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菲拉·艾克拜爾
2009年4月6日,孕育近三年的新醫改方案正式公布。“推進公立醫院改革”作為該方案的重要改革內容,開始被大力推進。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是新醫改的核心,是關系到人民群眾治療疾病,保障健康的關鍵之關鍵。因此,公立醫院改革的成敗直接關乎于新醫改的成敗。但是,新醫改推行至今6年,廣大群眾不僅沒有享受到優質廉價的醫療服務,反而出現了“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導致公立醫院改革成為了新醫改的重點和難點。調整醫療資源的分布,促進醫療服務的公平,讓平民百姓都能夠看得起病,治得起病即變成公立醫院改革的最終目標。在此背景下,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社會研究保障中心、湖南中醫藥大學管理與信息工程學院和湖南省信息與經濟學會主辦,湖南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支持,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協辦的“2015公立醫院改革國際學術研討會”于2015年11月28日在長沙興威華天大酒店召開。來自中國、英國、美國、巴基斯坦、索馬里等8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謀公立醫院改革與發展。
一、大會主題發言
研討會在教育部人文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鄧大松教授的主持下順利開幕。
美國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社會學系教授Richard Alan Hoefer首先發言。他以《Health Care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 Responding to a Changing World》為題目,講述了美國的醫療保障政策的發展及其實用性。他指出,美國的醫療保障政策的制定是根據美國當前的政治、經濟、環境及社會需求而制定。隨著這些因素的改變,醫療保障政策也會隨之發生變化。
來自國內的專家學者中,湖南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書記詹鳴以《打造醫院公益性定量分析的實用工具》首先進行發言。他對我國醫院的公益性進行探討,提出建立“醫院公益指數”的設計方案,為深化醫改提供了一個對醫院,特別是對公立醫院公益性的定量分析適用工具。他指出,醫院公益性指數采用不同等級醫院中具有可比性、定義清晰、數據可獲得的行業統計指標,最終換算成了一個指數值,直接反映醫院公益性的高低,是一個能馬上進入實際操作的醫院公益性分析的實用工具,而且具有廣闊而重要的應有前景。其后,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鄧大松教授以《公立醫院改革中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為題目,圍繞十三五規劃所提出的“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進行講述。
二、分論壇發言討論
(一)公立醫院改革困境與實現
新醫改實行至今6年,公立醫院改革作為其核心內容面臨很多困境。對于公立醫院改革的實現,湖北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黃明安教授認為公立醫院公益性的日益淡化被普遍認為當前公立醫院改革的一大問題。
黃教授指出,公立醫院是政府利用改革資源舉辦的非營利機構,其資產的性質是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目標是改善社會健康績效,而不是營利和資產增值。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是指公立醫院的行為和目標與政府意志相一致,進而與社會福利最大化的目標相一致,公立醫院除了遵循一般非盈利醫院的管理制度之外,還要在維護醫療服務和籌資的公平性、提高醫療服務的宏觀和微觀效率承擔政策性職能等各方面體現公益性。
(二)新醫改與醫院管理創新
當前,我國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加快構建多元文化辦醫格局,但在社會資本辦醫的發展過程中產生諸多問題。北京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孔軍輝在發言中,通過政策研究及實證數據研究,從醫療機構信用體系的角度發現了我國社會資本辦醫的問題,并對發展前景提出了針對性建議。來自河北經貿大學管理學院的戴溥之教授利用服務業已相當成熟的服務滿意理論,探討了目前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服務質量與農民滿意度,并提出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提高服務質量的對策,以期實現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能夠更有效承擔起在為新農合中的作用,促進新農合健康穩定的發展。
(三)醫療保險與社會保障問題
經過改革開放30對年的發展,中國工傷保險參保人數不斷增加,待遇水平不斷提高,管理服務不斷加強,初步形成了預防、補償、康復“三位一體”的工傷保險制度框架。但也看到,當前中國工傷保險制度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未實現全覆蓋、立法層次較低、工傷認定和視同的情形不完善、工傷責任與第三人侵權責任的競合基金管理不夠科學等問題。武漢大學社會研究保障中心的薛惠元在發言中提出,要盡快實現制度和人群的全覆蓋;工傷責任與第三人侵權責任競合時采用間的模式;完善基金支出結構和費率機制,是實現基金省級統籌;全面建成預防、補償、康復“三位一體”的工傷保險制度。來自湖南省醫療工傷生育保險管理服務局的周鵬翔提出創新付費方式,提高基金使用率。他提出,分級診療制度有助于提高醫保基金使用率。分級診療制度不僅對促進醫藥衛生事業常用健康發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提高醫保基金使用率,確保一般事業可持續發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會議總結
2015 公立醫院改革國際學術研討會于2015年11月29日上午落幕。在總結會上首先由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董克用教授以《公立醫院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為主題進行報告。董教授主要圍繞績效評價的三個基本問題,即評價內容,評價主體和評價工具來對醫療機構進行當前及未來的績效評價。董教授首先講述當前一般醫療機構績效評價框架矩陣,再從財務和質量的維度,內外部評價及當前和航院發展等方面提出對該框架的補充和完善。最后董教授進一步對中國公立醫院的公立性,真個性,公平性及先進性等四個屬性出發,進行績效評價及其補充與調整。其次,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岳頌東教授以《徹低破除逐利機制,完全確立公益功能——對我國公立醫院改革的思考》為主題,以十三五規劃所提出的“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堅持公益屬性,破除逐利機制,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為切入點,探討了“機制”二字在改革中的作用。
毋庸置疑,2015公立醫院改革國際學術研討會給國內外專家學者提供了一個高端的學術平臺,學者們匯聚在這個平臺充分交流,獲益良多。此次研討會對我國公立醫院改革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有價值的信息和意見,對于促進我國公立醫院改革的發展有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