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提到了治國理政、興黨興國的新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部署。這是紀檢監察工作的思想基礎、理論基礎、實踐基礎,要深學、細學、反復學,切實用科學的理念指導實踐,推動紀檢監察工作落到實處。
一是全面從嚴的理念。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從嚴治黨,關鍵在嚴,要害在治。作為黨的忠誠衛士、紀律的維護者、黨風廉政建設的參與者和實踐者,如果紀檢監察人員自己從理念上“嚴”不起來、從行動上“治”不起來,就是沒有政治擔當。2015年9月份在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書面采訪時,他再次強調,“反腐敗不會影響經濟發展。懲治腐敗,打擊權力尋租,可以推動建設廉潔政府,推動清除阻礙市場機制運行的障礙,促進規則公平,創造更好的投資營商環境。”有些派駐人員不敢說話、不敢說硬話,主要是黨風廉政建設是全面從嚴的理念沒樹立起來。在當前形勢下,如果“嚴”不起來、“治”不起來,影響的是黨的形象,貽誤的是事業發展,耽誤的是個人前途。
二是問題導向的理念。派駐紀檢監察人員的重要職責,就是發現問題、指出問題、解決問題。一定要樹立問題思維,發現不了問題是失職,發現問題不報告是瀆職。當前還要清楚一點,那就是發現什么樣的問題?在中央新修訂的《紀律處分條例》《巡視工作條例》中已經給出了十分明確答案,那就是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等“六大紀律”方面存在的問題。紀檢派駐人員姓“紀”,衡量駐在單位黨組織、黨員干部的尺子就是紀律。
三是管住森林的理念。王岐山在福建調研時強調,要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以嚴明的紀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四種形態”即:黨內關系要正常化,批評和自我批評要經常開展,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要成為大多數;對嚴重違紀的重處分、作出重大職務調整應當是少數;而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只能是極極少數。中國社會科學院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高波認為,“四種形態”針對黨員干部違紀行為的共性規律,描畫出從量變到質變的梯度軌跡,給出了由輕到重的因應之策,呈現點面結合、綱舉目張的合圍之勢。這道出了“四種形態”的重要意義。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核心在于用紀律管住大多數,維護整片森林。不要理解成只抓小事,不管大事。連吃個飯、用個車這種小事小節都管,難道大事不管嗎?嚴管就是厚愛,把“四種形態”理念樹起來、把握住、運用好,就能有效地保護和挽救干部。
四是學思踐悟的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好學才能上進。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專門開設了“學思踐悟”專欄,這是我們學習的一個重要載體,關鍵是要吃透“學思踐悟”文章的精神。學思踐悟就是要改變固有的學習方法、固有的思維方式、固有的習慣做法,本質就是要改革創新。派駐紀檢人員本身就是一個創新,工作方法、手段、職責等等沒有現成的經驗,要履行好監督執紀問責的職責,必須在實際工作中學思踐悟,這是業務基礎,也是工作基礎。
五是強化責任的理念。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在提出“兩個責任”的同時,強調要“制定實施切實可行的責任追究制度”。不履責就會被問責,已經成為常態。2015年9月6日,中央紀委轉發《河南省委關于新鄉市委原書記李慶貴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新鄉市紀委落實監督責任不到位問題的通報》,這是一起落實“兩個責任”不到位而受到責任追究的典型案例。權力就是責任,責任就要提當。派駐監督干的就是得罪人的活,要敢于負責、敢于提當,這是對紀檢干部、紀檢監察人員最基本的要求。
作者簡介:李志偉,河北省交通運輸廳派駐紀檢監察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