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戍華 熊彥瑩 黃詩樂 張曉雨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金融環境的不斷改善,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我國儼然已經具備了人民幣國際化的基本條件。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步,對于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有積極意義。本文從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發展歷程及現狀入手,同時對比美元與日元的國際化進程,探討其對于人民幣進一步國際化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人民幣國際化,跨境貿易結算,美元國際化,日元國際化
【Abstract】Recently,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financial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strength, China has already met the basic prerequisite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As a significant step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RMB cross-border settlement has a rather positive effect on its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studies on RMB cross-border settlement's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comparing with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U.S. dollar and Japanese yen and further discussing their inspirations for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Key words】RMB internationalization,cross-border settlement, U.S. dollar internationalization,yen internationalization
跨境人民幣結算指將人民幣直接使用于國際交易,進出口均以人民幣計價和結算,居民可向非居民支付人民幣,允許非居民持有人民幣存款賬戶。人民幣作為國際結算貨幣是實現人民幣區域化的必經之路,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初始階段,也是人民幣國際化所必須經歷的階段。自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對外經濟貿易快速發展,與世界各國的經濟關系日益密切。
截至2015年,中國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245741億元。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后,美元走弱,歐元遭受重創,英鎊和日元持續低迷,為人民幣走向國際化打開了一個窗口,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
為此,國務院決定在上海、廣州、深圳、珠海和東莞等城市于2009年4月8日開展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這是向人民幣國際化邁出了關鍵一步,為人民幣走向國際經濟貿易舞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5年11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式宣布人民幣于2016年10月1日加入SDR(特別提款權)。2016年10月1日,特別提款權的價值由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英鎊這五種貨幣所構成的一籃子貨幣的當期匯率確定,所占權重分別為41.73%、30.93%、10.92%、8.33%和8.09%。自此,中國在人民幣的國際化道路上完成了一次質的飛躍。
1.人民幣作為國際結算貨幣的歷程與發展現狀
人民幣國際化路徑選擇的主流觀點認為,要實施“三步走”戰略。一是在地域“三步走”,即堅持人民幣周邊化、人民幣區域化進而發展到人民幣國際化; 二是在貨幣職能 “三步走”, 即堅持人民幣結算貨幣、人民幣投資貨幣和人民幣儲備貨幣的三步走戰略??缇迟Q易人民幣結算代表著中國本幣、外幣政策的巨大變化,是中國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步,將對未來人民幣國際化道路的選擇產生深遠影響
1.1人民幣國際結算歷程
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要 “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前提下,有選擇、分步驟放寬對跨境資本交易活動的限制,逐步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加快推進與港澳地區貨物貿易的人民幣結算試點?!?/p>
2008 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后,倡導貨幣多元化的國際貨幣制度改革得到了世界各國的認可和支持,促進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推進。2009年7 月3 日,中國人民銀行正式下發《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允許香港和澳門的企業在與上海、廣州、深圳、東莞和珠海的企業進行貿易時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自此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正式啟動,為人民幣實現國際化邁出了關鍵的一步。2010年6月22 日,央行等6部委決定將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境外地域擴大到所有國家和地區,境內結算試點地區也擴展到全國20個省區市,持有人民幣的境外機構進一步增多,邊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在不斷上升,人民幣在區域中已經被廣泛接受。
