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遙
【摘要】本文通過對陳氏太極拳和瑜伽運動的起源發展、運動特點、健身理念和練習方式等方面的比較研究,對于兩者整合教學模式中出現的教學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有效的提高教學效果的策略。
【關鍵詞】陳氏太極拳,瑜伽,整合教學模式,研究
1前言
我國自上世紀發起的新課程改革運動中的一大亮點就是進行學科整合,創設綜合性課程。整合的課程內容更加接近社會現狀和發展,體現課程的結構性、均衡性和選擇性,促進學生個性和全面發展,益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我院體育課第一學期普修陳氏十八式太極拳已有十數載,教學效果良好。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單純的太極拳模范練習已經滿足不了進入非主流階段的“90”后學生們的身心發展和精神需求,他們希望接受更加時尚更加彰顯個性的運動方式來提高自身的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本文試圖將目前社會流行項目瑜伽與陳氏太極拳進行資源整合教學,可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瑜伽和陳氏太極拳的運動特點和精髓,改變學生被動學習情緒化較強、體育鍛煉積極性不高等不良現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
2研究結果與分析
陳氏太極拳和瑜伽有很多相似之處在人體健身效果方面,這兩者都是通過意識以及呼吸、動作的作用,從而帶動身體內部氣息的旋轉與壓縮,從而達到經絡疏通的功效,并且能夠帶動人體內的氣血循環,都可以全面鍛煉身體促進身心健康發展。但陳氏太極拳以環形運動為主,尋求全身協調,同時運動,手腳內力相通,講究前后左右渾圓一體,本質上是意動帶動體動,通過意識活動來控制身體。瑜伽則強調線性運動,追求同時靜止,尋求肌肉拉伸,是以身體肌肉的運動來帶動意識的運動,通過身體活動來控制意識。
2.1陳氏太極拳與瑜伽的起源與發展
太極拳是一項既能強身健體又可防暴自衛的拳術,是明末陳王廷在祖傳拳術和博采諸家拳法精華的基礎上,根據“易經”陰陽哲理, 綜合性把導引、吐納和中醫經絡學說結合而創編。三百多年來,陳氏太極拳仍保留著古太極拳那種圓活松沉、剛柔相濟、快慢相間、蓄發相變、閃展騰挪、螺旋纏絲等特點并以其卓越的健身養身與技擊價值著稱于武壇,既適于體弱和某些慢性病患者的療病保健, 更適于身體較好的人用來增強體質,因而深受人們喜愛。
瑜伽起源于古代印度,與古印度婆羅門體系關系密切,是一種精神與肉體結合的健身養生方法。通過瑜伽的訓練能夠把散亂的精神集中并能使之平靜下來,瑜伽練習的要求首先注重的是身體的康健,在此基礎上更高一步強調身心的合二為一。瑜伽練習引導練習者逐漸深化自己的內在精神,從外到內,最后把握融合自我同內在的精神?,F代瑜伽是印度人民幾千年來從實踐中總結出的人體科學的修煉方法,通過瑜伽姿勢的各種動作結合呼吸幫助人們調理臟器、伸展筋骨,增強人體機能。
2.2陳氏太極拳與瑜伽的比較
2.2.1動作特點的比較
300多年前,陳氏太極拳就已經逐漸流傳,不斷在符合陰陽對立統一的基礎上,演化創造出了不同的動作套路,也即”拳法”,拳法以棚、履、擠、按、肘等十三勢組成,其中每個不同的動作都蘊含著具體的攻防含義和技擊技巧,可以簡單總結為“外示安逸,內宜鼓蕩”。陳式太極拳要求柔和、緩慢、安舒、自然。
瑜伽的鍛煉原則可簡單總結為:積極的思考和冥想以及適宜的放松、運動、呼吸和素食。瑜伽鍛煉形式包括:體位法、呼吸法、放松法和冥想。體位法指保持固定的肌肉拉伸姿勢,以脊柱為中心,通過不同的方位和角度促使機體產生一定的張力和緊張放松的自我感覺,同時配合呼吸調整機體的各種生理組織促進個體身心健康。瑜伽的特點和奧妙之處主要在于其呼吸法,其中主要包括胸式、腹式和完全呼吸法,強調在運動中通過對口鼻呼吸節奏和容量的控制來松弛身心的緊張。冥想指的是在一段時間內指消除所有雜念,通過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對象上,保持覺醒狀態的同時感受自己內心世界的深思方法,也是瑜伽的最大特點與精髓。
2.2.2健身理念的比較
陳氏太極拳健身理念是指通過太極拳練習促進身心健康的基本規律,核心特征可以概括為:心靜體松、動靜結合,動作緩慢連貫,意念、呼吸和動作相配合,是身體大小肌群共同參與的整體性運動,具有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性質。陳氏太極拳的理念就是式隨功而成,每個動作都是有用的,有利于做到意到、氣到、形到。
瑜伽的健身理念是通過調整和控制呼吸來配合各種體位刺激人體的腦、臟器、神經和腺體等生理組織,從而促進個體生理及心理健康。運動時需要協調配合呼吸、意念和姿勢,要求在舒適而穩定的姿勢中保持一定時間,配合均勻而穩定的呼吸,通過控制意念使人達到和諧統一的境界。特點在于統一精神,意識集中于特定點;調整姿勢,注意力保持在最佳點;調和呼吸,腹式呼吸為主自然深長。
