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等治
摘 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指出: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注重培養幼兒的藝術文化素養,藝術文化素養是在大量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的基礎上慢慢積累沉淀而得到提升的。“紅磚厝”是晉江最具特色的傳統建筑,有著豐富的藝術教育資源,如,古厝的構造、古厝的色彩等,通過尋找古厝資源形成多種形式的美術創意活動,從而加深幼兒對閩南古厝的認識,激發幼兒熱愛家鄉古厝的情感,并在創作過程中提升幼兒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關鍵詞:紅磚厝;創意美術;多種形式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指出: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培養幼兒的興趣,對未知的世間萬物的興趣培養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心,綱要中在感受與欣賞美這部分內容中提到了幼兒喜歡觀看繪畫、泥塑或其他藝術形式的作品。這些都很清楚地表明,對幼兒進行藝術方面教育的前提是讓幼兒充滿對萬物的興趣,尤其是自然中美的興趣和人類創造的美的興趣。只有喜歡了才能真正投入其中。而我們幼兒園地處五店市旁邊,就有足夠的資源。五店市里面就有一群造型多樣、色彩和諧的古厝群。豐富的古厝資源:紋路、色彩、構件、造型等都將是藝術活動的廣闊平臺,這些資源也為幼兒的藝術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養料,值得我們去充分尋找、利用和發揚。而如何在美術活動中尋找和利用優秀的古厝資源,我在中班創意美術活動的開展中積累了點滴體會。
一、走街串巷尋找閩南古厝
在美術活動的選材過程中,為了讓活動的開展真正做到回歸幼兒的生活,真正貫徹《指南》的指導精神,做到從生活中來、從周邊取材。利用地理優勢,我們尋找幼兒園附近所在五店市的相對資源欣賞閩南古厝,感受晉江閩南古厝的文化。如,請家長利用周末時間帶幼兒到晉江五店市尋找閩南古厝的特點——雙翹燕尾脊、紅磚白墻。并和孩子一起完成我們的調查表。我設計的調查表分為兩個內容:(1)我知道的晉江古厝,(2)我最喜歡的閩南,除了讓家長用文字表達,還讓家長和幼兒嘗試用繪畫的方式進行描述。并請家長和幼兒一起完成《尋找閩南古厝》的親子畫冊,讓幼兒利用早談和餐前時間和幼兒一起分享。幼兒在自由的環境下,通過聽、說來了解古厝,在愉悅、自由、和諧的氛圍中,從不同角度接觸古厝。
二、利用多種形式,創設美術課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指出:要和幼兒一起感受、發現和欣賞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中美的事物。在目標的定位上,我根據我們班幼兒的實際能力,在繪畫的知識、技能、情感等方面上進行制定,符合了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采用了線描畫的形式,并請家長幫助幼兒欣賞我們晉江閩南古厝,并把閩南古厝分成屋頂—雙翹燕尾脊、窗戶等初步認識閩南古厝,并借助網絡觀看閩南古厝的圖片,并結合幼兒園相關的課程讓幼兒充分了解晉江的古厝高矮、外形。我們以我喜歡的古厝為主開展了《我知道的閩南古厝》,讓幼兒從外形方面初步了解各種閩南古厝,如,尾式屋檐、屋頂、弧形的門、雕花的窗及上面的圖案,并和幼兒一起去五店市散游,從而讓幼兒從感官上進一步感知古厝上的圖案及顏色。在區域活動的入區卡,我們采用有名的閩南古厝的圖片,讓幼兒在平日玩的區域活動,也在學習感受閩南古厝。
三、發揮想象,細節處表現古厝的美
教師先在網上尋找古厝的相關知識,主要讓幼兒了解閩南古厝的一些細節的地方,如,墻身(包括山墻、腰線、窗)。墻身最具特色,山墻也是泥塑作淺浮雕呈對稱式,腰線有紅磚、有白石、有青石影雕。窗的種類繁多,有磚構窗、石構窗、瓷構窗、木構窗等。磚構窗、瓷構窗的特點在于本身獨立形成一個整體圖案,再讓幼兒結合各種材料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大膽展示出來。如,在泥塑活動《條枳窗》的活動中,孩子們通過欣賞到條枳窗的特點,再用泥塑的形式表現出條枳窗的藝術美,條枳窗可以雕有花卉,孩子們都能很好地用我們學會的竹子、花瓣裝飾。
四、在不足中尋找再次的突破
我們的“閩南古厝”的課題開展得有聲有色。我們可以通過孩子的常識和繪畫作品中發現孩子們的成長。但在手工繪畫活動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1)幼兒的常識了解比較好,但在細節上幼兒就不能很好地表現出來,如在線描畫《滴水瓦和花頭》中孩子們能畫出整個的閩南古厝,但在花頭、滴水瓦這些細節上進行規律的排序并進行花紋的裝飾就做不到。(2)通過一個學期的繪畫指導,幼兒的能力還停留在古厝正面的繪畫上,幼兒繪畫時不能通過多個角度的繪畫形式來表現古厝美。
閩南古厝是晉江特有的建筑,它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紅墻、綠窗、馬背、燕尾脊等表現“古厝”獨具特色的民間建筑特點尋找豐富的古厝資源,能夠成為多種創意美術活動的題材。
參考文獻:
[1]李馨.挖掘閩南文化資源,傳承民間美術教育[J].新課程學習(下),2014(6).
[2]趙淑芳.民間工藝融入幼兒園課程的意義及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