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猛
摘要:從背景資料工業化、實驗教學更優化、問題設置時代化、類比舉例生活化、問題提出故事化五個方面,并結合蘇教版必修2“化學反應限度”教學片斷,探討了高中化學理論課教學趣味性的途徑。
關鍵詞:化學;理論課教學;趣味性;途徑
文章編號:1008-0546(2016)09-0021-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9.008
一、研究意義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高中化學知識來看,理論性較強,生澀難懂,枯燥無味。從廣大學生來看,學生學習的動力性不強,究其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對課堂不感興趣是重要的原因;從近些年發表文章來看,大多是泛泛而談,很少與具體的一堂課教學相結合,指導性不強。故本文結合了具體的章節內容,談一談加強高中化學理論課教學趣味性的途徑。
二、具體內容
1. 背景資料工業化,增加趣味性
合成氨是工業生產中重要的反應原理,其經濟、社會價值不言而喻,也是考試經常會出現的存在反應限度的反應,是考試的熱點。我們可以以工業背景為素材,以化工技術數據為載體,向學生呈現出科學研究數據,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的用武之地,增加他們學習的興趣。因為目前很多學生都迷茫于學習能干什么,這里通過相應的素材告訴學生學了相應的知識我們可以到社會上做什么,學生就會樂于去學,就會感興趣。具體教學片斷如下:
【師】 同學們,你們現在已經學了不少化學反應了,可你們知道嗎,具體的反應離咱們的工業生產還有遙遠的距離,在實際工業生產中,情況往往比想象中的復雜。
【生】頓時抬頭,兩眼盯著老師,等待著“為什么”?
【投影】 (表1)
【生】 原來實際生產中的化學反應那么復雜啊?(議論紛紛,探討數據中反饋的問題)
通過這個表格對化學平衡的認識,不僅能真實且直觀地讓學生體會到化學平衡的數據,對化學平衡的認識有著初步的理解,還能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化工生產的奧秘,領會到小小的一個化學反應,在實際應用中,竟有那么多的學問,從而能產生較高的興趣。
2. 實驗教學更優化,增加趣味性
教材實驗很多都是嚴謹的,有著規范的操作步驟,重點是以知識的教學為載體,是為了說明某個具體的科學問題而設立的,在“化學反應限度”中一開始即介紹了KI與FeCl3溶液反應的實驗,為增強實驗上顏色變化的特征,我們可以采用對比實驗。在做實驗過程中,經常會有超出學生預期的發現,這最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相關的教學片斷示例如下:
【師】同學們,放在大家實驗桌上有一些藥品,請大家對照教材上的操作步驟進行實驗,注意觀察實驗現象,并及時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
【生】取5mL0.1mol/L KI溶液,滴加0.1mol/LFeCl3溶液 5~6滴,取等量上層清液兩份分別置于兩支試管中,一份加入蒸餾水,另一份加入等量KSCN溶液,其他操作步驟同教材中一樣。
【師】大家根據看到的實驗現象,看看能得到什么結論。
【生】說明FeCl3與KI發生了反應。
【生】說明FeCl3有剩余。
【生】KI好像也有剩余。
【生】好像還生成了I2。
【師】那通過實驗確認一下。
【生】加入淀粉溶液,驚訝地發現,變成了藍色。
從上面可以看出,通過創新實驗,學生思維間碰撞更為頻繁,同時對教材實驗的研究也會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
3. 問題設置時代化,增加趣味性
生活中有很多點點滴滴的化學知識,在每一個學生身邊發生,我們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在化學知識中,可以通過學生已經接受或熟悉的其他學科知識進行引導,讓學生感受到學科知識是相同的,從而熱愛化學,興趣盎然地學習。我們此處暫且以生態平衡為例,引導化學平衡的知識。具體教學片斷如下:
【師】隨著國家發展,越來越重視生態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其實就是生態系統中各個生態要素達到生態平衡。在印象中,一個生態達到平衡了,有什么樣的特征呢?
