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琦 趙崇立
【摘要】書籍是文化的載體,是人類文明傳承的重要工具。隨著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書籍設計的理念已由單純的、平面化的裝幀概念走向立體的、多元的整體設計理念。書籍設計形態已經漸漸與立體造型、影像及音頻等相融合,逐漸形成了一種新型的、造型豐富、形式多樣的設計形態。從觸覺、視覺改變著人們對書籍設計的認識。這是本文研究的出發點。
【關鍵詞】書籍,設計,新形態
書籍設計發展的不斷進步,帶動了現代書籍裝幀的發展與創新,音頻、圖片及影像等多媒體的融合,更是促進了創新傳播媒體的產生。因此,書籍形態的設計也變得更加復雜與多元,同時也為設計師提供了許多技術、手段和啟發。為了適應書籍設計的不斷進步,設計師必須對自身的設計方法及理念加以創新,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的設計能力。
一、現代書籍設計的理念
在不同歷史時期,書籍設計的發展中都受到了技術改革及歷史文化的影響,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書籍形態。隨著現代社會步入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中,人們對書籍設計也有了新的要求,以往在書籍設計中的應用規則也逐漸被人類的新思維與新情感所代替,那么如何做到不被新的環境所淹沒,需要我們對書籍設計提出新的理念。
(一)在繼承中做到創新。由于書籍設計師自身審美價值及文化修養的差別,每位設計師都擁有自己獨特的設計理念及藝術個性,這對于書籍設計的質量有著十分巨大的影響。設計師往往需要對自己的經驗、認識等設計語言進行表達與組織。書籍形態的設計工作是一項十分個性化的設計活動,往往沒有一定的定向性,因此書籍設計師可以使用多種多樣的設計語言,大膽的解讀現實生活、批判現今的設計工作、想象未來等。在進行書籍設計時,要明確自身設計的意義及目的,不要受到設計元素、規格、及色彩等的限制,以書籍主題為中心,發揮自身想象力。
(二)環保、生態觀念的融合。可持續發展是現代各國的重要發展戰略,現代人們有著極強的生態與環保意識,因此,書籍設計師必須充分把握時代發展的趨勢,在書籍新形態的設計中大膽的融入環保及生態觀念,從而擺脫原有材料及形態的限制,充分利用各類資源與材料,同時結合讀者閱讀感受,確保自身書籍形態設計的生態化與人性化。另外,在進行書籍新形態的設計時,設計師不僅要考慮到設計的環保性,還要盡量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結合書籍的實際內容對設計材料及形式進行科學的選擇,充分融入人文關懷,如設計時考慮到對讀者視力的保護等,利用多元化的設計方法實現書籍形態的生態美及人文美,不斷提高自身書籍設計工作的內在價值,將自身設計工作上升到更高的境界及層次。
(三)圖片與文字的結合。當今社會處在信息量極大并且大多通過圖片來表現的時代,有意思的圖文結合的書籍設計更能激發人們的興趣。在設計中要多考慮如何將單一的文字排版轉化為圖文并茂的形態。單一的插圖也不再引起讀者興趣,取而代之的是將圖片提取令人印象深刻的元素,進行重組創造,排布在書本的各個位置,使得圖片與文字可以做到相得益彰,既統一又富有變化。
二、現代書籍設計的形態
書籍設計的形態主要指的是書籍的神態與造型。書籍外部形態不僅能真切的表現出書籍的內涵與神韻,更能深刻的反映出作者的創作思想與主題。書籍設計的本質就在于表現作者及讀者的個性,只有合理的書籍設計才能幫助作者與讀者進行更加密切的溝通交流。衫浦康平是非常著名的日本設計家,他曾說過,好的設計師可以通過對書籍中各個細節、空間的設計將作者的思想感情完整的傳遞給讀者,從而實現讀者與作者之間的思想共鳴。個性化的書籍設計形態必定可以吸引讀者的眼球,提高讀者的關注度,使讀者在看到書籍的瞬間就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一) 書籍形態設計的個性化。伴隨著社會發展的日益變化,使得人們的需求也趨于多樣化,對于書籍設計來說,除了要把內容體現的豐富多樣,更多的是要加強自身特點,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在形態與材質上呈現多種樣式。書籍設計的個性化,需要加入極強的現代設計觀念,制造新形式的內容。人們在觀看書的同時,形態的多樣可以吸引讀者的注意,甚至可以試著揣摩作者的寫作用意。書籍設計的個性化,不僅是為書本身做了一個精美的包裝,更多的是將嶄新的設計理念融入其中,也有不少設計者將自己的設計想法作為書籍設計的一個表現形式。今后的書籍設計會更多的偏向個性化的設計,這就可以更好的表達作者的意圖,將要傳達的思想表現的淋漓盡致。
