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幼梅 鄭培榮
【摘要】職業院校的教育肩負著培養面向社會、企業和生產一線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而教師下廠實踐鍛煉為完成這一使命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因為下廠實踐能夠縮短理論和實踐間的距離,提高職業院校教師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促進教師自身職業教育能力的提升,只有師資隊伍的職業技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才能使職業教育發展的內涵得到真正的、有效的提升。
【關鍵詞】實踐鍛煉,理論聯系實際,開闊視野,更新知識,提升,教學改革,開拓創新,工學結合
一、教師下廠實踐鍛煉的意義
我們常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么,下廠實踐可以說對于長期從事理論教學工作的教師來說邁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它打破了傳統的教師培訓模式重理論輕實踐,它也打破了傳統的培訓環境從學校、教室、會場轉到了企業的生產現場,在培訓形式、培訓環境、特別是培訓內容上都實現了突破。
教師下廠實踐實現了教師與企業之間的零距離接觸,這不僅使教師能夠更加明確市場和企業對人才的定位和需求,也使教師對工學結合的辦學思想能夠有更進一步的理解,對今后教學工作如何理論聯系實際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對今后的教學如何有的放矢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同時也是教師繼續學習、深入學習、汲取新的信息更新知識、提升自身職業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徑,更有助于改變重理論輕實踐,閉門造車的教學現狀,這種改變對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激發職業教育的辦學活力有著深遠的意義。
二、教師下廠實踐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隨著職業教育的飛速發展,職業院校的教師僅僅具備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理論和實際間存在著很大的距離。因此作為職業院校的教師要想把教學工作做好,就必須深入了解各方面的知識,多方位知識的積累對于從事職業院校教育的教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知識就像我們的血液,缺少了血液,我們的身體就會變得衰弱,同樣教師缺少了知識,頭腦就會變得枯竭,而下廠實踐為擴充教師的知識面、豐富教師的知識、增強教師的實踐能力、提升教師的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了不可或缺的契機。教師的綜合業務素質、社會實踐能力的提升,對縮短課堂教學和企業需求間的距離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從而有效地提高職業院校的教學質量,進而有效地提升職業教育發展的內涵。
三、教師下廠實踐可以有效地促進教學改革
教師下廠實踐不僅能進一步的夯實教師的理論基礎,更能提升教師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轉變教師的理念,開闊教師的視野,使教師真正地體會到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點,打破傳統的學科體系,把就書論事變為真實的訓練,把傳統的以教學大綱為依據的理論教學變為以企業標準、技術標準、產品標準為主的培訓,從而結合實際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案例、完善教學方案,并逐漸滲透到教學當中,進而改變課堂理論教學僵硬死板的現狀,縮短理論和實踐之間的距離,促進產、教、學、研的有效結合,實現在“做中學”,再在“做中教”,為教學改革如何開拓創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教師下廠實踐為學生就業奠定基礎
高職院校的學生就業能力的高低除了需要學生自身的不懈努力之外,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教師授業的影響,因為教師是教育的引領著、是教學的實施著,肩負著培養面向社會、企業和生產一線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那么如何使我們的教學更好地完成這一使命,為學生的就業奠定基礎這是職業教育面臨的問題,而教師下廠實踐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因為在實踐過程中,教師身臨其境,可以深入地了解社會、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和定位,以及學生就業應具備的基本條件——學生除了要具備堅實的理論知識外還應具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團結協作和自學能力。只有教師了解了社會、企業對就業人員的要求,才能幫助學生縮短學校教育和實際間的距離,使我們的教學不斷地趨于合理和完善,為學生就業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總之,知識需要不斷地更新,尤其是處在現今這個知識飛速發展的時代,作為高職院校的教師更要跟上時代的腳步,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要多下企業實踐鍛煉,這不僅能夠提高自身的實踐技能和綜合素質,也能對所教授的理論課程有更深一步的理解,使理論教學更具備針對性、應用性和實踐性,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力求提升職業教育發展的內涵,從而培養出具有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為學生走向社會、更好地服務社會搭設好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