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婷
[摘要]湖南民間音樂文化逐漸喪失了根植土長的環境;同時在現代多元文化的不斷影響下,湖南傳統的民間音樂文化正逐漸萎縮、變異。因此,做好湖南民間文化的保護與開發成為當前振興民間音樂文化的重要支點。
[關鍵詞]湖南民間音樂文化保護開發
湖南是多民族省份,有漢族、土家族、苗族、瑤族、侗族、白族、回族等55個民族,具有豐富、獨特的湖湘民族音樂文化,其衍生往往與當地的自然環境、風土人情息息相關。在歷史的積淀中,湖南人民以其對生產生活、對家鄉土地的熱愛,創造并發展了豐富多彩的湖南民間音樂文化。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絢麗多彩的現代文化,使得傳統的湖南民間文化逐漸與時代脫離,傳統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出現了不平衡的現象。鑒于此,我們應積極做好湖南民間音樂文化的保護與開發研究,努力探尋開發保護對策。
一、湖南民間音樂的特點
位于祖國中部,匯集了東南西部各地區、部分少數民族的音樂風格和音樂特征,在多種音樂文化的互滲與協調中形成融匯式的交融,各種音樂元素在人們的勤勞智慧中發展完善,釀就了湖南民間音樂的藝術地位與審美價值。湖南民歌主要涵蓋幾大類型:號子、山歌、田歌、燈歌、風俗歌、民間小調等,孕生于人們生產生活的湖南民間音樂,是融合的,是具有代表性的,反映著當地的自然環境與生產生活,是地方文化與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是集融合與改造于一體的民族音樂文化。它將南北曲調、東西風格,雜糅一身,同時又繼承湖南地區所特有的民歌風格,在旋法上更是匯聚南北音樂的跳進與級進,格調韻腔極富地方特色。
二、湖南民間音樂文化現狀
為了追求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自然環境的進行改造,影響原生態的民間自然環境,導致文化生態也隨之改變。民間文化生存繁衍的土壤逐漸萎縮,湖南民間音樂文化中山歌、田歌、民間小調、號子等民間音樂生存發展的空間縮小,傳承者老齡化,原始成分隨著現代文明的進入而逐漸變化、減少,使湖南傳統民間音樂文化的傳承、發展受阻。
各地對民間音樂文化保護意識相對淡薄,缺乏傳承保護與發展弘揚的自覺意識。有些地區盲目注重文化的實用與功利,深入細致地搜集整理工作做得不夠,忽略了民間音樂文化本身有價值的體量,同時存在對民間音樂的開發造成資源利用潛力不足的現象。文化的保護需要一定的資金、人員投入,但是地方政府文化部門缺少資金投入,重視不夠,人才有限,所以造成對民間音樂文化的保護與開發不力,民間音樂文化的發展隨之陷入困境。
流行音樂文化的侵入,年輕人的審美意識被流行文化所占據,使民間音樂的繼承者和創作者都在逐漸減少,呈現后繼無人的狀態。另外,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急劇改變,民間傳統民俗活動隨之減少,甚至有消亡趨勢,使之湖南民間音樂文化被淹沒在時代浪潮中的風險加大。
三、湖南民間音樂文化的保護與開發
民間音樂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應首先從思想上給予足夠的重視,加強宣傳工作,增強對民間音樂文化保護重要性的認識。首先,注重湖南民間音樂文化的保護開發的現代傳媒傳播。促進當地人民對本地區民間音樂文化的認同感。可以通過舉辦各種演出、比賽,促進民間音樂文化的傳播、交流、繼承。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并愿意主動繼承弘揚本地區的優秀民間音樂文化;其次,充分利用當地音樂藝術院校作為實踐基地,增設湖南民間音樂文化相關專業,招收樂于從事湖南民間音樂文化事業的當地學生;另外,重視民間音樂文化課堂的營建。民間音樂人才的培養是繼承開發民間音樂文化的重點環節,關系到湖南民間音樂文化是否后繼有人的問題。同時,政府應加大對民間音樂文化保護開發的力度,例如,在教育政策上,可以從中小學做起,在中小學中普及湖南民間文化教育,為湖南音樂文化的保護開發營造全民參與的氛圍,建立培育人才的基礎。
民間音樂文化來源于民間,應根植于民間發展,才能保護其生態韻味、民間風格,保持其本真的民間音樂文化特色,利用民俗活動,加大節日、喜慶、祭祀等活動的演出,有目的地組織在街頭、廣場的演出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和演出,擴大民間音樂文化的影響力,使其在不斷的演出中得到發展與保護,并逐漸深入人心,使更多的人了解喜愛民間音樂文化。
湖南民間音樂文化蘊含著湖南的歷史發展足跡,是湖南人們勞動與智慧的結晶,是湖南勞動人民生產生活的體現。科學合理地做好湖南民間音樂文化的開發與保護,是關系到湖南傳統文化健康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責任編輯: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