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不斷加快的新農村建設進程,農村環境景觀建設已越來越得到村民的重視與期盼。本文通過分析當前農村景觀建設存在的問題并探討新農村景觀設計原則和內容分享,以期對構建新農村建設園林景觀新局面,打造符合新農村生活水平的園林景觀,建設高品質的農村人居環境提供幫助。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園林景觀;設計;原則
中圖分類號:F323.2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068
1 當前農村園林景觀建設現狀分析
1.1 景觀建設存在規劃系統性不足
鄉鎮普遍存在對農村園林景觀長遠規劃缺乏考慮,很少有前期綠化調查和準備,對于農村景觀建設多數是在硬件設施完成后,在建筑間零碎區域,見縫插針式適當營造,使得農村公共綠地、街道、集市等公共空間和個人宅前屋后空間的景觀嚴重滯后,缺乏規劃的系統性,很難有設計規范以及園林景觀整體效果。
1.2 景觀建設存在單一協調性不夠
由于農村居民住宅基本上都沒有規劃與設計,大部分都是自搭自建,加上生活水平提高,建設思想更加多元化,可選擇的方案也更加豐富,造成建筑樣式、色彩和格局風格迥異,與周圍環境多不協調。此外在綠化景觀植物選擇上,傾向于綠化樹種,忽視鄉土樹種,并且在樹種配置上呈現單一狀況。例如有鄉村公路兩旁主要都是紅葉李、柏樹、大葉女貞等綠化樹種,對有地方特色的鄉土樹木已越來越少,千篇一律重復得多,多樣化少,吸引力降低。
1.3 景觀建設存在特色文化性不強
當前農村在園林景觀建設上很少在鄉村地方特色上進行突出,過多地模仿城市園林,大幅度采用硬化面積,存在一勞永逸思路,少落葉大喬木,少綠地空間,設計鄉村景觀上偏離實際情況,地方特色日漸淡化,對鄉村現有景觀利用少毀滅大,使得視覺美感與享受難以有效呈現,日益匱乏,很難構建出景色優美、文明安靜的園林來消除長時間勞作帶來的疲倦。
2 新農村建設的園林景觀設計原則探討
2.1 尊重以人為本設計原則
新農村建設的園林景觀建設首要目的是為村民提供美的自然環境,設計的出發點應該是人的需求與意愿,構建出人與環境良好的關系,創造出宜人的生活空間、活動場所,具備休憩、舒適、放松功能。在規劃設計時,要充分尊重當地村民的意見,對村民喜好與需求最大程度地滿足。設計上應減少硬化設施,增加鄉土樹種,尋找人與園林最佳契合點。
2.2 推廣因地制宜設計原則
農村現有的地形地貌、河流池塘、山坡植被、特色院落都是珍貴的景觀資源,建設新農村園林景觀要結合各地實際環境特征,對現有的資源因地合理利用,對原本自然景觀要充分接收,盡可能地避免大型地形施工,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有樹木,保護名貴植物和古樹,最大化地拉升農村開發環境效益,
2.3 落實生態和諧設計原則
鄉村景觀因自然、生態、原始散發出它特有的魅力,在新農村建設園林景觀,城市景觀不應作為模板和參考對象,要始終按照生態原則,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嚴禁與農田耕地爭地方,對非功能性的硬化盡可能地減少,要在荒地、道路、庭院上想辦法做文章,有機結合農田、園林、房屋院落,三者相互補充、相得益章,打造出生態、和諧新農村環境。
2.4 注重經濟特色設計原則
農村園林景觀建設一直處于較為停滯、被忽視的狀態,主要在于經濟原因。在設計時要特別注意經濟合理性,要將后期維護成本與前期投入預算一并統籌,實現觀賞需求的同時,要盡可能地減輕農民經濟負擔,實現經濟性與美觀性的協調建設。在體現經濟型的同時,還應當注意發揮本地特色,綜合采用當地人文景觀、文化民俗,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充分提升鄉村景觀內涵,促進鄉村文化傳承與園林景觀建設的完美結合,構建有特色的鄉村景觀建設道路,成為吸引觀光旅游的一大亮點。
3 新農村建設的園林景觀設計內容分享
3.1 做實道路綠化景觀設計
