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等方法對新生代農民工體育進行研究。結論認為,新生代農民工具有受教育程度高,消費觀念更加開放,維權意識較強,價值取向多元化等特點;新生代農民工參與體育鍛煉的過程中面臨體育權利缺失,余暇時間不足,體育場地設施匱乏,體育消費能力有限等現實問題;應從保障體育健身權利,提高體育參與意識,加大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加強體育文化建設等方面促進新生代農民工體育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新生代,農民工體育,困境,對策
新生代農民工是我國城市建設的主力軍,在產業轉型、城市繁榮和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由于長期缺乏社會的關懷,這一特殊群體往往處于社會的邊緣地帶,與社會主流文化格格不入。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新生代農民工的數量急劇上升,已經發展為一種新的社會階層。大部分新生代農民工承擔的都是苦、臟、險的工作,其健康問題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農民工體育是提高新生代農民工健康水平的重要路徑之一,在發展職工體育和農村體育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是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轉變的必備條件。目前新生代農民工體育權益保障幾乎處于空白狀態,新生代農民工體育權益保障研究已經成為我國社會轉型時期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1新生代農民工的特點
新生代農民工與傳統農民工相比,具有以下不同的特點。第一,受教育程度高。新生代農民工與父輩一代農民工相比,受教育程度較高,大部分接受了九年義務教育、高中教育甚至大學教育,具備了一定的文化知識。他們獲取知識信息的途徑多樣化,如電視、手機、書籍、報紙、網絡等媒體,為了解體育相關知識和掌握體育技能奠定了基礎。第二,消費觀念更加開放。傳統農民工掙錢的目的是養家糊口,除了衣食住行的日常消費以外,大部分錢都帶回農村消費。新生代農民工受城市消費的影響,其消費觀念相對比較開放,除了衣食住行方面,他們對生活品質和商品檔次的消費有一定的追求。第三,維權意識相對較強。新生代農民工受教育程度較高,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當他們的利益受到一定侵害時,會積極主動地尋求方式解決問題,列如沿海地區的“民工荒”和“用腳投票”正是新生代農民工維權意識萌發的具體表現。第四,價值取向多元化。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期望較高,追求夢想、體驗生活是他們就業的主要動機,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擺脫“候鳥”生活,渴望定居城市,過上城里的生活,追求并實現自己的小康夢想。以上特點為新生代農民工追求健康的余暇生活方式、參與體育運動提供了可行性。
2新生代農民工參與體育鍛煉的現實困境
2.1體育權利缺失
從人權法學角度出發,體育權是法律賦予每位公民的與生活相關聯的一種權利,亦即由法律保障的公民能夠參與體育健身并通過體育獲得相關權益的權利,是國家以法律確認和保護的公民實現某種體育行為的可能性。健全的法律是新生代農民工行使自身體育權力的前提和依據,我國出臺了《體育法》、《全民健身計劃》、《全民健身條例》、《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等法律法規,涵蓋了學校體育、競技體育、群眾體育等方方面面,但沒有涉及到新生代農民工體育問題。雖然國內專家學者對農民工體育問題做了大量的研究,呼吁國家把新生代農民工體育權利納入到法治化、規范化的軌道上來,但由于缺乏立法依據,效果不佳。
2.2余暇時間不足
余暇時間是保障新生代農民工業余文化生活的前提條件,是指除去工作、吃飯、睡眠、家務勞動等生活必要時間以外,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時間。我國《勞動法》明確規定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每周工作的總時間不能超過44小時,每周至少保證1天休息時間。新生代農民工由于其社會地位的卑微,很難享受到國家規定的待遇。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的新生代農民工每天工作都在10小時左右,有的甚至超過了12小時,甚至連國家規定的法定節日都不能享受。新生代農民工大部分時間都用于工作,余暇時間嚴重不足,在加上長時間的工作使他們身心疲憊,沒有時間和精力參與體育鍛煉。
2.3體育場地設施匱乏
工廠企業的體育場地設施是新生代農民工參與體育鍛煉的首選,其次是工廠企業周邊的體育場地設施,場地設施的好壞直接直接影響新生代農民工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根據相關調查顯示:34.2%的工廠企業沒有任何體育場地設施,9.2%的企業工廠有幾片簡陋的籃球場,10.4%的工廠企業有幾張乒乓球桌或臺球桌,只有55.4%的工廠企業擁有少量的體育器材,如籃球、足球、乒乓球拍、羽毛球拍等。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可供新生代農民工參與體育鍛煉的體育場地設施嚴重匱乏,大部分新生代農民工只能選擇免費的廣場和公園進行體育活動。盡管新生代農民工居住的周邊會有一些體育場地設施,但是也是杯水車薪,難以滿足新生代農民工體育健身需求。
2.4體育消費能力有限
