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冬華
【摘要】當前我國各領域都沿著國際化路線不斷發展,英語的應用愈發頻繁,英語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續擴大。初中英語課程是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階段,為提升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很多英語教師都十分注重這一階段的英語閱讀教學,并不斷優化教學手段,提升學生主體地位,以培養其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本文就以學生為中心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進行了研究分析。
【關鍵詞】以學生為中心 初中英語 閱讀教學
前言
閱讀教學是語言學習中十分必要的內容,在初中英語學習中,學生必須通過閱讀學習,加強英語交際能力,形成英語語言思維,從而提升英語綜合能力。新課標要求教師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也應遵循新課標要求,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水平、興趣愛好等,以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幫助其獲取更多英語知識。
一、以學生為中心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開展現狀
在教育事業的深入改革中,大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已經得到了更新,但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開展中,仍存在著眾多的問題,導致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首先,雖然一些教師都認識到了以學生為中心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仍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其次,一些教師雖然轉變了教學手段,但是未能與學生實際相結合,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也無法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
二、以學生為中心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1.結合學生興趣開展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中心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應開展學生感興趣的、易于學生接受的教學活動,從而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以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達到提升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例如初中生對于色彩艷麗的圖片、有趣的故事十分感興趣,教師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便可以運用英語報、英語小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英語閱讀學習積極性。英語報往往都是彩色版,不僅版面上有很多色彩艷麗的圖片,還有十分有趣的新聞、小笑話以及少量的練習題,學生能夠主動進行閱讀,并不會因習題量過大而喪失閱讀興趣。且英語報中語言運用較為規范,有一定的詞匯量,能夠完善學生的英語知識體系。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閱讀時間,要求學生自主閱讀一篇報道,對于不理解的部分可以請求教師幫助,也可以自主查詢資料。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被畫面及新聞內容所吸引,主動閱讀學習,獲得學習主動性的培養。且在經過自己的努力完成閱讀后,學生也能夠獲得較大的成就感,從而實現英語閱讀學習興趣的提升。
再例如初中生受其年齡段影響,表演欲望較強,教師則可以根據其這一特點,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游戲。在閱讀故事類閱讀材料或是對話較多的閱讀材料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選擇喜歡的角色進行表演,實現其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調動其英語教學活動參與度。學生在表演過程中,不僅需要理解英語對話的含義,還要流暢、帶感情的表達出來,這便有效促進了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的提升,使其在愉悅的氣氛下,獲得英語水平的提高。
2.根據學生實際設置教學內容。除了教材中的內容,教師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還需要運用課本外的閱讀資料對學生英語知識進行補充。在這一部分教學內容的選擇中,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英語閱讀水平,選擇難以適度、長度適中、內容適宜的文章。同時,在閱讀一些具有難度的文章前,教師應提前為學生介紹文章背景,以便學生順利完成閱讀。
例如在閱讀一篇介紹貝多芬的英語材料時,學生當前英語閱讀水平還略有不足,教師便可以提前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向學生介紹貝多芬的生平、成就、時代背景等,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通過教師所講解內容對文中不理解部分進行聯想,對生詞進行猜測,從而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思維以及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3.實現差異化針對性教學。學生本身存在個體差異性,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差異化針對性教學。
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講原本的閱讀問題進行細分,由簡入深,先以學習能力較弱學生也能回答出的簡單小知識點為引導,增強這一部分學生英語閱讀的自信心,再逐漸加深問題難度,拓展學習能力較高學生思維,實現各層次學生的同步發展。或是通過小組的形式,將詞匯運用能力較弱學生與這方面較強的學生組成一組,將閱讀理解能力較弱與這一能力較強學生組成一組,實現能力互補,促進學生綜合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
三、結論
初中英語教學對學生日后英語學習具有重要影響,面對當前學生英語學習的多樣化需求,教師應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結合學生實際英語閱讀水平、興趣愛好開展英語閱讀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以及主體地位,從而實現學生英語閱讀興趣、閱讀水平的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黃冬梅.讓學生在開放的天空中自由翱翔——談初中英語開放式閱讀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8(8):111.
[2]張素鳳.如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J].英語教師,2015,6(6):55-57.
[3]以學生為中心,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探析[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2,2(2):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