(二)書籍設計從平面到立體的表現方式。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書籍設計也在這種環境的推動下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從以前的平面形態逐步過渡到立體形態。立體形態的書籍設計不僅是從外觀上的一種改變,更多的是封面的材質、內頁的版式以及制作工藝出現變化。樣式的多種多樣也不斷吸引著人們的眼球,立體展開式、長卷式、折疊式等樣式的出現,取代了以前單一的平面展開式的書籍,對此,也為設計師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靈活掌握人們的心理,設計出有創造性的書籍。
(三)書籍設計材質、工藝上的變化。現代書籍設計中,紙張仍是最主要的書籍材質,但伴隨著書籍加工制作技術的進步,書籍在材質的選擇上出現了多樣化的形態。大量特殊紙張以及藝術紙張的出現,為書籍提供了新的面貌,而許多非紙類的材料,如金屬、麻線、織物等的運用也為現代書籍帶來了豐富的、體現新時代氣息的嶄新領域。在工藝上,也由以前單一的制作變成多手段、多工藝的制作過程。以前常提到的燙金、腹膜、起鼓、鏤空等工藝已經成為普遍形式,不再具有新鮮感。而特殊工藝的出現卻為書籍提供了特殊的結構樣式,為立體形態的產生提供了條件。這也要求設計師要緊追時代步伐,熟練轉化應用新的手段、技術。
三、現代書籍設計的技法
在書籍設計這個方向,創造是設計師要永遠追求的,這個領域沒有東西是一成不變的,也沒有固定規則可以遵循,所有的一切都是不斷更新,不斷被顛覆和超越的。所以試圖通過表象可以接觸到創造性思維,實現在設計上的參考價值是唯一要做的事。
(一)長卷。長卷,類似于古代的卷軸樣式,是一種不同于現代書籍樣式的傳統形式,在閱讀方式上也不同于冊頁裝訂的書籍。設計師將古代的卷軸樣式與現代方式所融合,這樣的設計方式讓讀者閱讀起來就如同看照片底片一樣,仿佛觀看的是歲月長河中的種種,歷史被清晰的映入眼簾。這種方式最容易勾起讀者內心的情感。
(二)折疊。折疊,一種非常有立體空間感的表現技法,實現了空間疊加的方式,為與讀者的特殊視覺效果創造了機會。好的折疊技法會帶來令人驚喜的效果,也會加強讀者與書籍的一種互動,側面強調了動手能力給讀者帶來的樂趣。這種技法完全顛覆了常態的書籍設計,呈現了嶄新的面貌。
(三)多向。多向,將書籍的開和方式、整體構造、翻閱方向等方面進行復雜的設計,提供了多種選擇的可能性。如《9×9》的設計,整本書由九本9厘米乘9厘米的三角形組成一個邊長27厘米的正三角形,每本小三角形都采用折頁的方式,打開時可以朝著多個方向拉伸,這樣讀者就可以自由選擇閱讀的順序。這種多向的技法,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設計師奇特的創造思維,這也是設計師常用的一種技法。
四、總結
綜上所述,書籍設計已經逐漸打破了原來單一的設計狀態,其設計逐漸趨于復雜,正在向一個嶄新的領域擴展。僅僅是通過單一的文字,顏色,圖形來表現已經滿足不了讀者的需求,因此只有增添新的因素,才會給人帶來新的感受。材質的多種多樣給人帶來的感受也有所不同,所以,在設計新的書籍前,要深入了解作者要傳達給讀者的感受,將新的思路,新的理念選用正確的手段表現出來,同時找出與其相適應的材質,才能達到整體的統一。這也要求設計師必須創新自身設計理念,不斷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增加自身知識儲備,跟上時代的進步,才能設計出更加人性化、生態化、深受讀者喜愛的書籍。
參考文獻:
[1]王曉芬. 探索書籍設計的新形態[D].北京林業大學,2010.
[2]王曉芬,尹言. 探索書籍設計的新形態——談概念書籍的創新與設計[J]. 藝術教育,2010,05:131.
[3]李慧. 探索書籍設計的新形態[J]. 大眾文藝,2013,06:94.
[4]鄭英. 淺析概念書籍的形態創新設計[J]. 商場現代化,2012,23:229-230.
[5]周之毅. 書籍新形態設計研究[J]. 才智,2014,33:290.
[6]趙青.實驗性書籍設計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