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婧 梁宇 齊紅松 郭俊華

[摘要] 目的 分析穩定期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療體會。 方法 選擇2012年12月~2014年12月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51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出院后是否使用無創正壓通氣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比較兩組出院6個月時血氣分析指標、6 min步行實驗(six-minutes walk test,6MWT)、近半年住院次數、肺功能變化等。 結果 觀察組在治療后6個月PaCO2較治療前顯著下降,pH及PaO2、6MWT較治療前顯著上升,近6個月內住院次數較治療前顯著下降,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 結論 無創正壓通氣對穩定期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能夠顯著改善血氣指標、6MWT,減少住院次數。
[關鍵詞] 無創正壓通氣;穩定期COPD;慢性呼吸衰竭;6 min步行實驗;血氣分析
[中圖分類號] R563.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6)09-002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reatment of COPD complicated with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in stable stage.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51 cases with stable COPD combined with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from Dec 2012 to Dec 2014 were respectively analyzed. All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whether using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after discharge. Blood gas index, 6MWT, nearly half the number of hospitalizations, and the lung function after 6 months of treatment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PaCO2 of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6 months of treatment was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pH, PaO2, 6MWT were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and nearly half the number of hospitalizations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P<0.01). Conclusion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for stable COPD combined with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can improve blood gas index, 6MWT, and reduce the number of hospitalizations.
[Key words]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Stable COPD;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6MWT; Blood gas analysis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內科的常見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以及死亡率,患者病情持續進展,可能需要長期氧療、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等治療。穩定期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者,有呼吸中樞反應低、呼吸肌疲勞等情況,導致CO2體內潴留,而傳統的治療方法不能提高夜間中樞反應性,難以糾正呼吸肌疲勞情況[1]。無創通氣技術是治療急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2]。我們將該方法用于穩定期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2月~2014年12月穩定期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51例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納入標準:均因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而在我院進行治療,痊愈后出院,進入穩定期,并仍然合并有慢性呼吸衰竭。排除標準:合并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間質性肺疾病等其他呼吸系統疾??;合并肺大泡者;合并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以及其他系統嚴重疾病的患者;無法佩戴面罩的患者。根據出院后患者是否接受家庭無創正壓通氣治療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27例,購置有家用呼吸機,可進行長期家庭氧療,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齡51~79歲,平均(61.6±8.1)歲;24例患者出院后未接受無創正壓通氣治療,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齡53~78歲,平均(60.9±7.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治療方法
