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競爭法是一種為了保護社會主義市場競爭關系,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的法律規范,主要是通過條文規定來約束不正當競爭行為,對于做出明令禁止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企業、政府部門進行處罰。競爭法在廣泛意義上包括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反壟斷法,而反不正當競爭法不僅僅包括出現在條例上的11中不正當競爭行為,也包括限制競爭行為,比如說具有經濟優勢力量的經營者濫用其經濟優勢力量限制他人的限購排擠行為,和政府及其所屬的部門濫用行政權力所做出的對其他經營者限制競爭的行為。這兩種行為在本質上都屬于限制競爭行為,具有相同的主體形式和客體,會對社會主義市場競爭關系和市場公平競爭產生惡劣影響,但他們具體表現出來的形式和所屬的監察機關又存在著區別和差異。
【關鍵字】限購排擠行為,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行為,區別和聯系
在《反不正當競爭法》中,對于限購排擠行為和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行為都有確切的描述,對于這兩種行為的危害也進行了相關描述:這兩種行為都會影響市場公平競爭秩序,會阻礙健康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的發展,都是需要被約束和制止的。它們的主體都具有特殊性,所侵犯的客體也都是本應受到《競爭法》所保護的社會主義市場競爭關系以及市場上的公平競爭秩序。但是,二者在主體的具體存在形式、行為的具體表現形式上又有著顯著區別
一、限購排擠行為
限購排擠行為的意義和它的行為名稱一樣,就是指同一種商品,本應由不同的商品經營者在市場上共同出售,由消費者決定具體購買哪家經營者的商品,但是在實際的消費過程中,具有經濟優勢力量的商品經營者為了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卻憑借著自身的經濟勢力對其他沒有經濟勢力的商品經營者進行排擠,比如說一些壟斷行業的經營者,自來水公司,天然氣公司等,在為消費者提供服務時,指定消費者使用與其有業務合作關系的廠家生產的水表,燃氣灶等配套產品,否則就不予為消費者提供服務。這樣的行為既妨礙其他商品經營者進行經營活動,又限制了消費者行使消費權,損害了其他商品經營者的利益,破壞了市場公平競爭秩序,阻礙了健康有序的市場競爭關系的發展。所以,為了能夠讓市場競爭維持公平的原則,同時也維護和諧有序的社會主義市場競爭關系,促進健康有序的競爭市場的發展,應該對限購排擠行為嚴加防范。
二、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行為
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行為的主體也具有特殊性,但這種行為的主體形式不再是普通的商品經營者,而是政府和政府所屬部門,但不包括中央政府。由于經營者在擁有行政權力的機關面前,處于相當大的劣勢地位,所以其對其他經營者和消費者造成的不良影響更為嚴重。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行為指的是政府及其所屬部門利用自身所擁有的對經營者的監控權力,濫用行政權,通過限定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來使消費者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以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從而對其他同種商品經營者的日常經營活動產生消極影響,這樣不僅僅不利于其他經營者獲得利潤,同時也損害了社會主義市場競爭的公平,損害了政府在消公眾心中的印象,為政府的管理行為帶來了相當大的消極影響。所以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行為應該被及時制止。
三、限購排擠行為和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行為的比較
1.限購排擠行為和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行為的聯系
限購排擠行為和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行為二者都是不正當競爭行為下的限制競爭行為,具有相同的客體。正是因為它們都屬于限制競爭行為,是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一種,所以在我們這個法治國家下,是不可能允許這兩種具有破壞性質行為的出現的。不管是一般的經營者,還是政府及其所屬部門,只要做出侵害社會主義市場競爭關系、擾亂市場上的公平競爭秩序的行為,就應該為其所做行為做出應有的承擔,都應該被懲罰。因此,這兩種行為都應被約束在《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制框架之下,由具體法律條例嚴加防范它們的發生。
2.限購排擠行為和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行為的區別
雖然限購排擠行為和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行為二者都屬于限制競爭行為,都是不正當競爭行為,擁有相同的客體,并且主體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但是二者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最顯著的區別就是具體主體的不同。限購排擠行為的主體是具有經濟優勢力量的經營者,可以是企業、公司,而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行為的主體是政府和它所屬的部門,雖然二者在性質上都具有特殊性,但一個是企業一個是政府,所表現出來的特殊性是不同的。其次就是表現形式的不同,限購排擠行為表現出來的是具有經濟優勢力量的經營者排擠其他經營者的限定購買行為,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行為表現出來的則是政府濫用了他們的行政權力,限制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最后就是監察程序方面的不同,對于具有限購排擠行為的企業的監察,需要由企業所在地的省級、市級監察機關進行監察。而由有關法律規定,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行為是由做出這種行為部門的上級機關進行監察的。
總結:限購排擠行為和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行為二者是在主體形式和客體上相同的兩種限制競爭行為,都會對不具有經濟優勢力量的商品經營者和社會公平競爭關系產生影響。因此,作為一個法治國家的政府部門,也為了保護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競爭關系以及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相關部門應該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對這兩種行為嚴加防范。
參考文獻:
[1]查華.論競爭法中兩種限制競爭行為的區別與聯系[J]. 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4:518-521.
[2]王長秋.聯合限制競爭行為法律規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
[3]徐曼.論行政性限制競爭行為及其法律規制[D].中央民族大學,2005.
[4]王仁富.中國競爭法律體系及其協調性研究[D].安徽大學,2010.
作者簡介:孫晨(1992—),女,漢族,云南大學法學院,2014級在讀碩士研究生,經濟法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