【生】七嘴八舌地討論著,紛紛說著自己的觀點,有些學生主動舉手發言。
【師】大家說得很好,其實化學平衡與生態平衡相當,大家類比思考下列問題。
【投影】
【生】根據類比,紛紛說出了自己的觀點。
經過類比以后,如果學生還不是特別能接受平衡思想的話。可以再舉例物理中的“力的平衡”,甚至是心理學中講的“心理平衡”,還可以是“占卜術”中的陰陽平衡,學生饒有興趣地聽一聽非化學知識方面的東西,更有利于他們接受平衡這個概念,然后再談一談化學中所講的平衡到底是怎么回事,這樣學生會更加感興趣。
4. 類比舉例生活化,增加趣味性
高中生在抽象的理論面前,理解起來還是有難度的,若是就知識講知識的話,思考難度太大,且枯燥無味,讓學生感覺到化學很難。化解這一難題的方法,就是通過生活類比,讓深奧難懂的理論與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進行打比方講解,會讓學生豁然開朗,饒有興趣。此時不僅不會覺得化學很難,而且覺得很有意思。相關教學片斷示例如下:
【師】化學平衡的最大特點是什么呢?
【生】一臉疑惑。
【師】 在黑板上畫一個盛有一定量水且帶有進水口和出水口的水池,讓學生們想一下:當進水的速率和出水的速率一樣時,水池中的水面會怎樣?那池中的水還是原來的水嗎?
【生】化學平衡是表面靜止的。
【生】化學平衡是動態平衡。
【師】引起該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生】正反應速率等于逆反應速率,而不是等于零。
【生】老師我還是聽不懂,特別是“反應體系中各組分的量保持不變,而不是指彼此相等”不太理解。
【師】一個可逆反應體系就如同我們這個教室及其教室內所坐的同學,在某個特殊情況下,一分鐘從外面進來了10個學生,在這同一分鐘內又從室內出去了10個學生,我們說此時應該是相當于平衡狀態了,那么此時班級里的男生數和女生數一定相等嗎?
【生】恍然大悟,驚喜地點點頭。
從上面可以看出,空洞的理論教學,不如活生生的生活實例,讓具體事例為學生搭建一個思考的橋梁,讓學生心領神會,觸類旁通,產生濃厚的興趣。
5. 問題提出故事化,增加趣味性
為了完成平衡這個抽象概念的建構,單靠硬生生的死記硬背是不可以的,雖然背上了,卻沒有理解透,很容易又忘記,在做題的時候,會在同一個錯誤中不斷地反復。只有在概念學習之初,逐步完成建構,才是可取的。其中講故事最易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將具體的化學知識寓于故事當中,是首選之道。具體教學片斷如下:
【師】一只小熊跑回家,喊著“媽媽,媽媽,我要喝甜水”。媽媽給小熊一杯水并加了一勺紅糖,攪拌,糖全部溶解,小熊說:“不甜———媽媽,媽媽我還要”。媽媽又給小熊水杯里加了一勺紅糖,攪拌,杯底有糖剩余,小熊說:“甜———媽媽,媽媽我還要”。熊媽媽說:“不能再加了,再加也不會更甜了”。小熊奇怪地問:“為什么?”熊媽媽替小熊擦了擦汗:“問問你下面坐著的哥哥姐姐們,他們會告訴你其中的奧妙。”
【生】糖已經飽和了,質量分數不變了。
【師】說明糖的溶解有一個限度,那么化學反應呢?
這個小故事形象而逼真地道出了生活中常見的溶解平衡,這個既與同學們生活經驗相吻合,又和初中的知識相銜接,同時對化學平衡又有啟發,還具有故事的趣味性,讓學生對化學平衡不會感覺到太枯燥抽象。
三、教學感悟
現代中學生學習化學理論知識的動力顯著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相關知識呈現方式或手段沒有讓學生感興趣,而主要靠學習責任和升學壓力所驅使,時間長了以后,學習效果肯定不好,所以加強高中化學理論課教學趣味性的途徑研究很有必要,當下更為重要的是將提升學生課堂興趣的方法、途徑、策略與具體每一節課堂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個具體的微小的教學片斷,這樣更有借鑒性和可操作性。當然化學基本理論涉及面廣,不同章節內容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參考文獻
[1] 劉翠蘭.蘇教版必修 2“化學反應限度 ”中的實驗改進[J].中國校外教育,2010,6
[2] 馮秋紅.多媒體輔助下的《化學平衡》教學設計[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5,3
[3] 徐星漢,莊君豪.化學平衡與生態平衡[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19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