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滋

[摘要]數碼印花技術先進的生產原理及手段對于舞臺服裝的發展來說,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它讓設計師由原來的被動選擇轉為主動設計面料,使得整個設計過程都能夠完全在設計師的掌控之中,為服裝設計師們展現了一片新的天地。
[關鍵詞]數碼印花技術
舞臺服裝設計
俄羅斯構成主義
游戲感拼裱感幾何抽象理念
近些年來,隨著科技的日異發展,數碼印花技術被廣泛應用,時裝、紀念品、室內裝飾、家用紡織品等各個領域,屢見不鮮。它突破了傳統印刷術的瓶頸,擺脫了批量生產在技術、成本、周期等方面的控制,從而實現按需生產;視覺上,它的圖案更豐富新穎,花型更獨特,更適合于高質量、個性化新時代潮流的發展趨勢,更能滿足市場的多元化,讓人們的生活變得生動有趣,也給整個紡織品市場帶來了新的氣象。
與之相生,數碼印花技術也極好地應用到了舞臺服裝中。舞臺服裝素來以批量小、要求嚴、風格化程度高、生產時間短等特點著稱,在很大程度上更像“高級定制”,服裝與角色之間幾乎是“一對一”,主要演員的服裝通常是一款一套,且圖案風格獨特多樣。然而,在做舞臺服裝設計時,很多設計師感覺自己把握的往往只是服裝的款式,對于面料的圖案和色彩卻頗受牽制,市場現成的面料圖案過于生活化,沒有戲劇效果,別說豐富創意,經常連基本的設計意圖都難以準確地表達出來,即便是重新設計圖案,專印,也會因為傳統印花術在套色、制版方面的局限,造成色彩、層次不夠細膩,修改周期拖長,增加批量印刷成本,等等問題。而數碼印花工藝的靈活、快速、周期短以及隨需服務等特點,恰好彌補了這些缺陷,為設計師提供了一片廣闊的空間。
今年上半年,我為話劇荒誕劇《非此勿了》做了服裝設計。花色問題,就是采用了數碼印花這一技術來體現我的設計想法的。《非此勿了》是俄羅斯劇作家阿·格-伊瓦先科的作品,劇本寫的是一位地理老師杰米奇金,由于給當地大人物的兒子打了一個不及格,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大人物甚至以此威脅不再出資為學校興建新的操場,于是以校長沃羅勃卡洛娃為首,圍繞著杰米奇金的家庭、工作和感情生活等等多方面施壓,讓他給大人物的兒子補考并給予及格,面對這種觸及道德和職業底線的挑戰,杰米奇金沒有屈服,他努力抗爭,頂住壓力,沒有給大人物的兒子及格,并且勇敢地向自己愛慕的人道出了心聲。然而,在劇目最后,他發現這只是他的一場夢,一覺醒來,在現實面前,他還是無法走出原來的那個自己。
由于整個戲是一場夢,觀眾實際上從一開始就跟著在做夢,只是他們自己不知道而已,直到最后才恍然大悟。因此,我們決定突出荒誕劇的感覺,夢中不采取寫實的風格,使夢里和現實有明顯的不同。在研究了俄羅斯的相關背景資料以后,我被俄羅斯20世紀初期構成主義的風格所吸引,這種拼貼的形式和我想要的夢境的感覺很接近,具有一種特別的游戲感、張力和不確定性。
在設計夢中的服裝的時候,我刻意強調構成主義的拼裱感和幾何抽象理念,以色塊和幾何形作為設計的主題元素貫穿整個劇目,色彩也以白、紅、灰、黑、黃這幾個結構主義的標準色為主體。正是由于主體是簡單的幾何體和色塊的組合,在體現過程中,對顏色的要求就特別高。如果這個設計的體現用傳統方法,先購買現成的布料,再一個色塊、一個色塊地進行拼貼,這樣可能出現的問題是:受市場的限制,難以挑選到完全符合要求的顏色,例如設計中運用的各種明度和色相的灰色,即使是找到了合適的顏色,也可能會要面對不同面料在拼接上的工藝問題,難度非常大,難免會有遺憾,而且拼貼工藝在平整度上也不如一塊整的布料。因此,我們最后選擇了使用數碼印花技術,并且獲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首先,數碼印花能夠達到我們所想要的顏色。數碼印花是通過數字化手段,將處理好的圖案輸入計算機,再通過電腦分色印花系統傳輸到數碼印花機上進行打印。數碼印花過程由計算機控制,沒有顏色數量的問題;套色精度由設備保證,調出來的色彩更加準確、豐富,色域更廣。在這個戲中,與高純度顏色并存的還有一些變化很微妙的灰色調,這在布料市場上很難找到合適的,可謂“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對于設計師來說,很多顏色看似就差那么一點點,卻怎么也不是自己想要的顏色,這種差別是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的。一旦換成電腦調色,設計師就全面掌握主動權,最終打印出理想的效果。