2.2.3練習方式的比較
陳氏太極拳與瑜伽相比,兩者的共同之處都是通過呼吸、動作及意識作用,帶動身體內氣的旋轉與壓縮,達到暢通經絡、激發潛能、并固養全身、促進氣循環的功效。另外兩者的練習體式都不是很難,需要的就是通過反復練習,從而掌握其火候,其中“火”指的是功法、“候”就是時間,也就是說不但要熟練每個動作,更重要的是通過一定的練習時間與次數,才能達到引動內氣運行,達到想要的效果。
陳氏太極拳主要包括站樁、基本功、套路和推手等練習方式,尤其是套路練習中兩腿來回換重心支撐平衡,對下肢肌肉力量和核心肌肉的穩定性鍛煉效果較好。瑜伽練習方式主要為靜坐和不同姿勢的體位練習,有難度系數較大的跪俯、單腳平衡等,也有難度系數較小的俯臥、雙手合十等,很多動作以單側肌肉練習為主,在鍛煉上下肢協調發展上有獨到之處。
2.3陳氏太極拳與瑜伽整合教學模式分析
2.3.1出現的教學問題分析
我院學生一般個性較強,在組織教學過程中需要結合社會實際,增強教學生動性,充分發揮想象創新的特長,滿足學生學習體育知識和技能需求,調動學生運動積極性。在教學實踐中發現,最初學生積極性很高,不再是單純學習陳氏太極拳時的興趣欠缺。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優美動作的展示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習興趣。但進入學習階段后,由于大家的柔韌度、靈活性和協調性有差異,部分學生的平衡性和控制力不到位,在練習時顯得動作僵硬化,無法標準完成,造成失去耐心和信心,領悟不到精神意境,從而失去學習興趣。學生的身體素質不佳,在練習過程中一味地追求動作的拉伸和重心的下降,發力順序不對,肌肉力量不足,導致運動損傷的出現,影響學習進度。教學方法仍然過于“程序化”和單一性,教師前面教,學生后面模仿練習,然后反復練習。有時候教師為了趕進度使學生的學變成被動的學習,動作不規范,也無法體會其內在精神。教師與學生溝通不及時不暢通,造成教師無法正確掌握學生的學習心態,不能及時解決教學問題并進行改進。
2.3.2 提高教學效果的策略分析
對于教學來說, 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這樣練,這樣練習又有何功效?是所有學科教學的核心,陳氏太極拳的教學也是如此!但由于太極拳本身是一個綜合性的學科,包含太多內容,一方面老師很難完全表達清楚,另一方面學生由于知識水平的限制理解不夠,所以要求太極拳的教學過程要由淺入深地分層教學。比如通過丹田潛轉、五心歸元等,讓學生能領略到陳氏太極拳內在神意氣運行所帶來的無上美妙。也可以引導學生在自身上找陰陽對立的統一和協調,練就“欲上先下,欲左先右”又“寓上于下,寓左于右”各種矛盾的協調能力。陳氏太極拳要求的身法總綱“中正安舒”也同樣適用于瑜伽,中正指的是瑜伽正位;安是安穩、安靜的意思;舒則是代表了一個“度”,指的是在不勉強用力的情況下,盡可能去柔柔地把身心舒展到極限,此時人體產生的愉悅輕松感才是太極拳和瑜伽聯系所要求的“舒”。
瑜伽運動在發展過程中由于完善了其體式訓練的正確性,因此在練習過程中避免了對人體造成傷害。而太極拳在練習過程中,人體始終處于半蹲位,這樣膝關節面受壓是非常大的,如果拳架不正確,膝關節半月板磨損會愈加嚴重。不少學生因訓練不當而受傷,尤其是膝關節的損傷。故此時,若是參考瑜伽順位法來調整肢體,可盡量地減少太極運動對身體的損傷。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避免學生在學習訓練過程中受到傷害,這是教學藝術,也是老師的責任 。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要有愛心、耐心,要毫無保留地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通過學生和老師之間互動親密,創造和諧的教學環境,使學生沒有任何的拘束感,并且要及時關注學生需求,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
參考文獻:
[1]申東元.陳氏太極拳養生價值及其作用機理探討[D]. 南京: 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2]李秀.太極拳與瑜伽之比較研究[J]. 海南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24( 3): 446-450.
[3]艾揚格.瑜伽之光[M].北京: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2006,8: 19.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校級課題SDXM201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