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娟
【摘要】本研究以在韓禮德的系統功能語言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多模態話語分析為理論依據,用社會符號學分析方法,從元功能的角度對公益新聞語篇的再現、互動和構成意義進行嘗試性的個案研究和分析,從而、分析該類語篇中的多種符號模態(如文字、色彩、圖像等)的社會功能和意義,發現多模態語篇中共現的多種符號模態之間的相互作用,界定圖像敘事性或概念性再現功能,劃分圖像和文字接觸、社會距離和態度三方面的互動功能,以期證明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和方法對于分析視覺圖像與語言文本相結合的語篇整體意義構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關鍵詞】公益新聞;多模態話語;整體意義構建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和意義
多模態話語分析(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是近年來西方學者青睞的一種嶄新的話語分析模式,國內外學者對其進行了各種深入細致的探討與研究,為語篇分析提供了多種模式和方法,也為語篇中各種意義資源的整合和其各項社會功能的構建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實際指導意義。但以功能語法為基礎,用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和方法來分析多模態公益新聞語篇的相關研究卻不多見。
任一語篇都有一定的構成規律和特點。由圖像、文字和顏色組成的具體多模態新聞語篇中,特別是為維護社會公德,幫助改善和解決社會公共問題而開展的公益新聞語篇,其不同交流模態和符號資源通過整合具有了顯著的多模態話語特點及意義構建的規律。在多模態新聞語篇中,圖像、顏色、文字、字樣和印刷版式等符號資源都參與了交換意義,共同協調互補從而準確、充分地表達構建語篇的全部意義,也和語言符號一樣具有多功能性。
本研究以在韓禮德的系統功能語言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多模態話語分析為理論依據,用社會符號學分析方法,從元功能的角度對公益新聞語篇的再現、互動和構成意義進行嘗試性的個案研究和分析,從而:1、分析該類語篇中的多種符號模態(如文字、色彩、圖像等)的社會功能和意義;2、發現多模態語篇中共現的多種符號模態之間的相互作用;3、界定圖像敘事性或概念性再現功能,劃分圖像和文字接觸、社會距離和態度三方面的互動功能,以期證明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和方法對于分析視覺圖像與語言文本相結合的語篇整體意義構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二、多模態話語分析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1、國外研究現狀述評
多模態話語分析是以系統功能語言學為主要理論基礎,為融合了多種交際模態(如聲音、文字、圖像等)的語篇組織傳遞信息,實現語篇元功能等多目的的一種手段和工具。多模態話語分析方面最早的研究者之一Barths R。在他1977年的論文《圖像的修辭》(Rhetorical of the Image)中研究了圖像在表現意義上與語言的相互作用;Kress G & vail Leeuwen T(2001)研究了模態與各媒介的關系,特別探索了多模態現象,包含顏色語法、視覺圖像及其報刊雜志的設計版面與不同媒體的效用等,有規律地表達含義的現狀,還系統解釋了視覺語法,全面建立了視覺交流基于社會符號學的多模態分析基礎;0Halloran K L(2004)不但提出了多模態的理論建構,還探討了數學語篇中的多模態現象;Royce T(2007)探討了各式符號在多模態話語語篇中的互補性質和其在外語課堂教學中多模態的協同性等。上述這些研究已經把語篇研究從傳統的文字語篇擴展到了動態多模態語篇,將多模態話語分析應用到實際語篇分析中的有益探索,從而賦予了語篇分析以新的意義,推進了話語分析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為國內語篇分析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
2、國內研究述評
從21世紀開始我國對多模態話語分析的研究逐漸活躍起來。胡壯麟(2006,2007a,2007b)從理論和實踐的視角探討了多模態化和多模態意義的構建,朱永生(2007)研究了多模態話語的理論基礎和研究方法,李戰子(2003)以韓禮德的系統功能語言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視覺圖像語法為理論進行了多模態話語的社會符號學分析的研究方式,揭示文字與圖像共同作為社會符號的表意功能,成文和田海龍(2006)也對多模態話語的社會實踐性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張彧和(2012)就多模態話語分析手段而言提出數字化技術在面對多模態話語時能因其具有的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體現出特別的優勢,從而更加豐富話語分析手段,提高話語分析效率,更加高效深刻的理解人類交流的本質。
三、公益新聞語篇多模態整體意義構建的研究目標
本次研究目標是以在Halliday系統功能語言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多模態話語分析為理論依據,甄選國內外各大報刊雜志上各類題材的公益新聞報道,如環保、關愛弱勢群體、支持希望工程、弘揚民族精神等,將不同題材語篇中的圖像、顏色、文字和文字版式進行分類和整理,用社會符號學分析方法,從元功能的角度對公益新聞語篇的再現、互動和構成意義進行嘗試性的個案研究和分析,通過定性和定量分析出公益新聞語篇的多模態話語的不同特點,探索并總結公益新聞語篇中影響各種模態和資源整合構建整體意義的因素及規律,以期為公益新聞工作者和多模態話語分析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啟示,幫助其探索更為切實可行的各模態和資源整體意義構建方案。
