、無計劃的“放羊式”活動,甚至成為事故和矛盾的“滋生場”。
3.游戲活動的模式化
有的教師在游戲中“導”得太多,設計的各種游戲根據(jù)計劃、目標層層推進,沒有靈活變通,為了使游戲活動按時完成或看上去更有教育意義,經(jīng)常用自己的標準“導演”游戲,幼兒在教師的指揮下將游戲“演”完。看似完美,其實幼兒玩得“很累”。
游戲活動應該融于幼兒的一日活動中,不是為了游戲而游戲,幼兒園在加強管理的同時,還應該注重對教師的指導。教師對游戲活動組織得好與差,關(guān)鍵是教師要理解什么時候“組織”,什么時候“指導”,什么時候讓幼兒獨立自主。教師在組織和指導游戲活動時,應該做一個細心的觀察者、優(yōu)秀的引導者、問題的解決者、適當?shù)闹С终摺⒄J真的合作者。只有這樣,游戲活動的教育價值才會最大化,幼兒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真正體驗游戲帶來的樂趣。
四、讓鄉(xiāng)村的游戲“活”起來
當前,各種課程模式的引進,高級教具的出現(xiàn),使得鄉(xiāng)村幼兒園“自慚形穢”,忙碌著追趕形式,而忽略了自己本身的“美”——鄉(xiāng)村游戲。
鄉(xiāng)村游戲大多因陋就簡、就地取材、易教易學,非常有利于鄉(xiāng)村幼兒園組織開展。例如,體能游戲:踢毽子、跳房子、丟沙包、跳繩等;競技游戲:斗雞、抓小偷、打游擊、投瓶蓋進洞、打水漂等;趣味游戲:捕蝴蝶、擠油兒、打花鼓、雞毛信等;生活游戲:過家家、稻草人、釣魚、埋寶藏等;益智游戲:石子兒棋、頂鍋蓋、棍棍牌等。每一種游戲在不同的地區(qū)玩法不一樣,游戲的名稱也可能不同,但帶給孩子們的歡樂是一樣的,而且不需要幼兒園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當然,有些鄉(xiāng)村游戲的內(nèi)容和形式比較簡單,有的缺乏安全性,在組織開展游戲活動時,教師可以去除糟粕、取其精華,挖掘潛質(zhì)、提升價值,或修改規(guī)則,完善玩具,使這些源于民間生活,有著濃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充滿著健康之美、智慧之美的鄉(xiāng)村游戲回歸孩子們的童年,再次“美”起來,讓鄉(xiāng)村幼兒園的游戲活動“活”起來。
參考文獻:
[1]鐘正南,廖日明.鄉(xiāng)村幼兒游戲課程開發(fā)與研究[M].海南出版社,2008(12).
[2]彭海蕾.論幼兒園游戲教學的實踐策略[J].西北師大學報,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