1.2人民幣國際結算發展現狀
(1)跨境人民幣結算量不斷增加。
自2009年我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開始實施以來,跨境人民幣結算量由2009年的35.8億元,迅速增長至2015年的9.6萬億元。
人民幣在全球經濟動蕩中仍保持一個向上的趨勢,前景可期。而從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細分維度來看,包括貨物貿易結算、 服務貿易及其他經常項目結算兩個方面。2015年,經常項目人民幣結算金額7.23萬億元,同比增長10.4 %。其中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金額6.4萬億元,同比增長8.4%;服務貿易及其他經常項目結算金額 8432億元,同比增長28.4%,自2009年至2015年經常項目人民幣結算金額見表1。
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服務貿易結算業務增幅較大,但貨物貿易結算與服務貿易結算發展依舊存在不均衡發展的現象。我國在推進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過程中,產業結構是一大問題,我國進口貿易中初級產品比重較大,且出口仍然主要集中在低技術和低附加值的產品方面,因此未來應進一步推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2)人民幣作為跨境結算貨幣的作用不斷增強。
如圖1所示,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貨物貿易當月值持續穩步上升,占我國進出口金額的比重也逐漸加大。隨著跨境人民幣業務量的增長,貨物貿易進出口的人民幣結算比重,已經由2010年的2.58%,提高到2015年的26.01%。但這一結算比例與我國目前龐大的進出口總額相比仍不相符,未來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3)人民幣作為國際支付貨幣的地位不斷增強。
根據環球銀行同業金融電訊協會(SWIFT)的統計,人民幣作為國際支付貨幣,從2012年9月占比0.51% ,排名第14位,提高到2016年1月占比2.45%,排名第5位。2015年8月曾一度超過日本位列世界第四名,作為國際支付貨幣的地位不斷增強,但相比美元這樣的國際主導貨幣仍然差距很大。近幾年來美、日、中貨幣國際支付市場份額見圖2所示。
(4)人民幣境外地域使用范圍進一步擴大。
截至 2014 年末,與我國發生跨境人民幣收付的國家達 189個(不含港澳臺等境外地區)。2014年,與香港地區的跨境人民幣收付量占比為 52.7%,同比下降 4.4%。與新加坡、中國臺灣、日本、德國、英國等的跨境人民幣收付量占比較2013年同期均有所上升,人民幣跨境收付量國別(地區)分布情況見圖3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目前人民幣結算應用范圍仍集中在亞太地區,未來由區域化向全球化過渡的路依然很長。
2.美元國際化及經驗借鑒
美元作為當今世界第一大貨幣,在全球支付體系中占40% 左右,在各國國際儲備中所占份額也超過半數之多。美元國際化歷程大體分為以下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一戰爆發到二戰爆發前(1914-1939),一戰使得各參戰國受到重創,但美元卻以此為機發戰爭橫財,同時與黃金保持穩定的兌換關系,使得一批國家聚集在美元周圍,形成了美元區,美元逐漸成為強勢貨幣;第二階段:二戰爆發到二戰結束(1939-1945),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改變了世界經濟政治格局,資本主義世界主要國家力量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1944年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協定》出臺之后,一個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建立起來,標志著美元初步獲得了世界貨幣的霸主地位;第三階段:二戰結束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后期,美國憑借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和布雷頓森林體系,以及在戰后對西歐資本主義國家實行 “馬歇爾計劃”,使得美國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確立主導地位,美元最終成為國際貨幣。
兩次世界大戰、“布雷頓森林”體系和馬歇爾計劃均在助推美元成為國際貨幣中發揮相當重要的作用。盡管美元的有利條件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是無法復制的,然而美元的國際化進程也為我們揭示了成為跨境貿易結算主要貨幣的基礎條件,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強大的經濟實力與綜合國力是一國貨幣成為國際結算貨幣的基礎。美元國際化的經驗告訴我們,貨幣發行國的綜合國力是國際貨幣的核心競爭力,一國的經濟實力從根本上決定著一國貨幣的國際地位。美國依托兩次世界大戰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雄厚的經濟實力是美元成為世界貨幣的基礎。由此可見,我國經濟環境的發達和穩定對人民幣國際化的順利推進有重要意義。
(2)發達的金融體系是維持貨幣國際化的堅實保障。美國逐漸取代英鎊成為世界核心貨幣不僅與它強大的經濟實力相關,這一過程還伴隨著美國日益深入發展的金融體系。完善的金融市場能為需求者提供低成本、高安全性和流動性的金融工具,從而促進該貨幣在國際貿易中結算使用比例。因此,我國應逐步開放人民幣資本和金融項目,加快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建設,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利率和匯率形成機制,著力建設更加發達的金融市場,進行更為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創新,制定更加完善的金融監管制度,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和政策支持。
2.日元國際化及經驗借鑒
日元國際化的進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其路徑具有很明顯的“階段性特點”,并且每一個階段都受國家的內部和外部經濟因素所影響。
