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長青 邢進閣
【摘要】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是學校與學生共同參與組織教學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主要特點是:將課程教學與學生課余煅煉有機地結合,通過成立“俱樂部”,提高學生參與度,把準學生心理“脈搏”,培養學生體育興趣,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以大帶小,以老帶新,在教師指導下自我管理,學生自我約束,自我發展。本文以石家莊市高職體育教學為研究對象,通過調查運動場館分布及社會普及度高的運動項目,對照高職教育目標、學生特點情況,探討“俱樂部”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推廣的可行性。
【關健詞】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俱樂部模式
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目標是培養技術型人才,知識的講授以能用為度,實用為本。其辦學宗旨是培養有一定管理經驗的技術型人才,教學上更突出實踐操作能力,培養的人才是介于白領和藍領之間的技術銀領,除要求學生具備一定專業技能外,還要有適應各崗位要求的關健身體素質。高職體育教學應最大限度地體現高職教育特點,適應高職院校的定位和培養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對體育教學質量要求就應該更高一些。
一、高職院校學生有著區別于其他高校的明顯特點
1、學生綜合能力較強,文化學習能力較差
多數高職院校學生錄取分數低,文化水平較差,自控能力不高,對文化學習缺乏主動性。但同時,這些學生的動手能力,反應能力和情商卻普遍較高。
2、高職學生的學習情緒化較強
多數高職學生對感興趣的東西學習積極性高,而對于相對枯燥的內容則不愿學、不會學,明顯受情緒支配。
3、高職學生紀律意識和集體意識較差
高職學生多數文化基礎較差,紀律意識和集體意識普遍欠缺,作風懶散,干事拖沓。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不怕苦不怕累,為此曠課也在所不惜,而對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比如一些文化課程,就經常遲到曠課,課堂上玩手機、睡覺現象也比較嚴重。在一些體育課中,有時讓學生“動”起來都成為一件難事。
4、高職學生反叛心理較強,同時又有著較強的表現欲
具體表現為:一是對教師耳提面命的指導不愿意接受,自以為是,我行我素;二是愿意參加一些社團活動,許多社團搞得有聲有色;三是有較強展現欲,愛出“風頭”,為出“風頭”甚至故意違反紀律,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二、因材施教,改革教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習慣和技能,就要從學生特點出發,根據學校體育基礎設施和師資力量,樹立因材施教指導思想,有意識地增強學生主動性。具體到體育教學改革,我認為要抓住四個方面:一是選準運動項目;二是改革教學方法;三是提高學生參與度;四是適應學生未來與社會接軌的需要。
1、選準運動項目
(1)我國體育運動場館建設情況:截至2015年,全國體育場地數超過170萬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57平方米,50%以上市縣(區)建有全民健身中心,50%以上的街道、鄉鎮、社區、行政村建有便捷、實用的體育健身設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已覆蓋全國74%的行政村。
(2)石家莊市運動場館建設與群眾體育開展情況
通過對石家莊市的運動場館和普及程度相對較高一些的運動項目進行調查,我們發現:石家莊市區場館較多,分布也比較合理,再加上對社會開放的高校體育場館,總數更多,基本上能夠初上滿足基本的初步需要。二是,各經營性場館運行情況良好,各場館基本上都有專業教練員開展體育教學訓練活動。三是少年兒童體育類輔導班活躍,尤以跆拳道、羽毛球、籃球、足球、體育舞蹈項目輔導班最多。《2015-2020年石家莊市體育場館市場前景調查及投融資戰略研究報告》認為:“近年來,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可自由支配時間的增多,休閑體育運動已經成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基于以上分析,根據各學校體育基礎設施、社會體育場館、大眾休閑體育項目發展情況,為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習慣要,適應學生與社會接軌需要,適合在學校開展俱樂部教學的項目很多,除上面提到的較受學生歡迎六項外,還可以開展太極拳、武術、輪滑、瑜伽、攀巖、舞龍舞獅等項目,以滿足學生的不同興趣。
2、拓寬思路,改革教學方法
(1)定期組織賽事,增進交流
為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參與程度,應當由體育俱樂部來組織相應賽事。教師的任務是提供技術指導,及時糾正組織過程中出現的錯誤,不要管的過寬、統的過死。
(2)俱樂部活動要秉承開放精神,可以吸引一部分感興趣的普通教師參與進來,師生一起活動。比如象籃球、足球等一些大眾化項目,在普通教師隊伍當中不乏高手與愛好者,教師的加入可以帶動俱樂部的發展,有利于吸引會員參加,也可以促進俱樂部的日常管理,有利于運動保障安全,還能夠促進師生交流,增強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有利于學校安全管理。
3、提高學生參與度,實現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管理
(1)俱樂部式教學模式下,基于不同運動水平和興趣,不同院系、年級學生一起學習,能夠避免因為水平不一、興趣不同,玩不到一起的現象。
(2)俱樂部式教學模式對競技項目也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有利于選拔尖子學生,組建高水平運動隊,并將之納入全校性選修課程中管理。
(3)可以給高水平隊員的一份自豪感,在他們訓練的同時,尖子隊員還可以起到小教師的作用。因為是基于隊員的自覺自愿性,所以在訓練過程中能夠激發他們的運動熱情,快速提升技術和體能。
三、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實現途徑
1、更新教學觀念。
(1)體育教學不僅僅局限于體育課當中,課上課下都是課堂。要充分利用課外活動、早晨、晚自習等課余時間開展俱樂部教學與訓練活動。
(2)學生不僅僅是被動地學習者,同時也是體育教學的指導教師與管理者,俱樂部的日常管理與訓練工作,由學生骨干來完成,教師的角色不再是體育課堂上的教學者、管理者,其主要任務是開展運動骨干的培訓、制定俱樂部教學大綱與訓練計劃、指定俱樂部考核與評定標準、幫助學生解決俱樂部運行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等。
2、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健全俱樂部的各類組織機構,俱樂部要有章程、經費收支明細表,實行明確的分工責任制。
3、俱樂部可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層次,打破以往的傳統年齡界限,讓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素質條件和個人興趣,自由選擇感興趣的運動項目。每一級都有相應的教學大綱、教學要求和教學形式,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運動水平提出明確的教學定位。
4、不斷完善考核制度。
學生在一個學期內必須參加一定學時的活動,經考試合格獲得相應學分。考核與評價以學生參加的次數、鍛煉的積極性和自覺性為主,輔以各方面的能力和各單項技能的進步幅度和健康標準等方面內容。
5、拓寬選修時間和選項空間。根據學生多元化需求和學校場地條件,增設一些如攀巖、定向越野等項目,以拓寬選項空間。實行完全學分制學校,可根據學校設定的體育課時間模塊讓學生自由選擇上課時間,這樣就給學生留下相當大的選擇余地,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計劃自主安排上課時間。
總之,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是一種適應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形勢和學生身心特點的新型教學模式,只要經過不斷改進完善運行和管理機制、采用更為科學的考核辦法、建立一支專業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這種教學模式必然會在實現學生終身體育、快樂體育和多元化體育目標中,將課內教學與課外鍛煉有機結合起來,有力促進高職體育教學質量提升。
基金項目:本文系石家莊科技工程職業學院課題成果,課題名稱:我院開展俱樂部模式體育教學與訓練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