觀察組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家庭無創通氣相關知識教育以及操作方法。在監護下,佩戴面罩,面罩長度要保證硅膠墊上緣接觸鼻根部,下緣在下頜骨骨體部,寬度保證硅膠墊在口裂外緣;佩戴固定后能插入1~2個指頭為宜。設置潮氣量,潮氣量達到或者超過預期潮氣量,最低SpO2保證在95%以上,單純正壓通氣不能達標者,可聯合吸氧。起始壓力IPAP 10 cmH2O,EPAP 4 cmH2O。初次使用,醫護人員要在旁邊觀察,逐漸上調壓力。調整壓力時遵循首先保證潮氣量,適當上調呼吸壓力,保證呼吸機動用評分1分及以下。呼吸機動用評分方法:胸肌乳突肌無明顯收縮為1分;胸鎖乳突肌有收縮,但無三凹征為2分;出現三凹征,但是無胸腹矛盾運動為3分;有三凹征,伴胸腹矛盾運動為4分。一般初始壓力范圍IPAP 16~26 cmH2O,EPAP在4~8 cmH2O。所有使用無創呼吸機的患者均行睡眠呼吸監測。一般情況好者行PSG檢查,不滿足條件者進行睡眠初篩儀檢查。所有患者在晨起及夜間睡前檢查血氣。合并有中重度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者在PSG監測下手動壓力滴定CPAP/雙水平呼吸(BiPAP)或者自動CPAP,然后BiPAP治療。IPAP參照上述方法調節,EPAP依照滴定壓力下調2~4 cmH2O。患者回家后,多在晚上佩戴無創呼吸機,不間斷進行無創通氣,根據病情,調節每天使用時間。
1.3 并發癥防治
呼吸機檢測到60 L/min以上的漏氣,導致人機不協調,影響潮氣量計算,要經常檢查面罩與患者連接部位是否有漏氣,調整面罩位置,固定帶張力,保持漏氣在40 L/min以下。部分患者因張口呼吸出現嚴重腹脹,分析腹脹與無創通氣的關系,告知患者盡量閉口呼吸,必要時使用胃腸動力藥,或放置鼻胃管引流減壓。部分患者會因為面罩壓迫,輕度壓迫較常見,一般不需要處理,對于壓迫感強烈者,調整面罩位置以及固定帶張力。必要時可以使用皮膚護膚貼保護。
1.4 評價指標
患者在出院時以及出院后6個月檢查及隨訪動脈血氣(PaCO2、PaO2)(ABL90 睿逸血氣分析儀)、肺功能指標(FVC、FEV1)(四川思科達科技有限公司肺功能檢測儀S-980AI)以及6 min步行實驗(six-minutes walk test,6MWT),選擇平直堅硬的場地,記錄患者行走6 min的最大距離。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動脈血氣指標變化比較
觀察組在治療后6個月PaCO2較治療前顯著下降,pH及PaO2較治療前顯著上升,并且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對照組在治療前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出院時及出院6個月隨訪6MWT以及6個月內住院次數比較
觀察組在治療后6個月6MWT較治療前顯著增加,近6個月內住院次數較治療前顯著下降,并且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對照組在治療前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兩組出院時及出院6個月肺功能比較
兩組出院時及出院6個月FVC及FEV1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COPD是一種常見的以持續氣流受限為特征的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氣流受限進行性發展,與氣道和肺臟對有毒顆?;驓怏w的慢性炎性反應增強有關,可進一步發展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見慢性疾病。確切病因尚未明確,一般認為與慢支和阻塞性肺氣腫發生有關的因素都可能參與COPD的發病。已經發現的危險因素大致可以分為外因(即環境因素)與內因(即個體易患因素)兩類。外因包括吸煙、粉塵和化學物質的吸入、空氣污染、呼吸道感染及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人群(可能與室內和室外空氣污染、居室擁擠、營養較差及其他與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相關聯的因素有關)。內因包括遺傳因素、氣道反應性增高,在懷孕期、新生兒期、嬰兒期或兒童期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肺發育或生長不良的個體。COPD患者隨著病情的發展,會發展為慢性呼吸衰竭,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穩定期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存在嚴重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呼吸肌肌群負荷增加,呼吸肌疲勞,睡眠相關氣體交換紊亂[3-5]。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睡眠時中樞動力下降,潮氣量下降,PaCO2增加,單純的氧療不能有效緩解呼吸肌疲勞的情況,并且不恰當氧療還會導致患者PaCO2進一步升高,加重病情。
無創正壓通氣是指不經人工氣道(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進行的通氣,是通過鼻/面罩將呼吸機與患者相連,由呼吸機提供正壓支持而完成通氣輔助的人工通氣方式[6-9]。與傳統正壓通氣的差異主要是患者與通氣機的連接上。傳統的正壓通氣需要借助氣管插管,或者需要氣管切開等操作,建立人工氣道,這種侵入性人工氣道的操作必然造成一些相關的并發癥,破壞呼吸道正常防御功能,損傷上呼吸道,增加醫源性感染的機率。無創正壓通氣使用面/鼻罩代替氣管插管/切開等,患者感覺更舒適,減少侵入性操作相關并發癥,較少使用鎮靜劑[10-12]。無創通氣技術可用于多種場所,可以在家庭使用。在國外,無創正壓通氣已經用于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家庭治療,在我國關于無創正壓通氣用于家庭治療的研究結果存在分歧。
