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玲玲
摘 要:幼小銜接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由幼兒園升入小學,孩子們的環境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由此他們的心理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針對孩子們幼小銜接階段的心理變化狀況,提出了提高其心理能力的對策。
關鍵詞:幼小銜接;心理能力;對策
幼小銜接階段是指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階段,小學與幼兒園的環境是不同的,許多孩子無法適應初入小學階段的環境和教學模式,導致他們出現很大的心理變化,因此,教師與家長要對幼小銜接階段的孩子給予高度的重視,注重他們的心理變化,對他們進行科學的疏導,增強孩子們的心理能力。
一、開展合理的學習活動
幼兒階段的學習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對于幼師來說,不僅要教會孩子們知識,還要培養孩子們的一些能力。比如,讀書能力、方位感知的能力、自己動手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對于幼兒來說既是一種挑戰,又是一份很大的收獲。
針對讀書能力來說,幼兒園可以設置“讀書日”,每周的固定時間把孩子們聚在一起,以游戲的方式, 讓幼兒對字母的拼寫有一種感知,糾正以前讀不準的拼音,可以以小組的方式來比賽,看看哪組的孩子讀對的多,讀得好。這樣也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喜歡看書,喜歡去拼讀學過的知識點,為小學的學習奠定基礎。方位感知能力的培養是很重要的。教師可以在幼兒讀書時,明確告訴他們上、下、左、右的位置關系。在書寫生字的時候,嚴格按照筆順來書寫,這樣寫出來的字才是正確的。在升入小學的時候,幼兒的感知能力會有所體現。在動手能力上,教師需要時刻在孩子身邊提醒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在學校,讓孩子們鍛煉自己動手裝書包,收拾筆袋,把自己的位置打掃干凈。告訴孩子們垃圾不要亂扔,愛護學校的公共設施等。這些事情要讓孩子們明白,并且能夠去做,久而久之,孩子會養成自己動手的習慣。等到了小學,這些習慣還會繼續保持,教師和家長都會感到欣慰。孩子們也會有一種成就感,對小學生活也沒有那么懼怕了,心理上也慢慢地適應了。
二、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質
由于幼兒年齡比較小,他們在平時的學習中,意識不到在課堂中如何去做才是正確的。這就需要幼師對孩子進行耐心的教導。告訴他們在學校要怎樣表現,怎樣形成好的心理品質。
針對幼小的孩子,我們不能過于著急。他們對外界的認識更多的是通過教師的課堂教學來學到的。在教學中,教師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對于孩子們,我們在課堂上需要做的是積極地引導和教育。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在上課之前,教師要給孩子們立一些規矩??梢宰屗麄冊谡n堂上把手背過去,有問題或者要回答問題的孩子舉手示意老師。這樣一旦有了規矩,課堂教學就會變得井井有條,避免出現吵鬧的教學環境。在授課中要提醒孩子們注意聽講,做事要專心,對于課堂表現好的學生要給予獎勵,其他孩子也希望得到獎勵,他們也會做得越來越好。如果在課堂教學中,孩子遇到了難題,教師需要細心地輔導,并且告訴孩子困難并不可怕,我們要有耐心和信心去解決它們。如果在考試中孩子做得很棒,在表揚孩子的同時,也要讓他們學會去虛心對待,不能驕傲自滿。教師的作用并不會比家長小,在與孩子接觸的時間里,我們要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孩子進行科學合理的教育。讓孩子真正做到做事專心,遇事耐心,有成績時要虛心,這樣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才能應對孩子的小學生活。
三、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孩子的學習生活中,我們要注重對孩子進行興趣的培養。好的學習興趣會貫穿孩子的一生,讓孩子用積極的態度去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
在學校生活中,教師需要對孩子的興趣愛好留心觀察。在課前制訂出適合孩子的教學模式,可以采用游戲的方式,與數學中的知識相結合,在引起孩子興趣的同時,培養他們動手、動腦的能力。當孩子進入小學時,會對語言學習產生很大的興趣。這樣的教學模式不但讓孩子明白教學的重點,還會對學習產生很大的興趣。教師也可以在課下給孩子布置一些作業,在課堂上的積極表現也會讓孩子們做起作業來得心應手,對知識也產生了很大的興趣,甚至會自己翻看書本,往后學習。教師和孩子課堂上的互動,會讓孩子覺得課堂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它還可以更有趣。這正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想要達到的效果。
幼小銜接階段是我們需要高度重視的階段,在此階段要注重對孩子心理能力的培養,讓孩子們能夠適應小學的教學模式和環境。本文對幼小銜接階段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能力提出了幾點對策,希望為幼小階段的教育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張越.提高幼小銜接階段幼兒心理能力的對策[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3):135-137.
[2]張怡.提高幼小銜接階段幼兒心理能力的方法[J].內蒙古教育,2015(1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