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華
“為啥我的血糖總是降不下來?”——這是河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楊辰華博士在坐門診時,經常被糖尿病患者問到的問題。其實,影響血糖的因素眾多,除大家熟知的飲食、運動因素外,涉及心理、用藥、監測、疾病影響等多個方面,具體到每位患者身上又不盡相同,歸納起來包括以下幾方面。
不良情緒等應激狀態
心理因素對血糖的影響很大,緊張、焦慮、氣惱、失眠、大喜大悲、過度興奮等情緒變化均會引起體內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胰島素釋放減少,致使血糖升高。處于感冒發熱、嚴重感染、外傷、手術、急性心肌梗死或腦卒中等應激狀態或女性處于妊娠期、月經期等,皆可使體內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削弱胰島素的降糖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酌情增加降糖藥物的用量,以保證降糖效果。應激狀態解除,降糖藥物再恢復正常量。
選藥不當
糖尿病患者用藥講究個體化,應當針對每位患者的糖尿病類型、胰島功能狀況、年齡、胖瘦、有無并發癥及全天血糖譜的特點,合理選擇藥物。就拿Ⅱ型糖尿病來說,肥胖者宜選用雙胍類和噻唑烷二酮類藥物。以餐后高血糖為主者,宜選用α-糖苷酶抑制藥和格列奈類藥物。
聯合用藥不當
單一藥物治療在開始階段多可奏效,而服用數年后,常出現藥效降低、血糖逐漸升高的現象,此時應及時采用聯合用藥方案。聯合用藥的原則是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作用機制不同的藥物,協同發揮降糖作用,延緩并發癥的發生。
自身原因導致藥物失效
許多降糖藥物都是在患者尚存部分胰島功能的前提下才能發揮作用。隨著病程的延長,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功能逐漸減退甚至衰竭,這就是為什么有些降糖藥物開始有效,應用一段時間以后,效果逐漸減退甚至完全失效的緣故。因為此類藥物主要通過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發揮降糖作用,當患者胰島功能已完全衰竭時,此類藥物也就沒有效果了。
胰島素抵抗
當患者存在胰島素抵抗時,就會大大削弱胰島素的降糖作用,造成血糖升高。身體超重或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在病程的早期階段,其血糖升高的原因多是由于對胰島素不敏感,而并非胰島素分泌量不足。這類患者治療的首選藥物不是促胰島素分泌藥或者胰島素,而應當選擇雙胍類、噻唑烷二酮類等具有胰島素增敏作用的藥物,通過消除胰島素抵抗來改善對血糖的控制。
血糖監測不準確
自我血糖監測的結果準確與否也很關鍵,不準確的檢測結果,常會錯誤地指導治療方案,導致血糖居高不下或低血糖的發生。
血糖不是一次就能測出來的。正常一天要測7次。分別是早上空腹1次,早餐后2小時1次,午餐前1次,餐后2小時1次,晚餐前1次,餐后2小時1次,睡前1次。這樣測出來的才是你當天的血糖。第二天想知道你的血糖什么樣,要重復前一天的步驟。
因此,血糖控制不好的原因很復雜,必須醫患合作,共同認真分析原因,因人而異,采取相應措施,才能取得比較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