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建芳
摘要:隨著 語文課堂改革的深入,高效課堂的實施迫在眉睫。很多老師把焦點放在情境的導入、問題的設計、重難點的突破、自主合作的實施,而作業的設計卻成了一個死角,草草了事。孰不知,語文作業的優化設計,也是高效課堂的必需品。
關鍵詞:語文高效課堂 作業設計 多元化 自主化
作為智慧型語文老師,語文課堂教學重要內容設計之一的家庭作業,也就不能局限于課后練習,固定的練習冊中,不能拘泥于課堂課本知識中,書面作業也不一定成為唯一的作業形式。在新一輪課改的今天,怎樣優化設計語文作業呢?
一、作業設計的多元化
在傳統的守成性教育思想指導下,課后作業被視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語文課堂作業的設計和布置往往也就局限在再現式的范疇內,老師為了批閱的方便,課堂作業布置大多是機械抄寫、重復套用,既體現不了思維訓練價值,更談不上創新能力、求異思維與實踐能力的訓練,突顯應試訓練色彩。因此這嚴重地抹殺了學生作業的興趣,極大地抑制了學生語文能力和素養的提高,無疑也制約了學生們在語文學習上的個性化發展。因此,語文作業的設計需要多元化。這樣避免了學生做作業時懈怠浮躁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激發的孩子動手的潛能,為孩子終身學習有指導性的幫助。
二、作業設計的自主化
1.課內自主作業的設計
初中語文教學中,“字詞抄寫”作業是大多數老師的作業任務之一,簡單的抄寫學生不重視,積累的效果沒達到,老師的批改也成了無用功。我們不妨改變一種方式,根據學生自己的字詞積累情況,挑選課文積累中的生字詞語作為自己需要掌握和預習自測的對象。鼓勵學生可以嘗試以下做法:(1)自己出題。如據音填字,據字填音,詞語也可給加點字解釋等,教師不作數量及內容上限定,根據自己的積累興趣制作精美的卡片。(2)自主默寫。學生可以憑借自己興趣積累,嘗試在一定期限內自主決定自默時間,如有必要可請同學、老師或家長監督完成。(3)批改及訂正。對于自己出題和自主默寫的結果,學生可以根據積累或查字典詞典批改。這一作業形式的好處在于改變了原來教師布置作業學生被迫完成的作業動機,在于充分給予了學生自主選擇和實際行動的權利,避免了傳統抄寫作業死板機械的缺點,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在基礎字詞掌握上的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個體的學習興趣。
2.課外作業的自主設計
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習生活中的教育資源,加強學生生活體驗、感悟、表達,縮短文字與情感的距離,淺化難點,學用結合。將生活融入到學生的語文作業中,這樣就為作業注入了新的內涵,賦予作業新的生命,同時也增加了學生做作業的欲望。教師要有意識、有目的、有創造的讓學生設計課外作業。例如,我在講完《故宮博物院》后,讓學生走出書本,走出課堂,親自體驗,把書上的知識用到生活實踐中去,設計課外作業。學生設計出了以下問題:①假如你是大漠旅行社的導游,將怎樣介紹蘭州特色景物——水車?②我來帶你游五泉。③西北游,你將駐足哪一景?為什么?④讓蘭州走向世界,我在行動。作業設計完成之后,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選擇自己喜歡的形式完成。
三、作業設計的實效化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課后,我的作業設計如下(任選兩項完成):(1)喜歡思考的你,開始了你對自己經歷困難的思考,寫出你的經歷及收獲。(2)喜歡積累的你,將準備去收集有關磨難的好句好段,充實自己。(3)喜歡誦讀的你,將朗誦一篇戰勝困難的文章給父母或同學聽。(4)喜歡挑戰的你,在小困難面前將嘗試獨立面對。(5)喜歡演講的你,將與同學一起分享你對磨難的理解。(6)喜愛制作的你,將用板報形式圖文并茂的展現磨難之美麗。這樣的作業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是一個活躍的個體,每天面對新的事物,新的知識,同時也在自己學習的過程中享受著自己學習獲得成功的樂趣,這樣無疑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也能讓孩子們思考探索勤于動手,又很好地訓練了學生們的創新求異思維,作業實效也就最大化。
四、作業設計的層次化
綠色語文課堂作業設計中,教師采取課堂作業分層布置的策略,這是引導鼓勵學生自主創新的最好方式。增加作業的層次性,以便供不同類型學生選擇,讓每位學生都能找到作業的趣味,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使學生個性得到張揚。我在教授《綠色蟈蟈》一文,課堂作業的設計為:(超市自選作業:從下列任選兩項或三項來完成)①選取文中的你需要掌握的詞建立成詞語積累卡。②留心觀察自己身邊的一些小動物(貓、狗、小鳥、魚、烏龜等)的特征習性等,并用一段話生動形象的描寫出來。③課外與同學一起分享法布爾《昆蟲記》中的精彩文章。④“自設作業”。請把你這節課的疑惑不解通過作業告訴給老師。語文作業這樣設計,既體現了作業的多樣性和選擇性,也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收獲,促進每位學生的發展,充分體現了教育公平性和教育德性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