對新農村道路園林景觀以生態防護林的建設為主,側重通村公路、村區街道的綠化;樹種上側重鄉土樹種,根據當地地理環境,配雷雨常綠喬木、灌木等,構建喬木生態群,提升美感和視覺效果,實現喬灌融合、針闊融合、美化與綠化融合。具體栽種上可種植楊樹、柳樹、紅葉李、泡桐、大葉女貞等,純林或者混交形式,每株樹木之間距離為3~4m。對經濟狀況較好的農村可在進村道路選種大中喬木、花草、花灌木樣式;對經濟狀況一般的可種植鄉土樹木,有本地氣息又適應力強兼經濟實惠。
3.2 做細村莊綠地景觀設計
3.2.1 街巷景觀建設
新農村景觀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街巷。街區景觀建設要充分體現因地制宜的原則,對整齊寬闊的街巷,可以遮蔭效果好的大喬木為主,例如種植榆樹、楊樹、大葉女貞等;對街巷前存有空地的,可適當種植經濟樹種,例如柚子樹、橘子樹、桃樹、柿子樹等;對狹窄的街巷,應對少空間局面,可種植綠籬或花灌木,在綠化量增加的同時,可以避免陽光遮擋,減少道路空間占有率。對規劃好的新建村莊,可實施喬灌得當搭配、有規則綠化,在庭院前修建花壇,例如可種植月季、碧桃、紅花繼木球、紅葉李等;
3.2.2 公園景觀建設
公園是新農村園林景觀建設的主要內容,是鄉村景觀精華精品集中體現地。公園建設要體現經濟特色和以人為本的原則,構建一個村民想要的休閑場所,又要考慮養護工作量及建設成本。在新農村公園建設上,應以休憩和運動為主要功能,簡單大方設計,避免復雜亭臺雕塑建設,壓縮鋪張設計,瞄準農村特色體現。在園中主景建設上,可借用大樹、古樹、假山、休閑亭、花架等建筑小品。在規劃綠地時,盡量沿用自然道路方便通行;在連接上,可用折線或曲線構建優美園路連接各景點或運動點;在選擇樹種上,高大喬木展現的大冠幅、好遮蔭應列為主要選擇,再結合灌形美觀、色彩豐富的花卉與生機盎然的綠植;在配置上,可添置石桌、石凳在大樹底下,在池塘湖泊邊建設相應欄桿和鐵木藝椅,保證安全和休憩。
4 新農村建設的園林景觀建設設計步驟
4.1 細致勘察搜集資料
在新農村園林景觀設計時,要詳細收集了解當地民俗、民情、信仰及族落文化;認真勘察地理條件、生態環境狀況,村民居住布局情況,耕田分布情況;細致探討園林建設要求及投資規模狀況,項目建設內容,在設計是做到心中有數,胸有成竹,有明確的設計方案和思路,有的放矢,達到設計的綜合性、全面性、科學性。
4.2 認真構思修改方案
要認真歸納整理收集到的資料,在設計時要概況總結委托方提出的思路,縮短考慮當地實際條件,先構思草圖再補充完善。要明確定位設計中的村落、庭院、道路、綠地、公園、湖泊、建筑小品等各因素,要將新農村園林景觀設計原則融入構圖當中,要保證設計功能在應用上的合理性,表現出經濟實用、美麗舒適效果。在設計初稿出來后,還應進行多層次的渠道溝通,多次數聽取村民代表、專業人士意見,使新農村建設的園林景觀充滿生機和活力。
4.3 加強施工注意后期
在設計時還要考慮施工的可行性和經濟性,避免對當地生活造成太大的影響;在實際施工時要關注施工質量,科學組成施工,適地靈活種樹,以更好體現設計效果。在園林景觀建設初具形態后要密切跟進管理與養護,制訂符合實際的園林景觀維護保養計劃,落實專人管理,以實現新農村園林建設成果持續發展。
5 結束語
新農村園林景觀建設對優化鄉村環境,提升村民生活質量,帶動鄉村旅游發展幫助甚大,設計農村園林景觀要切實保護村落生態環境,維護歷史文化,延續民俗信仰,建造青山綠水、花紅柳綠、鳥語花香的新農村園林景觀新天地。
參考文獻
[1]趙志剛,張媛.新農村園林景觀設計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5(11):199-201.
[2]徐建林.山東新農村園林綠化景觀設計初探[J].山東農業科學,2015(09):132-134.
[3]呂立梅,朱德豐.園林景觀設計在新農村建設領域中的應用[J].吉林農業,2015(24):109.
個人簡介:李靈麗(1975-),女,瑤族,主要從事工作內容園林綠化,現職稱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