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峰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國廣大高校對于大眾化教育進行長期的擴招,進一步造成數學應用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率本來就不高,所以針對這樣的問題就應該通過理學專業進行專業的就業出口改善。通過對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進行理論教學的課程體系進行全方位的改革,進一步增強了社會需求較大的計算機軟件應用和金融數學兩方面的使用數學方向,從而加大了專業選擇的方向,并且重視了實踐教學的比例,通過理學專業采取理工相結合的3+1人才培養計劃,從而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就業率;人才培養模式
由于2008年以來,教育部針對本科就業率持續走低的情況,并且薪資普遍較低的情況進行了通告,其中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被頻繁指出,追究原因在于,很多大學盲目擴招,造成一般本科生高校增設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但是錄取學生的分數普遍偏低。而且數學專業本身的學習內容較為抽象,這樣就使得原來的數學專業呈現出的精英化教學模式逐漸轉換為大眾化教育模式。而且,傳統的數學與應用數學的內容缺乏課程體系,這樣就導致學生的應用能力培養缺失。
一、保證頂層設計和課程設置與內容的合理性
在數學專業頂層設計方面要始終堅持數學專業的理科學習特色,進一步根據市場需求相關的計算機應用軟件和金融數學兩個方面的專業設置,進一步將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作為研究性與應用性人才同時兼顧培養,能夠進一步解決數學課程體系內在缺少專業教學環節等方面的問題,進一步解決學生就業出口不足的問題。通過將應用性本科院校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學生的入學成績通常比較低,這樣就會使數學的嚴謹性喪失殆盡,造成大部分學生對于數學專業失去信心。
根據這些原因,通過采取“一個平臺+兩個方向+三大出口”的1+2+3的模式來培養數學專業學生的發展,能夠將數學與應用數學的統一稱為一樣的數學基礎,并且采用兩個發展方向,三個就業出口就是金融領域、IT領域以及深造等放系那個。通過這樣的平臺搭建,能夠使得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發展形成一股系統化的課程教學體系。在大學前兩年就是同意的數學教學,這樣能夠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的魅力,進一步增強對于數學的信心。在大三開始,按照學生的興趣選擇相關的專業并且進行針對性的方向課程。通過三個出口進行相對應的訓練,這樣就能夠保證數學發展方向能夠具有專業性的知識體系。例如對于金融數學方向課程應該繼續強化數理吉榮思維以及相關概念。對于計算機軟件應用方向的課程應該繼續加強對程序語言以及編程語言進行訓練。對于想要繼續深造的同學來說要不斷強化考研專業課程數學分析以及高等代數選講的難度。通過這樣細分的發展方向,能夠進一步突破傳統數學教學模式的代數、幾何兩部分的基礎知識,通過對于數學分析和高等代數相關教學內容時要盡力的提高師資力量,通過對于基礎課程教學質量進行嚴格把關,從而降低必修課的內容,增添選修課的內容。盡量刪除落后的知識內容,全面引入現代社會生活的內容。對于應用性比較強的數學專業課程的設置應該提供其他綜合課程的學習,并且要進一步提高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進一步提高綜合運算的能力以及編寫程序的能力。具體的課程設置為,實習課程攻13周,其中有認知實習一周、生產實習四周以及畢業實習八周。
二、理學專業實行“3+1”人才培養模式
為了進一步使得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的知識、能力與素質同步發展,培養出全面的創新人才,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體系,不斷優化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的教學內容。
1、學制上的“3+1”人才培養模式
學生在入學之后,按照學校內部規定的教學計劃完成為期3年的數學理論知識實踐的教學內容,通過理論知識為主,專業實踐為輔的課程教學之后,很多學生需要根據各自的意愿來選擇畢業發展方向。并且在撰寫畢業論文和課程設計的同時進行為期1年的實習。通過第四年的實習,能夠在軟件公司、金融公司等企業或者校外的實習基地來進行針對性的實習,從而集中培養出具有專業知識較強的優秀人才。在這一年的實習期內,學生應該獨立完成論文設計、實踐等工作,進一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根據相關的調查研究,每年有30%的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就業,而且就業比例逐年上升。而對于想要繼續深造的學生來說,通過弱化實習階段,能夠在校內進行實習操作,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復習時間,進一步保證學生的考研成功率。
2、素質上的“3+1”人才培養模式
所謂素質上的3+1就是通過3年的學習與生活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各項基本素質方面的訓練,通過為期1年的綜合素質訓練能夠保證數學專業的學生獨立參加各種大型的比賽項目,進一步完成教師牽頭的大型科研項目以及專業知識的科學講座等活動,通過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與綜合素質,進一步加強對于全國大學生數學知識競賽的宣傳工作,同樣將這些競賽的名詞轉化為學生的平時成績,能夠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各樣的競賽活動,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
三、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于以就業為導向的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教學改革方向作為討論的重點內容,全面介紹了數學專業改革發展的方向。本文共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保證頂層設計和課程設置與內容的合理性,主要內容在于1+2+3的模式,通過將數學專業進行細分,從而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發展方向的道路。第二部分是理學專業實行“3+1”人才培養模式,包含了學制上的“3+1”人才培養模式以及素質上的“3+1”人才培養模式,從而確保數學專業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數學課程中。
【參考文獻】
[1] 鐘 波. 應用數學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研究與實踐[J]. 重慶大學學報, 2001(1):56-59.
[2] 鐘云燕. 金融模擬實驗課程的建設與實踐[J].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 2008(6)5-8.
[3] 朱孝平. “雙師型”教師概念:過去、現在與將來[J]. 探索爭鳴, 2008(7):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