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根據音樂的不同,可以將《詩經》分為風、雅、頌。其中《鄭風》就是十五國風的重要組成部分。《鄭風》的最大特點就是“淫”,本篇文章將對鄭風的特點及成因進行初步的探析。
【關鍵詞】《鄭風》;多情詩;語言特點
《鄭風》共二十一首,在《國風》中所占比重較大。其中諷刺詩一篇,贊頌詩一篇,其余十九篇均為男女之辭,這是《鄭風》中最具特色的篇章。現將鄭風這十九首進行分類,大致分為五類。第一類:關于“上巳節”男女幽會的情詩。例如《女曰雞鳴》:與曰雞鳴,士曰昧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爛。將翱將翔,弋鳧與雁。這首詩描寫了古代男子球會以雁為贄的習俗,與上巳節的風俗相吻合。第二類:描寫夫妻生活之詩。大多體現了妻子對丈夫的關懷體貼和感情的深厚,語言真摯樸實,生活氣息濃郁。以《緇衣》為例。描寫一個妻子為丈夫洗衣做飯的快樂的心情。第三類:對英偉男子的愛慕之情。描繪的是對男子打獵時勇猛形象的描繪和技藝高超的贊嘆,字里行間洋溢著女子深深的愛慕之情和關心之意。如《叔于田》。第四類則是禮教對鄭國男女感情之影響的詩。如《將仲子》則抒發了女子對“父母”,“兄弟”等之言的可畏,滿滿的無可奈何。最后一類則是兩首女子的見棄之詩。飽含了被棄之人的哀怨。
《鄭風》的引人注目與它的藝術技巧也是分不開的。《鄭風》的特點有很多,無論是從思想內容上看,還是從藝術特點上去賞析,都有鄭風所獨有的特色。
一、從思想內容上看《鄭風》所獨有的語言特色
1、結構新穎巧妙
它具有三百篇中民歌共有的特色——結構上構思新穎,篇章短小,語言上語言雋美,重章復闥,注重疊韻,容易習誦。
2、語言細膩且感情真摯
真摯的情感,細膩的筆觸。只需那一顰一笑的一個個細微的動作,足以引發女子濃濃的愛意。用細膩的筆畫,描寫著女子內心波瀾的世界,惟妙惟肖。例如《野有蔓草》寫野外奇遇,都是見物起興,觸景生情,心思抒發的尤其細膩。
3、語言浪漫且多情
《鄭風》“多情詩”。因此,鄭風最主要的一個特點是“淫”。《詩經》中愛情詩有七十多首,雖然是較為保守的說法,但情詩在《國風》中的比例也就在三分之一左右。像《鄭風》中男女之詞竟占九成之多,其中幽會詩也占四成,這在《詩經》中是獨一無二的。難怪古人會認為《鄭風》“淫”。《論語》中孔子兩次提及“鄭聲淫”,一是《衛靈公》篇“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一是《陽貨》篇“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鄭聲淫”的罪名有三個方面:第一,亂性;第二,亂德;第三,亂政。因為儒家的傳統觀念要求音樂符合“中和”之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有利于政治教化,即音樂藝術必須服務于政治,而“鄭聲”因游離于這一規則之外,故被稱之為“淫”。有人也許會說,此“鄭聲”,非彼“鄭風”。我卻不以為然。原因一是,古書中有稱鄭聲、鄭音、鄭詩或鄭志的。有人嚴格區分聲和音是指樂曲,詩或志是指表意的歌詞。事實上在古代詩樂是一體的,是詩都可以歌,拉著長腔,帶感情地吟誦,就是歌。所以,無論鄭風、鄭聲、鄭音、鄭志、鄭詩,都是一回事。
