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這個大的集體中,社會的適應能力直接影響了我們自我的幸福指數。由于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不同,對幸福的認知也不盡相同。往往大家公認的幸福是財富、成功、地位,當然也有不同的觀點。無論對幸福的理解如何,追求幸福是我們不可否認的。
一、幸福的理解
我們清楚,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人們被激勵起來去滿足一項或多項在他們一生中很重要的需求。更進一步的說,任何一種特定需求的強烈程度取決于它在需求層次中的地位,以及它和所有其它更低層次需求的滿足程度。馬斯洛的理論認為,激勵的過程是動態的、逐步的、有因果關系的。在這一過程中,一套不斷變化的“重要”的需求控制著人們的行為,這種等級關系并非對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這樣的中層需求尤其如此,其排列順序因人而異。不過馬斯洛也明確指出,人們總是優先滿足生理需求,而自我實現的需求則是最難以滿足的。
我們身邊,在鞍鋼就有著這樣一群人,他們在不斷尋求著自我實現的追求,是我們的表率,我們時代楷模,我們學習的榜樣。當代雷鋒郭明義,用他的大愛向我們展示了他的幸福觀。郭明義說:“每做一件好事,就有一股幸福感涌上心頭”。“幫助別人改變命運,比啥都幸?!?。 “快樂別人,幸福自己”是他的人生觀。他以助人為樂,以奉獻為榮,以做好事、獻愛心為幸福,郭明義的言行詮釋了他的幸福觀。
“當代發明家”李超現為鞍鋼股份冷軋廠冷軋四號線設備作業區作業長兼黨支部副書記,入廠25年來,他堅持創新發明和技術改造,獲得5項國家專利,1項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獎,4項專有技術,先后解決230多項生產難題,其中59項成果獲廠和鞍鋼以上獎勵,創造經濟效益1.3億元。李超扎根一線、忠于企業、矢志創新的先進事跡成為廣大職工攻堅克難、奉獻企業的學習樣板。
郭明義、李超是我們身邊的英雄,他們用實際行動向我們展示著新時代的幸福觀。他們是我們身邊的榜樣,一代代的英模在鞍鋼這片既出鋼材又出人才的沃土誕生,身為鞍鋼人,我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他們的幸福觀也將影響所有鞍鋼人,以及我們這個時代!
二、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
只有信奉“知足常樂”,懂得“適而可止”,我們在心靈上就會得到滿足,用平和的心對待生活,幸福指數就會油然而生,“幸福指數”與“幸福感”都會有較大的提升。作為大千世界的一員,我們要學會善待自己。善待自己,才不會逃避自己,喪失自己。生活是殘酷的,人人都需要自我保重。不攀比才是健全人生的支柱,是人生動力的源泉。不攀比本身就是世間成本最低、風險最小的成功,卻能讓我們真正受用。輕松做人是一種境界,一種處世智慧,同時也會時刻有滿足感,幸福感。
幸福是什么?馬克思說過,幸福就是斗爭。結合當今的形勢,幸福不僅是同困難作斗爭,同自我作斗爭,而且是同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消費主義作斗爭。當前,國家下大力氣治理貪污腐敗。這些落馬官員,無一不是一步步從基層做起,他們在工作崗位上也奮斗過,為社會做出過貢獻。但在金錢、權力、利益面前沖昏了頭腦,攀比之心、不知足的心態時刻影響著他們,貪欲之心占了上風,致使上演了一幕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劇。“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是古訓,也是我們領導干部應牢記于心的。
三、在工作中尋找幸福
我們每天的行為離不開工作,工作是我們生存的最基本的保證。當把工作作為事業來對待,就一定能在工作中體會到幸福。
把工作當成事業來對待,首先對工作要有激情。激情,是一種飽滿的精神狀態,是一種積極的工作態度,它是事業之魂,成功之基。工作沒有激情,就好比身體沒有靈魂,什么都做不好。一個人有了激情,就會為了工作不畏艱險,不怕失敗,就會勇于爭先,敢于創新。同時,激情能使我們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增強努力過程,促使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對該做的事,盡心做好,有難度的事,設法做好,對沒做過的事,也能創新做好。相反,缺乏激情,就會缺乏敢想敢闖的精神,缺乏自定目標任務、自加壓力的積極性、主動性,缺乏工作方式方法的創造性,只會習慣于按部就班、安于現狀。所以說,激情是工作的動力,一個人如果沒有激情,工作就難有起色。
工作中我們要直面現實,懂得接納工作中各具風格的同事,接受各種結果,在理清思路的前提下,秉持服務精神,享受工作改進帶來的快樂,長此以往,必然知曉創造性地工作,是金子必會閃光,快樂的基因就會種植在我們的工作中。崗位之于人,就是一個施展才智的平臺。同一個崗位,不同人來干,結果可能天壤之別。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到熱愛的崗位,熱愛的事業中,才能無悔我們走過的路。
四、企業要帶給員工幸福
對于員工來說,身在一個效益良好、工作環境優越、文化生活豐富、人際關系和諧、發展前景無量的企業,員工當然是幸福的了。盡管幸福是相對的,我們不得不承認,好企業是提升員工幸福指數的源泉之一。
提升員工幸福指數,要有一個“把員工利益放在首位”的企業領導班子。企業領導層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把心思凝聚到為員工謀利益上,把精力集中到為員工辦實事上,從廣大員工最盼望的事情抓起、最需要的事情做起,最大限度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員工的根本利益。同時切實保障職工的民主權利,落實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全方位維護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
提升員工幸福指數,就要聚精會神搞建設,不斷開拓創新,增強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企業要努力建設成為“遵章守法、誠信至上、關愛員工、循環發展”的現代化組織。沒有效益、高耗能、高污染、破壞自然環境、偷工減料、偷稅漏稅、上訪和投訴頻繁的企業肯定給不了員工幸福。企業不和諧,就談不上員工的幸福。
提升員工幸福指數,還必須提升管理。好企業的本質是管理規范、凡事有矩可循。企業作為產生利益、分配利益的主要場所,也是各種矛盾多發地。只有制定科學規范的管理章程,才能不斷降本增效、實現利益最大化;只有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方案,才能預防和解決各種矛盾,確保員工感到幸福。
提升員工幸福指數,就要以人為本、善待員工。比如,依法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按時足額支付員工工資,收入還要隨著企業效益提高合理增長,依法為員工辦理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等各類社會保險,實施生活福利制度,嚴格執行國家勞動工時和休假制度,重視職工健康,全面落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等制度。和諧穩定、互利共贏的勞動關系,是提升員工幸福指數的保障。
提升員工幸福指數,就要不斷完善選人用人新機制,創造公正、平等、公開的發展機制。
企業要大力倡導“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努力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放手讓人才干事、支持人才干成事,使員工的個人價值得到最大體現。員工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實現獲得有機統一,是重要的幸福指數之一。一個全面發展的員工,才是幸福的員工。
提升員工幸福指數,就要多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建設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為員工提供精神動力。比如成立文藝、書法、攝影、籃球、羽毛球、乒乓球、臺球等各類協會,定期組織文體比賽活動,讓職工在文體活動中感受精神愉悅、感受溫暖幸福。
毫無疑問,幸福指數統計是一種進步。我們真切希望,企業能夠切實地提高發展速度、改進發展質量,真正將幸福指數融入廣大員工,讓它能夠真正反映出員工的心理狀態,成為企業的體溫計、員工意愿的晴雨表,而不是成為高高在上的空中閣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