四、公益新聞語篇多模態整體意義構建研究的主要內容
1、研究公益新聞語篇的多模態話語特點。本研究以Kress G & vail Leeuwen T提出的多模態語篇的社會符號學分析方法為理論依托,結合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以各類報刊雜志上的公益新聞報道為研究對象,從中分別選取一定數量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圖文并茂的多模態語篇文本,對這些多模態語篇中的資源群、塊,等級水平,話語層,意義制造軌道,資源整合原則進行劃分,對其多維組織構成的語言行為所要體現的概念、人際和語篇功能進行分析,還將通過對公益新聞報道中文字、圖像和色彩的統計和分析,研究該類語篇中各種符號資源所表達的交流模態所產生的再現、互動和構圖的語言功能及其社會意義,得出公益新聞報道語篇中多模態話語的特點。
2、研究公益新聞語篇中影響各種符號模態和符號資源整合構建整體意義的因素。主要從元功能角度來界定圖像敘事性或概念性再現功能,劃分圖像和文字接觸、社會距離和態度三方面的互動功能,分析多模態語篇中各語篇成分的空間順序中信息價值、突出和框架的構圖功能,從而研究圖像、文字和文字板式等符號資源在公益新聞語篇中整合并構建整體意義的因素,將有利于提高新聞工作者的撰寫質量和讀者掌握信息的速度和準度。
五、公益新聞語篇多模態整體意義構建研究的步驟
階段一:公益新聞報道甄選。發動課題組成員積極搜集國內外各大報刊雜志中各類題材的公益新聞報道,對于所搜集到的多模態媒體語篇中各類符號資源的選擇做出統計。
階段二:分析公益新聞語篇的多模態話語特點。
階段三:研究公益新聞語篇中影響各種符號模態和符號資源整合構建整體意義的因素。對不同題材的公益新聞報道語篇中各種符號模態和符號資源整合構建整體意義做定性研究,探究其各符號模態和符號資源相互作用整合構建整體意義的各項因素。
六、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今后的設想
本課題主要研究公益新聞報道各種模態,尤其是圖片、顏色、文字版式等這類非文本模態,是以人類感知為獲取方式,因此具有很強的主觀性,缺乏一定的客觀性。多模態媒體語篇中各模態之間存在互動關系,這種互動關系體現在多模態話語中各種模態的互相作用、協調、互補等關系上,這種關系能夠生成何種語義,構建何種意義,有何規律可循,影響其相互作用的因素是哪些等都是多模態話語分析中的關鍵問題所在。
本課題期望通過研究形成對公益新聞報道真實語料的分析統計的數據信息及分類整理文字資料,檢驗多模態語篇的社會符號學分析框架對公益新聞報道語篇的解釋力,證明多模態語篇的分析框架在公益新聞報道語篇分析中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為公益新聞工作者和多模態話語分析研究者提供了有益的啟示,達到了在現代社會實踐中探索意義的生成并全面、準確地解讀和詮釋多模態話語意義的目的。
基金來源:2014年湖南中醫藥大學青年教師科研基金課題“公益新聞語篇中多模態話語的整體意義構建”,項目編號:99820001-170
【參考文獻】
[1] Barthes R. Image,Music,Text[M]. London: Fontana, 1977.
[2] Kress G & Tvan Leeuwen. Muhimndal Discourse:The Mode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M]. London: Arnold, 2001.
[3] KAYL. OHALLORAN.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Systemic-Functional Perspectives[M]. London: Continuum, 2004.
[4] Kress G & Tvan Leeuwen. 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Bisual Design[M]. London: Rouledge, 1996:183, 2006:59,149,148,117.
[5] Royce, Terry D. Intersemiotic complementarity:A framework for muh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C]. // Terry D Royce & L Bowcher Wendy. New Directions in the Analysis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Mahwah,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007:63-109.
[6] 成 文, 田海龍. 多模態話語的社會實踐性[J]. 南京社會科學, 2006(8):135-141.
[7] 胡壯麟, 董 佳. 意義的多模態構建[J]. 外語電化教學, 2007(6):3-12.
[8] 胡壯麟. 社會符號學研究中的多模態化[J].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07(1).
[9] 馮 鏘. 對公益廣告的多模態解讀[J]. 考試周刊, 2013(71).
[10] 李戰子. 多模態話語的社會符號學分析[J]. 外語研究, 2003(5):1-8.
[11] 張 彧, 李 楊. 論多模態話語分析方法之數字化技術的實現[J]. 吉林師范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2(2):49-52.
[12] 朱永生. 多模態話語分析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J]. 外語學刊, 2007(5):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