長期家庭無創通氣治療是患者出院后在家庭進行的無創通氣治療,能夠緩解慢性呼吸肌疲勞,改善通氣,改善血氣指標,改善睡眠質量,提高生活質量,延緩肺功能的惡化[13-20]。在本研究中,長期家庭無創通氣治療穩定期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顯著改善,PaO2顯著升高,PaCO2顯著下降,而對照組治療前后無顯著差異。6MWT是目前評價COPD患者活動耐量的常用方法。長期家庭無創通氣能夠改善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氣指標、呼吸困難情況,因此也能提高患者的運動耐力。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在治療后6個月,6MWT水平顯著高于治療前,并且高于對照組治療后,半年內住院次數顯著少于治療前及對照組。對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進行比較,結果顯示治療前后肺功能無顯著差異。
綜上所述,無創正壓通氣對穩定期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能夠顯著改善血氣指標、6MWT,減少住院次數,對于有條件的家庭,可建議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道斌,黃清平. 納洛酮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相關參數的影響研究[J]. 臨床肺科雜志,2015,20(7):1305-1308.
[2] 蔣燕紅,盧月飛,王建華,等. 無創輔助通氣聯合機械振動排痰及藥物治療COPD急性加重期Ⅱ型呼吸衰竭的臨床觀察[J]. 中國藥房,2015,26(17):2399-2401.
[3] 季勇,陳宇清,周新. 適應性支持通氣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學參數的影響[J]. 國際呼吸雜志,2011,31(5):343-347.
[4] 喬吉艷. 不同給氧通氣方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臨床對比研究[J]. 中國基層醫藥,2015,22(14):2138-2140.
[5] 汪利華,何玉萍. 無創通氣聯合福莫特羅布地奈德粉吸入劑治療重度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效果觀察[J]. 海峽藥學,2015,27(7):117-119.
[6] 王淑琴. 家庭使用無創呼吸機治療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療效觀察[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8(13):89-90.
[7] 趙貴清,曹紅梅. 無創機械通氣治療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療效觀察[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 14(15):101.
[8] 陳莉,王鳳英. 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應用及護理體會[J]. 基層醫學論壇,2015,19(23):3172-3173.
[9] 羅曉. 無創機械通氣治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療效觀察[J]. 吉林醫學,2015,36(12):2525-2526.
[10] 劉潔. 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療效觀察[J]. 中國醫學裝備,2015,12(5):104-107.
[11] 徐月清,王曉玲,方紅偉. 家庭無創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合并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療效分析[J]. 農墾醫學,2015,37(2):133-135.
[12] 李鵬飛,安福成,臺娜. 無創性目標潮氣量機械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II型呼吸衰竭臨床觀察[J].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5,12(1):89-91.
[13] 劉姣艷. 家庭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療效的分析[J].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4,23(12):166-167.
[14] 曹在新. 無創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療效觀察[J]. 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4,20(6):96-97.
[15] 孔維香. 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合并肺大泡的療效觀察[J]. 實用老年醫學,2014,28(10):836-838.
[16] 劉忠強,王麗娜. 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呼吸衰竭臨床研究[J]. 中國現代醫生,2015, 53(3):89-91.
[17] 李成玉,夏曉東,方益峰. 無創正壓通氣(BiPAP)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臨床研究[J]. 中國現代醫生,2015,53(9):19-22.
[18] 趙紅濤. 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療效觀察[J]. 中外醫學研究,2015,13(22):35-36.
[19] 勞錦波,劉暉,曾韻萍. 雙水平無創正壓通氣應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科學,2015,5(14):183-185.
[20] 王成連. 無創正壓通氣治療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觀察[J]. 中國當代醫藥,2015, 22(31):21-23.
(收稿日期:2016-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