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嶺
摘要:農村中小 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設備的推廣運用,以極其豐富的教育資源為遠山地區中小學教育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因此遠程教育資源在西部貧困山區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著特有的作用,使語文教學煥然一新,給語文教學插上了會飛的翅膀。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語文教學 遠程教育資源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讓一年級拼音教學更具直觀性
漢語拼音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幫助小學生識字、閱讀和學好普通話的有效工具,也是學生認知銜接的橋梁和紐帶,但是漢語拼音的教學相對抽象和枯燥,對剛入學的兒童來說,要掌握這一工具是有一定難度的,小學低年級兒童,特別是一年級新生正處于從幼兒向兒童時期過渡。處于這一時期的兒童理解能力差,記憶全靠死記硬背,他們擅長于形象記憶。記憶效果與他們的情緒有著極大的關系,即在高興時記憶效果好,反之較差。拼音是一年級學生認知、學習的第一道難關,在拼音教學中借助形象直觀富有情趣的多媒體動畫來進行直觀演示,能有效地喚起學生的正確感知,從而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兩拼法、三拼法,可利用動畫輔助:用不同的顏色表示聲母、介母、韻母、聲調,可播放拼讀音節的同時,讓聲母和介母快速靠向韻母,形成撞擊之勢,使學生形象地感知:“兩音相連猛一碰”“快速連讀”等拼讀方法。例如,教學音節“she”:(1)電腦出示“e”;(2)再出示小女孩推著卡片“sh”,告訴學生一個聲母“sh”和一個韻母“e”碰到一起可以拼出一個音節“she”;(3)課件演示動畫效果。小女孩推卡片“sh”變成音節“she”。告訴學生在拼讀時,聲母“sh”要翹舌,單韻母“e”要讀得響亮些。把“sh”和“e”快速連讀成音節。借助“前音輕短,后音重,兩音相連不留空”的要領幫助學生掌握拼讀音節的方法。這一動畫形式的直觀演示,使學生很輕松地記住了這一拼讀規則。
二、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識字教學化抽象為具體更富趣味性
魯迅先生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痹谡n堂上,教師單純依靠語言文字來進行抽象的講解,學生就會感到很抽象難以理解。低年級學生處在直觀形象思維階段,創造學習語文的愉快情境尤為重要。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一冊的歸類識字課《比一比》一文時,學生對于“一群”“一堆”的理解比較難,但又很難用語言來形容和比較。于是,就設計了“一頭羊和一群羊”“一只蜜蜂和一群蜜蜂”等畫面,讓學生直觀感知“群”是數量多,聚在一起的意思,多指有生命會動的物體;“堆”是指數量多,緊緊地疊在一起,多指無生命不會動的物體。
三、運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體現古詩所描繪的意境,讓古詩教學富有藝術性
多媒體教學具有較高的藝術品位,在“聲”“形”“色”“體”的結合上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從而將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與學生學習心態結合到一塊。如在教白居易的《草》時,筆者就借鑒了特級教師于永正的教法進行教學。
師:“離離原上草”中“原”指的是草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草原上的草長得怎么樣呢?請看一(投影出示草原圖,圖上的草長得非常繁茂。)
生:草原上的草長得很高很密。生:草原上的草長得很茂盛,一棵挨著一棵,一眼望不到邊。師:說得太美了,聰明的小朋友看了這幅圖,一定知道“離離”的意思是什么了。生:“離離”就是草長得非常茂盛。師:說得對極了!誰能把這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說?生:……一個小小投影片,就幫助學生輕而易舉地理解并掌握了“離離”的意思,還扎扎實實地進行了說話訓練,何樂而不為呢?
四、運用多媒體 課件再現情境激發想象思維,提高口語交際水平
低年級兒童想象力豐富,在口語訓練中,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的想象,豐富說話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在《找春天》的教學中,再出示課件后,學生找到了春天,感受到了春之美,我及時引導學生:春天這么美,你會想些什么,對春天說些什么?這一充滿童趣的問題引起了學生極大興趣,同學們爭先恐后地發言。有的說:“哇,春天太美了,我要把它畫下來。”有的想用相機照下來,有的要把它寫下來。也有的說:“春天你真美,我喜歡你。”學生這些感受產生于豐富多彩的情境中。真情實感的流露,烘托了主題,使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
五、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突破朗讀教學的難點
傳統語文教學過程中,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師不可回避的內容。古詩雖然短小精悍,但意境深遠,音韻和諧,讀來瑯瑯上口,回味無窮。再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反復的誦讀中,學生對詩的含義會有更深一步地理解和意會。
如果說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朵綻放的紅花,那么多媒體教學的恰當應用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它在學生和教材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給小學生創設了愉悅有趣的情境,激發了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多媒體尤其對一、二年級小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有著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