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霞
摘 要:目前,受國教育體制在應試教育的影響,嚴重忽視了對中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但在新課程標準下,強調了語文素養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我們重視語文素養的培養,以學生為主體,培養良好的素養。文章從改變教學方式、重視語言積累和開展課外活動幾個方面出發,幫助學生培養和提高人文素養。
關鍵詞:中學生;課堂教學;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是富含人文內涵的,并且具有強烈的人文色彩,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載體。因此,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刻不容緩,在探索語文教學改革中,就要勇于打破常規,尋求培養學生素養的方法,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培養較強的語文能力,崇高的到的情操,良好的團隊意識和行為習慣。
一、語文素養的含義
語文素養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品德修養、審美情趣、個性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的有機整合。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語文素養是社會發展進步的產物。語文素養的內涵十分豐富,其特點是綜合性和實踐性。語文素養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等方面的重點。因此,教師必須以科學先進的教學思想為指導,否則就沒有科學的語文教學。
二、改變教學方式,開闊學生的視野
古人云:“文以載道”,語言穩重包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蘊藏著濃厚的文化積淀,為人文素養提高奠定了基礎。隨著新課改的到來,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已經慢慢被淘汰,這就要求教師轉變原有的教學方式,多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并且幫助學生培養和提高人文素養。傳統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感到鼓噪無味,在課堂上難免會分心,但是如果轉變新的教學方式,如借助網絡圖片、多媒體和音樂、演講等方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在上《岳陽樓記》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述岳陽樓的來源和歷史,然后可以用多媒體展示相應的圖片,或者提前在網上下載相應的視頻給學生觀看,而不只是按照課本上一句一句翻譯就結課。圖片和視頻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集中精力聽老師講課,提高課堂效率。還可以在上新課的時候請幾名同學進行演講,盡量讓同學參與到課堂中來,演講完畢對同學們的表現進行點評。這樣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視語言積累,培養良好的語感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良好的語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語言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沒有積累豐富的語言,會對我們的語言表達和寫作都產生很大的影響。語言是我們說好話的根本,沒有語言的積累就談不上培養良好的語感。因此,就要求學生注重語言積累,通過平時長期的積累,學生的語感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改善。與此同時,良好的語感不僅有助于學生寫作,寫出優美的句子,而且也利于培養良好的人文素養。如教師在課后可以布置一些相應的語言積累練習,幫助學生積累詞匯,培養良好的語感。在語言積累的同時,教師也應該對學生進行相應的鼓勵,鼓勵學生多說,多表達。通過充分的交流,慢慢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課后,可以讓學生互相交換作文抄寫一些優美的句子,每天抄寫一些并且背誦下來,分4-6個人一組,并選出組長負責檢查學生的背誦情況。或者進行課前三分鐘演講,每天1-2名同學上臺演講一篇優秀的作文,長期這樣下去,學生積累了一定的語言,語感能力和表達能力也得到相應的提升,在以后的寫作中也胸有成足了。
四、開展課外活動,深入語文素養
中學語文課外活動對語文課堂具有補充和促進作用,提高了教學之類,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彌補課堂教學中的不足。課外活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的進行自己喜歡的活動,擺脫課堂的緊張和疲勞,愉快的投入到活動中去。例如,在教學中的識字教學,教師可以運用靈活多變的方法對漢字的音、形、義及其聯系,要講得面面俱到,不厭其煩,細致入微。在中學中,學生的錯別字還是比較嚴重的,針對這一情況,可以舉行一些課外活動,如“查字典”比賽和“形近字”比賽等趣味活動。通過查字典,和同學老師交流,最后確定錯別字之后,拿個小本子記錄錯別字,利用課后的時候偶爾翻一翻,減少寫錯別字的次數。在活動中,學生不僅掌握了識別錯別字的規律和方法,再以后的書寫中也會特別注意,正確使用漢字,少寫錯別字。或者還可以把學生集中到學校中某一處美麗的景色,讓學生對所看到的景色進行描寫,然后對寫得比較好的作文進行講評,讓學生說一說自己面多這些景色想到什么,然后怎么描寫的。提醒同學們下次在描寫時也應該用相應的方法,并且適當的運用修辭方法。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是培養的學生素養的重要內容,也提現了語文學科的進步。幫助學生提高全面發展能力和綜合能力。通過以上的方法,學生的語文水平也得到相應的提高,還陶冶了學生的情操,開闊了視野,拓展了知識面,增長了才干。只有這樣,才能整整做到教學改革,培養良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