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兒童心理的發生起源到現在尚不清楚,但兒童從一出生起就有心理活動,這是專家公認的。大家都知道,早期的美術教育對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有益的,但早到什么時候,專家們對此說法卻不盡相同,但大的年齡限定區別不大。美國教育家、心理學家羅恩菲德說:“幼兒2~4歲為涂鴉期。”中國兒童美術教育家楊景芝研究發現認為:中國的兒童在心理、生理發育上要早于美國兒童,涂鴉期應是1歲半~3歲。中國心理學家朱智賢認為:孩子1歲零兩個月,就有控制筆的能力,能自發地無意識亂畫,2歲半時能畫近似圓圈的東西,集中精力的時間為10~20分鐘。能看到最初的想象活動。如,兒童給布娃娃看病,把竹竿當馬騎等。心理學家葉絢認為:3歲兒童僅能辨別上下方位,4歲能辨認前后方位。心理學家陳會昌認為:3~4歲兒童是個體對心理現象的認識開始發展的重要時期。心理學家李學武認為:3~4歲的孩子還不能正確區分真實與想象,處于模糊時期。心理學家焦鍵認為:想象在幼兒階段比較突出,4歲左右的孩子想象力比較豐富。心理學家楊期正認為:3歲以上的兒童才具有大小的認識。心理學家張增惠研究表明:3歲多的孩子識別顏色已比較準確。心理學家桑標認為:4歲前是幼兒形象視覺發展的關鍵期,5歲前是兒童自信心、信任感、主動性等許多重要心理品質發展與形成的重要時期。
心理學家研究成果說明,兒童形象思維的表達及心理發展的年齡階段順序應是這樣的:一歲半自發地無意識地亂畫;兩歲有自己喜愛的顏色;兩歲半能畫圓圈,并具有想象的初始內容,集中精力的時間是15分鐘左右;三歲能說出大小、上下,有了描述性繪畫意識和最初的想象活動,并有了時間觀念;三歲半能對自己用筆畫出的圈圈、道道及痕跡命名,說出意思,如,這是“媽媽喂孩子”,這是“寶寶睡覺覺”等,識別顏色的正確率是70%;四歲開始知道前后,神經系統內意志得到發展,有很好的控制、調節行為的能力,知道想法和信念影響著行為;四歲半知道因果關系。根據以上心理學、教育學專家的觀點與美術教學實踐表明:兒童學習繪畫的最早年齡應是3.5歲~4歲。
有的教師和家長對孩子的心理活動及表現,觀察、注意不夠,不能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和目的,單從表面現象上就下結論是好還是不好。或者以孩子聽不聽話,乖不乖來評價孩子,造成了對孩子的誤解,使孩子在心理上受到傷害。比如,兩個孩子同時畫一個蘋果,很有可能一個孩子畫得很大,另一個畫得很小,家長不能簡單地批評或埋怨畫得小的孩子。畫畫得不大,可能有較為復雜或更深層的原因。研究結果表明:孩子畫得畫大與小,跟孩子的膽量及個性有很大關系,如果孩子家里的生活環境比較寬松隨便,孩子畫起畫來就大膽、畫也大氣、隨意;相反,孩子在家里被管得太嚴,束縛太多,規矩太多,畫畫時就會束手束腳,小心翼翼,怕畫錯了被批評。畫得東西小、線條窩憋、楞角多、不流暢、畫面支離破碎是孩子的心理在起作用,不是教師和家長告訴孩子要畫大就能畫大的。有一個基本事實可以肯定:膽小了,就畫不大,這是心理的原因。實踐還發現:膽小的孩子一般意志也薄弱,辦事缺乏主動,愛依賴別人,更缺少創新精神。我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這一現象的形成跟孩子缺乏父愛、和母親過于親密、依戀及長期生活在“母性群”周圍(幼兒園或親戚阿姨)有密切聯系。父親帶給孩子的堅強、勇敢、大度、承受力和陽剛之氣是其他人很難替代的,父親多和孩子玩,多帶孩子在“男人圈”里玩,就能解決“依戀”問題。再如,在畫畫的孩子中間,有的小朋友愛咬手指頭和筆帽,教師不能簡單地批評孩子不講衛生。心理學家認為:這個現象是由孩子在吃奶時奶不足造成的,咬手指頭是一種“奶不足”的心理補償現象。我在班里對二十多位有此習慣的小朋友的家長作了詳細的調查,也證明了這一點。我們教孩子畫畫也要學會通過現象看本質,不要被孩子的“表面現象”蒙住了眼睛。這一階段的兒童可以通過講述涂鴉作品告訴成人一些重要的信息。但是,講故事的情境依然存在問題,因為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注意力保持時間有限,還不能對繪畫任務保持較長時間的注意。講故事也有一定的困難,因為兒童的詞匯量有限。我們還需要知道,兒童涂鴉繪畫的內容會在幾分鐘之內發生很大變化,講述隨即也發生變化。兒童開始繪畫時說“這是我媽媽”,很快又會說是別的東西。事實上,第二天兒童還會重新命名這幅作品,說出完全不同于以前的名稱;第三天,兒童同樣還會對涂鴉作品做出新的解釋。想教育孩子就得了解孩子,只有了解了孩子,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把兒童心理學納入兒童美術課程是一個比較新的教育理念。事實上,在兒童各個年齡的不同時期,兒童繪畫原本已比較清楚地反應了孩子生理、心理不斷發展的變化過程,只是我們以前還沒認識到“心理”所起的作用。以前教師考慮比較多的是怎樣教,而沒考慮學生會怎樣學。懂得兒童心理學就會了解孩子學畫的心理活動,教師在兒童美術教育實踐中,也會眼光更敏銳,看問題更清楚,輔導更準確。
參考文獻:
[1]孫小紅.淺談幼兒園美術教育中的兒童繪畫心理[J].老區建設,2009(8).
[2]徐翠微.幼兒園美術教育中的兒童繪畫心理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