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素華 林廣文
【摘要】本文以韓山師范學院“雙學、雙主、雙激”機制為例,探索了在相關理論支撐下的發展型學生工作模式運行機制,并運用于實踐,力爭取得預期的效果。
【關鍵詞】發展型;高校學生工作;運行機制
高校學生工作是一項集“教育、管理、服務、發展”為一體的系統工程,是高校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及大學生群體的變化,高校學生工作背景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的學生工作模式難以適應教育的需求,為了實現高等教育目標,實現大學生的全面、自由、和諧發展,提高工作實效,學生工作模式由傳統的管理服務型向發展型轉變是符合時代的必然要求。韓山師范學院順應時代的發展,積極探索發展型學生工作模式的運行機制,開創了“雙學、雙主、雙激”的運行機制模式,并在實踐中得到有效地運用,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一、發展型學生工作模式運行機制探索的必要性
1996年,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遞交的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強調,21世紀應“把人作為發展的中心”,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及學會發展是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因此,明確學生工作在高校中的地位、準確把握以人為本的核心原則、深刻理解全面發展的內涵,是有效建構發展型學生工作模式的重要保障。
學生工作是高等學校教育活動的重要環節,是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保障。從學生工作的內涵分析,學生工作是指由專門機構和人員從事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直接作用于學生的規范性活動,通過指導學生的正確行為,培養學生政治、思想、品德、心理等方面的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生工作是一項集教育、管理和服務于一體的重要工作。盡管我國高校的學生工作積累了不少經驗,但隨著大學生特點的不斷變化,高校角色的逐漸轉化以及新媒體的沖擊,傳統的相對固定化的學生工作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不同層次、不同素養學生的發展需要,面對效力逐漸弱化的舊模式,高校學生工作必須實現轉型升級,向發展型工作模式轉變,才能適應新形勢下高校人才培養的需要。
相關文獻資料顯示,目前高校學生工作領域對發展型學生工作模式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論內涵,功能意義上,對其運行機制的探索涉及甚少。1986年12月,由陸慶壬在其主編的《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一書中將“機制”一詞引入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研究領域,并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機制,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統決策付諸實施,并取得預期效果的保證。”可見,高校學生工作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特別是發展型學生工作模式作為適應新時代發展需求的創新工作模式,其運行機制的創新探索顯得尤為重要,且必須以機制創新研究為切入點作為提高高校學生工作針對性、實效性的突破口,保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
二、發展型學生工作模式運行機制的探索與實踐
韓山師范學院在學校轉型升級的背景下,學生工作模式逐步實現了從服務型向發展型轉變,探索了“雙學、雙主、雙激”的學生工作模式運行新機制,開辟了學生工作新途徑和新方法,成為推動發展型學生工作模式的有力抓手。
1、學習型組織理論支撐下的“雙學”模式運行機制探索
“雙學”模式運行機制主要是指學習型宿舍和學習型班級的創建,“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是西方的學習型組織理論,關于學習型組織的理論,彼得圣吉教授總結了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煉,被稱為圣吉模型,包括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五項修煉兼容了東方和西方的精神傳統。韓山師范學院學習型宿舍和學習型班級的創建將西方的學習型組織理論和我國當代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實踐相結合,以增強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有效克服和消除妨礙大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障礙,從思維方式、個人追求、心智模式、學習方式等方面不斷進行變革和創新。
學習型宿舍和學習型班級的創建,是組織成員共同愿景的體現。在集體組織運作過程當中,從學生個體到宿舍集體到班級集體,需要經歷一個個心智模式的碰撞和融合的過程,全體組織成員充分的討論,充分的理解,共同決策,樹立相互認可的集體目標,形成凝聚力,相互鼓勵和幫助,戰勝各種困難。學生個體在對自己的心智模式進行反思的同時,也鼓勵其對他人的心智模式進行探詢,共同成長,從而促使集體組織從思維方式到行為方式的革新,對集體組織的行動力產生從量到質的飛躍。
從組織群體特征分析,高校大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特殊階段,文化知識層次相對比較高,對新鮮事物比較敏感,咨信視野比較廣,信息接收速度快,年輕活力,朝氣蓬勃,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執行能力比較強,適合建立學習型組織,通過學習型組織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習型宿舍創建過程中,全體宿舍成員群策群力,制定計劃方案,分別在生活習慣、體鍛文娛、專業學習、課外實踐、科研創新、職業素養等多方面形成行動指南,設定目標,定時檢驗,反饋評估,正向強化,相互激勵,按照時間管理和目標管理的原則方法層層落實;在推行“學習型班級”評建活動的過程中,韓山師范學院堅持以評促建的原則,要求班級通過專業知識技能學習、中華文化經典作品研讀、社會實踐體驗、網絡平臺共建和資源共享和課外學術科技創新等5個方面開展相應的創建活動。學習型宿舍和學習型班級的創建是以專項活動的形式在開展,特色鮮明,具有持續時間長、覆蓋面廣、功能性強的特點。覆蓋校園文化、專業文化、企業文化等多項內容,具有全方位促進大學生成才成長的功能,成為新形勢下發展型學生工作模式的有效運行機制。
2、人本主義理念指導下的“雙主”模式運行機制探索