原因之二,馬瑞辰引證《尚書》、《周禮》、《墨子》、《左傳》、《史記》、《詩經毛傳》、《鄭志》有關詩樂的資料,論述“《詩三百篇》未有不入樂者”,言皆中肯。他還認為,所謂詩之可歌者,是因為聲律猶存,不可歌者而僅存其詞者,是因為聲律已不傳者的緣故。“詩有可歌,有不可歌”的區別,是古樂失傳以后才發生的現象。原因三,古代的禮教制度往往是對女性的束縛,而《鄭風》中大多女詞,且是女會男。所以在當時人是接受不了的,并認為之“淫”。而古代“淫”與現代所謂的“淫”的含義也是略有不同的。先秦文獻中常見此字,語意注釋也多相同。例如,《左傳·隱公三年》“驕奢淫佚”,《尚書·大禹謨》“罔淫于樂”孔安國傳“淫,過也。”《說文解字》“淫,浸淫隨理也。一曰久雨曰淫。”段注“浸淫者,以漸而入也”。所引解釋都突出其“漸變性”,由“久雨曰淫”轉而引申出“過度”的意思,凡離正常軌跡、常規的現象都可稱“淫”。由此可以看出,先秦時期“淫”字一般為“過度”、“過濫”、“超過常規”之意。“鄭聲淫”中的“淫”字有一層意思是指音樂形態超出了禮樂要求的范圍。因此,《鄭風》最大的特點就是“淫”。從內容上來看。以《野有蔓草》為例: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描繪了女子在野外偶遇一男子,一見傾心,變“與子偕臧”。只是剛剛見面,就因動情而同居,在受禮教影響下的古代人的觀念上是完全接受不了的,是違背道德的,而《鄭風》中大多都是這樣的詩歌,因此認為《鄭風》“淫”。
二、從藝術特點看《鄭風》也具有自己獨特的一面
1、“對話體”和“唱和體”較多
結構上,第一,《鄭風》中多“對話體”、“唱和體”。如《蘀兮》一詩則是仲春“會男女”之歌。詩云:“蘀兮蘀兮,風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蘀兮蘀兮,風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倡”,為首唱,“和”,以歌聲相應和。說明由女子帶頭唱,邀請男子跟著應和。再現了“會男女”時雙方借對歌互相邀約、互相嬉戲的一種形式。而采用對話體最為典型的是《溱洧》,先由女子以歌聲邀請男子開端,接下來男子以歌作答,最后是敘述性的旁白。第二,《鄭風》多“二章體”的特點。21首詩中,二章體詩有11首。
2、語言清新自然,情感基調活潑
語言上,第一,濃郁的鄉土自然氣息。在鄭風中,鄉土風光的描寫猶如一幅幅風俗畫卷。《叔于田》描繪了田獵生活的壯觀場面,獵手們出門打獵,人人紛紛前去參觀,巷子里都沒有人了。獵手打獵時的英姿颯爽,女子深深的愛慕之情油然而生。第二,清新活潑的情感基調。《鄭風》描寫愛情的波折時,拋開了一般的熟套,而是抓住戲劇性的情節,以揭示矛盾和沖突,把抑郁和悲傷都驅散。如《遵大路》中的女子直接扯住對方的袖口來挽留對方,爽朗明快,自足感人。第三,《鄭風》在語言形式上多為“女詞”的特點。這些詩歌,大多出自女性之口,從女性的角度、眼光審視兩性關系,審視社會,并反映和表達自己在戀愛和婚姻中的喜怒哀樂。聞一多稱之為“女詞”。其主題主要是戀愛生活及其感受,在表達方式上大膽潑辣、熱烈奔放。
對于《鄭風》的評價各有所詞,但無論好與壞,都是那個特定時期的特定產物,對當時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現代也有重要意義與參考價值,可以使人們以另一個視角更加充分、全面地了解當時的社會,也可以更加全面的解讀《詩經》。
【參考文獻】
[1] 洪彥龍. 鄭風三題[M]. 唐山師范學院報, 2008,1,30,1.
[2] 楊凌羽. 簡論鄭風[M]. 華南師苑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2,2.
[3] 陳世武. 鄭風淫論考辨[J]. 六盤水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9.21,5.
[4] 段麗惠. “鄭風淫”——朱熹詩學闡釋的突破[J]. 內蒙古大學報, 2009,41,5.
[5] 路躍升. 試論《鄭風》情詩的形成原因[J]. 作家雜志, 2011,10.
【作者簡介】
史天冠(1992—),女,遼寧鐵嶺人,沈陽師范大學文學院2014級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在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