第一個階段普遍是被認為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日元開始了國際化的初始階段。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日本貿易收支順差幅度越來越大,日本逐漸成為資本輸出大國。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在兩次美元危機中,日元變成了世界公認的硬通貨;第二個階段是在20 世紀80年代中后期至90 年代中期,日元國際化的發展階段。在此期間,日本出現了巨額經常項目收支順差, 日元對美元匯率升值。這一階段的日本,GDP 年均增速高達 9%,與當今中國十分相似,經濟的高速增長也使日元國際化迎來了空前的繁榮;第三個階段就是20世紀90年代末至今,即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后。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后,世界各國致力于改革現行的國際金融體制以規避金融風險,并加強區域間的貨幣合作,提高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日本政府采取了主動的態度,通過《外匯法》改革,實現國內、國際市場的一體化。
日元國際化主要是在冷戰期間獲得前所未有的機遇,由此日本經濟戰后開始“趕超型經濟增長模式” 。但迄今為止,日元作為國際結算貨幣與美元和歐元相比,所占的市場份額仍然極其微小,日元遠沒有獲得與日本經濟相稱的地位。日元國際化作為一個失敗的案列,其國際化歷程中的教訓值得我們反思和借鑒,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過度依賴于美國。
貿易依存度過高,使得日本政府缺少真正的“自由化”,它忽略了貿易發展的階段性,金融市場的波動性,超越了市場的規則。日元在貿易中作為國際結算的功能較弱。國際貿易方面,日本政府雖然也有雙管齊下的措施,但效果卻相對較弱。其本幣在進口、出口貿易結算中的比例,與同期歐美主要國家相比仍然較低,如圖4 所示,這使日元的價值貯藏的職能較為顯著,而國際結算等基本職能效用卻很低,因而日元國際化無法持續。
日本一度是經濟強國,但是由于國際地位有限,一直受制于美國,而日元也就相應地受制于美元。所以人民幣在世界舞臺上想要做到國際化,中國首先要有較高的國際地位以及強大的經濟實力,才能夠成為世界化的主要貨幣。
(2)日本政府產業結構問題。
日本政府不愿意改變以出口為主的經濟政策,導致貿易順差額巨大,并且不愿意進行產業升級,堅持以制造業為主,企圖單邊輸出日元。 “貨幣國際化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貿易規模的擴張必須建立在該國國內經濟規模增長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該國貿易依存度不能過高”,而貿易外向型的經濟,不利于匯率和幣值的穩定。幣值不穩定,會大大降低市場對該貨幣的信心,不利于國際化的推進。所以我國應保持人民幣幣值的穩定,維護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自主性,同時在進出口方面,一是優化經濟結構,實現我國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二是加快推動服務業發展,實現我國由生產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的轉變;三是發展高新科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制度創新和結構性調整。
(3)日本金融市場相對落后,金融體系尚未健全完善。
這使得日元不能像美元一樣成為國際化貨幣,而僅僅成為美元的附庸。日元國際化重要的一個阻礙就是日本國內金融市場的不完善,缺乏穩定性,導致不能達到國際化的要求。我國應進一步建立開放的國內資本市場,讓境外投資者逐漸養成使用人民幣進行投資交易以及結算的習慣,從而實現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循環流通,真正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地位。
3.結論
美元的國際化模式具有歷史特殊性,20世紀上半葉的兩次世界大戰成就了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奠定了美元國際化的政治經濟基礎,賦予了美元任何貨幣都無法比擬的先天優勢。當今的世界政治經濟均衡的狀態下,美元的發展道路有些可望不可即。但在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中,我們可以借鑒其提高經濟實力,建立一個發達的金融市場,提高中國在國際金融領域地位的道路。另外,通過對日元國際化發展歷程的分析,我們認為人民幣國際化要立足于中國經濟發展和提高國際競爭力的大局,借鑒日元“走出去”的戰略,但同時要吸取其失敗的經驗教訓,不能太過依賴于出口,注意在國際貿易中產生的順差。
近年來中國穩定的經濟增長,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良好的國際收支狀況以及在國際上良好的信譽,都為人民幣的國際化創造了肥沃的土壤。“一帶一路”的建設也將成為推進人民幣進一步國際化的重要平臺。
人民幣國際化是我國當前改革開放的大勢所趨,也是當前國際經濟形勢的必然選擇,對我國的長遠發展有著重大意義??v觀世界主要國際貨幣的發展歷程,都伴隨著國家的經濟實力上漲與國際地位的提高,本國貨幣產生了一定量的國際需求之后,逐漸為其他國家所接受。人民幣的國際化并非一蹴而就,應當順應此發展思路,遵循貨幣國際化發展的一般規律,從創造有利條件入手,依托經濟、貿易的迅速發展,深化金融領域的改革,廣泛參與世界經濟交流,有步驟的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
參考文獻:
[1]黃萬夫. 從跨境人民幣結算到人民幣國際化[J]. 區域金融研究,2011,06:41-45.
[2]王青林. 人民幣國際化及其對策研究[D].武漢大學,2014.
[3]莫淑.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發展的國際借鑒[J]. 北方經濟,2015,05:73-75.
[4]陳虹. 日元國際化之路[J]. 世界經濟與政治,2004,05:65-70.
[5]文馨. 淺談人民幣國際化現狀及美元、日元國際化對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啟示[J]. 改革與開放,2015,03:50-52.
[6]景婷婷. 日元國際化及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啟示[J]. 商品與質量,2010,S8:58-59.
作者介紹:王戍華,女,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學院本科生,主修翻譯(經貿方向),雙學位金融專業,研究方向為國際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