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翠紅
閱讀開闊學生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對于提高學生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個學科的學習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的今天,閱讀課程己經成為了學生的一項必修課。本學期來,為積極響應“全民讀書月”和打造“書香校園”活動,我們課題組加大了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和指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F就培養學生如何閱讀并熱愛閱讀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培養閱讀興趣,激發學生閱讀熱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中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豐富的知識和經驗,讀書的動機模糊,閱讀的盲目性大。因此,老師指導學生閱讀時首先要讓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動機,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指導學生明確閱讀的目的
“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人的一生?!遍喿x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重要作用,而且對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思想意識也有重大影響。閱讀的目的就是要在閱讀中學習什么,目的定得合理、明確,就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動機。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級和認知水平提出不同層次的具體要求: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實踐證明,閱讀的要求越具體,學生對閱讀的目的就越明確。學生一旦有了明確定的閱讀能力,就能夠把教師的要求轉化為個人的目的。
(二)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濃厚的興趣是閱讀的強大動力。首先,可以通過調動學生的情感來激發閱讀興趣。對學生閱讀情感的調動,是形成正確閱讀動機的重要一環。閱讀教學過程是情感交流、活動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入情入境,以情動情,教師要善于將自己的教學情感、教材的創作 情感、學生的學習情感三者合而為一,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不考慮學生的情感因素,固然也能使他們學到知識和技能,但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不可能使他們始終如一地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梢?,利用情感的力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動機,使他們樂于讀書,是有重要意義的。其次,通過開展各種閱讀比賽活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進行閱讀,既希望閱讀有所得,也期望所得的收獲外顯,得到老師、同學和家長的認可與贊許,能夠很好地滿足自己的成就感。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本學期來,我在指導學生的閱讀實踐過程中不斷開展多種競賽活動,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組織“閱讀大王知識賽”“讀書心得征文”“故事大王演講賽”“讀書經驗交流會”等,給學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機會。這些活動的開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閱讀的信心與熱情,閱讀的興趣更加濃厚。
二、教給正確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善于讀書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得法者如魚得水,無法者如瞎子點燈。閱讀更是如此。只有交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學生讀書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指導學生篩選讀物。而且要教給學生如何篩選讀物,要求學生選擇思想健康、有益身心發展的課外讀物。可選擇與課文內容、形式、寫法相關的其他文章等。還可選擇與自己年齡特點、認知水平相符的課外讀, 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需要進行選擇。幫助學生選用方法。
閱讀一般包括精讀、略讀、摘讀 。精讀即抓住重點詞句、細細揣摩,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語言文字和思想內容。略讀即先看序言、提要、編輯大意和目錄以了解全文的性質、內容和規模,再閱讀全文章節標題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瀏覽全篇。摘讀即在閱讀過程查找有關的信息。讀書當精則精,當略則略,講究效率。 指導學生閱讀,是一樣需要長期堅持的、反復而艱巨的任務。我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過程中的經驗,就是:
(一)讓學生寫讀書筆記,向老師反饋他所閱讀的文章內容、精神和感悟。并積累一些好詞、好句,“集腋成裘、積少成多”。
(二)指定學生在一定時間內應當閱讀的著作或篇目,然后“跟蹤監督、檢查指示”。例如,英語沙龍上的一些文章讓大家閱讀。在大家讀完后,和他們交流、探討閱讀的感受、心得和領悟。
(三)教師也去閱讀,就自己的學生“正在讀的、喜愛讀的、即將讀的”讀物就行。在讀后,和學生一樣寫讀書筆記或讀后感,甚至撰寫富有見地、個性和真知灼見的雜文、散文或議論文。然后在他們之中傳閱,“以文會友、以高促低”,讓他們見識真正“高水平”的思維,向“精、尖、美”看齊。讓他們有效仿、臨摹的對象,向“健康、健全、健碩”使勁!
三、定期開展活動強化閱讀效果
為了把學生已逐步形成的課外閱讀風氣持續下來,發展下去.可圍繞課外閱讀開展一些為學生所喜愛的活動,并且把這些活動與閱讀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如故事會、佳作欣賞會、讀書心得會、朗誦賽、讀書知識競賽等,這些活動對強化學生課外閱讀愛好,提高他們閱讀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進行有效指導。
《 新課程標準》 在“閱讀”和“綜合性學習”中均提出: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閱讀面,并對課外閱讀總量作了明確具體的要求??梢娬n外閱讀實踐對提高學生語文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為“學”的主體的學生,因其年齡心理特征,存在以下特點:
(一)學生是一個求知的個體
在教師的引導下,他們逐漸由無知到有知,并不斷完善提高;
(二)學生是一個不成熟的個體
他們在教師的教育引導下,逐漸獲得品德的完善和行為的養成;
(三)學生還是一個缺乏技能的個體
只有在教師的培養訓練下,才能夠逐漸掌握各項知識技能。
基于學生以上三個特點,他們有求知欲,卻缺乏有效的方法和途徑,教師不能給他們留了課外閱讀的任務就放任自流。要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能力,教師就要通過課堂教學達到葉圣陶先生所說的“舉一反三”的作用的同時,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指導。
閱讀是學生獲取信息,尤其是語言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培養和發展學生各種思維能力的最佳陣地。通過閱讀理解,學生可以較好地培養和發展自己的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推理、想象、記憶等思維能力。由于閱讀教學如此重要,因此,如果搞好閱讀課的教學就成了我們廣大中學英語教師所面臨的首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