新生代農民工受教育程度明顯高于傳統農民工,具有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具備一定的體育鍛煉意識和體育消費觀念,在經濟條件容許的前提下也會注重體育和健康方面的消費。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工工資水平普遍提高,但與城市居民相比仍然是低收入人群,除了日常的生活開銷以外所剩無幾。根據《新生代農民工調查報告》數據顯示,我國新生代農民工平均月收入為1747.87元,是城鎮企業職工平均月收入(3046.41元)的57.4%。王曉貞等對江蘇省新生代農民工體育消費情況進行了現狀調查,結果不容樂觀,37.54%的新生代農民工每年的體育消費不足100元。消費在101—250元的占41.71%,消費在250元以上的僅占9.15%。由此可見,經濟收入水平的低下使新生代農民工在體育消費上嚴重不足。
3新生代農民工體育健身的應對策略
3.1健全法治建設,保障新生代農民工體育健身權利
受城鄉二元結構和戶籍制度的制約,新生代農民工很難享受與城市居民一樣的各種社會制度保障,往往不能被城市居民認同,處于城市的邊緣化,容易產生自卑的負面情緒。目前政府相關部門還沒有出臺關于新生代農民工體育的政策法規。政府應該引起高度重視,把新生代農民工體育納入法制化建設的軌道,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障新生代農民工參與體育健身的合法權益。同時加強政府的執法力度,建立新生代農民工體育監督機制,規定保障新生代農民工和城市居民一樣的體育權利,列如體育健身權利、使用體育公共設施的權利、參與體育比賽的權利等等。
3.2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新生代農民工體育參與意識
新生代農民工與傳統農民工相比雖然受教育程度較高,但體育健身意識薄弱,體育參與行為不強,業余精神文化生活嚴重匱乏,主要是以看電視、打撲克、睡覺和喝酒等活動為主,很少參與體育活動。加大新生代農民工體育宣傳力度,提高其體育參與意識和行為是開展農民工體育的重要戰略。充分利用手機、電視、網絡、報刊等現代媒體手段加大新生代農民工體育的宣傳,建立新生代農民工體育健身科技指導信息平臺,對體育健身活動的開展、體育健身知識、體育健身方法作全方位的宣傳報道。總而言之,利用一切資源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的體育參與意識,并科學合理引導新生代農民工參與體育鍛煉。其次根據新生代農民工體育需求特征,開發適合新生代農民工參與的體育項目和內容,提高新生代農民工體育需求的層次。
3.3拓寬融資渠道,加大新生代農民工體育場地設施建設
隨著我國全民健身運動的深入推廣,全民健身路徑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但仍然存在設施種類簡陋單一、總量供給不足、體育設施的分布不均衡等問題。近些年新生代農民工數量和體育需求日益膨脹,目前的體育設施總量還無法滿足新生代農民工多元化的體育需求。應積極探索新生代農民工體育設施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和模式,可以形成政府、民間、企業、單位、個人等多渠道籌集資金,如充分利用體育彩票、企業贊助和捐贈、冠名權和廣告等形式籌集資金。政府在城市建設規劃和社區體育場地設施建設過程中,在滿足城市居民體育健身的同時,要充分考慮城市新生代農民工的數量和分布狀況,加強對新生代農民工居住地體育設施的規劃和建設,突出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的公益性、福利性、全民參與性。
3.4提升企業責任,加強新生代農民工體育文化建設
工廠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是新生代農民工謀生存的場所,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時還要擔當社會責任,保障新生代農民工合法的體育權益。企業應將體育活動納入企業文化建設之中,豐富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企業的發展依賴廉價的勞動力將成為過去,企業應放棄狹隘的利益追求,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承但更多的社會責任。企業應該重視新生代農民工的體育需求,以體育宣傳冊、體育海報、體育比賽等形式大力宣傳農民工體育,邀請體育健身專家、學者定期到本單位作關于新生代農民工體育的知識講座和專題報告,與此同時,嚴格執行我國勞動法規定的工作時間,增加新生代農民工的余暇時間和工資待遇,加大工廠企業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為新生代農民工創造良好的體育文化環境和氛圍。
參考文獻:
[1]丁振峰等.新生代農民工體育的發展策略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4,36(3):29-32.
[2]吳漾.論新生代農民工的特點[J].東岳論叢2009,30(8):57-59.
[3]張世威,榮干.一個不可忽視的農民工問題—體育權利的缺失[J].體育學刊,2007,14(8): 28-31.
[4]陳小蓉,謝紅光等.珠江三角洲農民工身體健康與體育行為調查研究[J].體育科學,2010,30(3):11-21.
[5]陳玉忠.新生代農民工的社會階層特征與體育需求[J].體育學刊,2010,17(11):53-57.
作者簡介:張成勝(1982一),男(漢族),湖北隨州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體育人文社會學和民族傳統體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