學生宿舍管理向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創建良好的宿舍環境,韓山師范學院不斷探索、創新模式,在宿舍區設置專職輔導員,成立學生業主委員會,發揮了專職輔導員在教育管理服務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體作用,著力體現了“管理與自我管理相結合”的管理理念和“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人本主義心理學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美國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思潮,人本主義理論強調重視對學生人格的培養,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主張教育要以學生為中心,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的自我評價,師學生身心健康地成長以適應時代的變化和社會的要求。人本主義的學習與教學觀深刻地影響了世界范圍內的教育改革。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國際間信息交流的融合,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已從單一化逐漸走向了多元化,在注重知識技能掌握的同時更加關注人的創造才能和創新才能的發揮。
人本主義強調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發掘學生主體的潛能。韓山師范學院探索建立了宿舍輔導員為主導、學生業主委員會為主體的“雙主”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宿舍的育人功能,圍繞建設“宜居、宜學、宜長”的文化宿舍目標,大力開展宿舍文化活動,形成了“共享、共建”的宿舍文化建設共識。經過6年的積淀,已經形成了一套相對完善的運行體制:設置宿舍專職輔導員崗位,成立學生業主委員會,在專職輔導員的指導下,學生業主委員會發揮主人翁的精神,第一時間掌握宿舍區的各種情況并及時做出反應,對物業公司在宿舍區的各項管理工作進行監督,保證物業為同學們提供優質的管理與服務;構建由學生業主委員會、宿舍輔導員、學生處構成“三位一體”的宿舍物業監管測評體系,真正實現學生參與監督管理的主體性作用;組織開展“學生黨員宿舍、學習型宿舍、內務優勝宿舍、文明宿舍”等四大評優項目及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宿舍文化系列活動,營造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和良好的學習氛圍。“雙主”模式已經超越了簡單地生活常規管理,將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常規管理之中,潤物細無聲,在言傳身教中傳承各種理念,是人本理念在發展型學生工作模式中的創新應用。
3、激勵理論指導下的“雙激”模式運行機制探索
20世紀20年代以來,西方管理學家、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們從不同的角度研究了激勵理論,激勵理論是行為科學中用于處理需要、動機、目標、行為四者之間關系的核心理論,是指利用某種有效手段和方法調動人的積極性的過程。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課外活動的必不可少的部分,是大學生培養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技創新是高校“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的內在要求,社會實踐與科技創新是有機統一結合的整體。在激勵理論的指導下,韓山師范學院鼓勵和引導學生將理論聯系實際,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和進行科技創新活動,并結合專業教學、教師科研工作、開放實驗室,聯合社會實踐、科普工作,發揮教師指導作用,發揮團隊精神,探索了以物質激勵為基礎,以精神激勵為核心的“雙激”模式運行機制,推動了活動的深入開展。“雙激”模式有效地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潛在的思維創造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充分地被激發出來,轉化為具體的行為。
物質激勵是采用物質的形式去滿足學生的物質需求,從而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的一種激勵方式。精神激勵則是滿足學生精神方面的需求,包括求知欲、被尊重,自我實現等各種精神需要,以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精神激勵是一種很重要的激勵手段,尤其是對于具有一定文化修養,重視精神需要的大學生,它起到的作用是物質激勵無法企及的。然而,精神激勵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質載體,而物質激勵則必須包含一定的思想內容,只有精神激勵的手段和物質激勵的手段相結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韓山師范學院“雙激”模式中的物質激勵主要包括專業教學資源的共享,教師科研立項的推動,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創新項目資金的扶持,大學生社會實踐經費的資助,社會實踐及科研創新成果的獎勵基金,及各類專項獎學金等;精神激勵主要包括尊重大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有針對性地開展科技論壇和講座激發科技創新精神,引導學生享受科研過程,體驗創新的樂趣,創立科研獎項等。“雙激”模式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服務于社會,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并通過接觸社會一線遇到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和靈感。實踐證明,激勵是強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方法之一,是新形勢下做好學生工作的有力保障。
三、總結
發展型學生工作模式,是指以學生為主體,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主要內容的學生工作模式。發展型學生工作模式運行機制的探索對于實現成功轉型具有重要的意義。韓山師范學院探索了“雙主、雙學、雙激”的運行機制模式,并在實際工作中得以運用,力爭取得預期的效果。“雙主”模式準確把握以人為本的核心和原則、深刻理解全面發展的內涵,是有效構建發展型學生工作模式的重要保障;“雙學”模式將學習型組織理論與發展型學生工作模式實踐相結合,發揮團體學習在學生集體管理中的作用;“雙激”模式有效運用激勵理論,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創新創造的熱情。
構建發展型學生工作模式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背景下學生工作適應高校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也是高校學生工作創新發展的必然選擇,樹立“以人為本,發展第一”的工作理念,努力創建一體化的工作環境、開創更加有效地學生工作運行新機制,以“發展學生、成就學生”為工作目標,努力構建發展型學生工作模式,引領學生全面發展,是高校學生工作系統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 沈 崴. 高校發展型學生工作模式研究[J]. 北京教育: 高教版, 2007,4.
[2] 曾喜云, 許家惠. 發展型學生工作模式的建構路徑探析[J]. 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5,28(2).
[3] 歐定余, 羅 丹.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構建服務型學生工作模式[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