第二,圖案和色塊在服裝上的位置能和設計圖完全一致。在這個戲的數碼印花中,我們采取了兩種方法:一、先印花,后裁片。這種方法相對比較簡單,適用于大面積、可任意排列、不需要對接花紋的圖案,由于是大片的圖案,因此可以直接在白色的布料上先將圖案印好,然后再送車間進行裁片制作。二、定位數碼印花。即先打版、制作樣衣、改版,再將樣衣拆開,做好對位點,將電子版的圖案和CAD制作的版型結合,最后打印出來的是印有圖案的裁片。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演員的身材比例各不相同,在試樣衣的時候就要在演員身上定出圖案的位置,不能自己想當然地在計算機上去畫。例如妻子的第一件睡裙上的“人體”(圖1),就是在演員試樣衣的時候畫出演員的基本的胸點、胯骨的位置,這樣印上去的人體比例才能和演員的基本體形相一致。定位數碼印花通常應用在對圖案位置有固定要求的服裝上,整件衣服要求要看上去是一個完整的圖案,沒有任何因為縫合衣片以及省道而造成的圖案的脫節,例如女兒的服裝(圖2),在制作圖案的時候,就要考慮到省道的存在,也就是要考慮縫合后的效果,如果沒有留出省道的量,縫合以后圖形就會對不上。這種方法出來的服裝效果很好,但是對于前期電腦合成的技術要求比較高。現在也有很多設計師,由于本人不會用CAD,或者時間上來不及找專業人員進行CAD的操作,通常會選擇先使用數碼相機給紙版拍照,然后用photoshop等比例制圖,再將圖案放上去,這種方法準確度相對差一些,但是比較靈活,自己就可以完成(圖3)。
第三,設計師可以在制作圖案的時候,在電腦中控制圖案的大小比例。這一點對于舞臺服裝設計師相當重要,舞臺服裝由于和觀眾有一定的距離,在圖案的大小比例上有其獨特的要求,市場上的很多圖案都是以普通消費者為設計對象,因此很難找到適合舞臺的圖案。使用數碼印花技術,可以隨時根據需要調整圖案的大小,例如妻子的睡衣(圖4),這種渾身都是大腿的圖案在布料市場是找不到的,即使有,圖案也比較小,使用數碼印花就能夠按照我們的要求進行印刷。
最后,數碼印花機打樣快速,無需制版,省去了傳統印花在生產過程中的多道工藝流程,十分便捷,立等可取,設計師能夠根據出現的問題現場修改、現場看樣,這尤其適合舞臺劇服裝通常體現時間緊迫、設計個性鮮明的特點。相對于做大貨的服裝廠家來說,數碼印花速度比起傳統的平網印花機,生產速度可能較慢,但是對于舞臺服裝的制作過程,這樣的速度已經足以達到要求。
在使用數碼印花技術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它對于舞臺服裝設計來說,具有很大的優勢,與此同時它本身也有一些局限性,需要特別注意。
目前市場上普及的數碼印花技術,對于面料有一定的要求:坯布要是白色,或者很淺的顏色,所印的顏色要比坯布的顏色深;要盡量選擇化纖維的面料,面料的化纖含量越高效果越好;含棉量高的布料,打印出來的顏色發灰發悶,飽和度低;越是光滑,織得密的布料打印出來的效果越好。在打印的過程中,我們反復嘗試了很多種布料,同樣的圖案在不同的布料上打印出來的效果差別非常大。最后我們選擇的是現在十分流行的空氣層、太空棉和仿真絲,它們吸色好,色彩還原度高。在進行數碼印花的過程中,還要考慮到高溫印刷下布料的縮率,在制作圖案的時候,尤其是在采取定位數碼印花工藝的情況下,要根據不同布料縮率的不同,提前把所用的尺寸大小規格調整好,圖案至少要往外延伸2厘米,以避免出現印上花色以后面料縮小而導致圖案面積不夠的問題。
此外,數碼印花的黑色表現濃度略低,黑色很難印得很黑。然而,在這個戲的設計中,我又希望校長、教導主任和語文老師身上的黑色塊是整個戲中最黑的顏色,所以最后這幾塊黑色是在數碼印花的基礎上再拼接的黑絲絨,效果也很不錯。還有一些顏色,如金銀色、熒光色等,數碼印花技術無法表現。
無論如何,數碼印花技術先進的生產原理及手段對于舞臺服裝的發展來說,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它讓設計師由原來的被動選擇轉為主動設計面料,使得整個設計過程都能夠完全在設計師的掌控之中,為服裝設計師們展現了一片新的天地。在數字化、網絡化的時代背景下,數碼印花技術作為一種科技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必將迅速地影響著舞臺服裝設計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模式,增強舞臺藝術的藝術魅力和精神內涵,為舞臺效果的豐富性和多樣化提供無限可能,為給人們帶來最動人心弦和具有藝術魅力和精神內涵的舞臺作品添磚加瓦。
(責任編輯:劉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