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的歷史傳統以及當前的社會形態與西方相比有天淵之別,這就造成中西方的軍隊在戰斗精神與戰斗文化方面存在重大差異。戰斗文化和戰斗精神是軍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研究中西方戰斗文化和戰斗精神的差別,對于解析當今中國和西方國家軍隊性質的差別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軍事文化;戰斗;中西方;軍人
一、西方軍隊戰斗文化和戰斗精神的思想來源和表現
1、西方的歷史文化深遠影響軍隊戰斗精神與戰斗文化
在西方歷史上有兩個時期具有重大影響,一個是中世紀封建社會,一個是近代資本主義時代,這兩個時期對西方戰斗精神和戰斗文化的塑造有主要作用。
西方稱中世紀是蒙昧的時代,黑暗的時代。在中世紀,教會橫行,封建大地主階級和宗教勢力共同掌握了國家政權。社會愚昧落后,死氣沉沉,而統治勢力最大的倚仗便是掌握了國家的武裝力量。但這時的軍隊是一支落后的軍隊,落后并非在武器裝備上,而是精神上的落后,他們所屬的統治階級的封建性質和其所采取的黑暗,剝削和鎮壓的統治手段,注定這支軍隊不過是統治階級維護統治的有思考能力的工具,他們和統治階級之間是統治與被統治,奴役與被奴役的關系,而他們精神上的所謂的騎士精神,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只是封建統治階級強加在軍人精神上的一把枷鎖,它巧妙的利用和放大了人類對虛榮心的需求,來平衡軍人心中受奴役,受壓迫的不滿。這是注定要失敗的,事實證明歷史拋棄了它,也拋棄了封建社會。
所以,西方中世紀軍隊的戰斗精神和戰斗文化集中體現在騎士精神上,毫無疑問,社會經濟基礎是其深層次原因,而社會政治制度是其直接原因。
2、西方資本主義的社會形態是影響其近現代軍隊戰斗精神與戰斗文化最主要的因素
西方資本主義時代所進行得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等運動對西方乃至整個人類歷史都具有極大的進步意義,它們所宣揚的平等,自由,法制等思想對于反封建,促進人的解放和社會進步有里程碑的意義,這是對人類的巨大的貢獻,應當予以肯定。在這種價值觀下培養出來的軍人,思想上是自由的,具有獨立的人格和獨立的地位,這是對封建軍隊的事實上的否定,是巨大的進步。
在這時的軍人,選擇做一名軍人已經不再是一種單純的謀生手段,即不再僅僅把軍人當作一種職業,當然軍人作為一種事實上的職業能夠謀生是最基本的保證。然而,因為西方人文主義精神的廣泛傳播,西方人在這時對國家和民族都有了更加強烈的需求和認識,軍隊便有了為自由和平等而戰斗的意義,同時也為了保衛國家的自由和獨立,這時的軍人是有較為主動的戰斗精神與戰斗文化的,他們思想中除了有愛國愛民族之外,還有捍衛自己的價值觀,生活方式的內容。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西方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的發展對西方社會的影響是無所不及的,軍隊也毫不例外。個人利益思想的傳入和生根發芽,必然導致軍隊思想的混亂,特別是西方社會所宣揚的自由平等思想被經濟上的巨大懸殊所否定時,軍隊以及社會思想必然會出現混亂。軍隊思想混亂的結果就是軍隊凝聚力下降,團結減弱,軍隊戰斗力下降。
所以,我認為,經濟基礎對于軍隊的影響也是基礎性的,決定性的,因為經濟基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支軍隊的戰斗文化與戰斗精神,也就是軍隊的普遍價值觀。軍隊必然要建立在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之上,并且要與社會經濟基礎相適應,但是軍隊不是一般的社會組織,不可能與社會組織毫無區別,軍隊所包含的戰爭和暴力的因子與普通的社會生活格格不入。因此,軍隊必須保持一定的獨立性和純潔性,協調它的社會性和他的職業性,這是穩定軍隊和保證軍隊戰斗力的必要條件。
二、中國軍隊戰斗文化和戰斗精神的思想來源和表現
1、中國古代的軍隊成為奴隸主和封建君主維護統治的工具
史書上常常提到,古代勞役兵役十分繁重,人民百姓不堪重負之類的記載。從這其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古代農民是把服兵役當作一種對國家的義務的。在封建社會,忠君愛國思想是統治者宣揚的主流思想,也是社會知識階層最為尊崇的一種處身立世的價值觀。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軍隊是一支只忠于君主的軍隊,軍隊的私人性質,封建性質十分明顯。那么,這時的軍隊,他們的戰斗精神和戰斗文化又是什么呢?
首先,中國古代的社會生產力十分低下,主要是農業經濟。這就造成中下層階級普遍貧困,而在當時當兵入伍不失為一種較好的出路,因為任何一個封建統治者要維護自己的統治或者進行爭霸戰爭,他首先要做的是培養一支強有力的忠于自己的軍隊,而在物質上的保證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條件。其次,中國古代士兵受社會忠君愛國思潮的影響極為深刻,對封建統治階層有一種心理上的畏懼,因此,為明君而戰,為仁君而戰,是其重要的精神支柱。再次,社會價值觀宣揚的社會道德和俠義精神有重要作用。古代中國人在社會道德方面十分講究,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幾乎是每一個人的處世原則,所以,正義的戰爭往往的到社會的支持,軍隊的戰斗力就能格外的提高。
2、近現代中國軍隊的戰斗精神和戰斗文化是為爭取和保衛國家,民族的獨立富強,洗雪民族恥辱
從十九世紀下部葉到二十世紀中葉,中國大地上革命的浪潮不斷洶涌。1840年,做了多年天朝上國的封建中國,我們以為達到頂峰了,不需要再圖進步了。然而,深重的民族災難和恥辱讓中國人驚醒了,我們開始向一個現代化的強國夢想,姍姍來遲的中國人,能否追上世界強國的步伐?西方資本主義強國懷疑過我們,國家內部一些無知的人也懷疑過我們的事業,然而事實證明了,中國人是有能力的,中國完全可以后來居上,后發制人。
中國何以成功?關鍵在于“夢想”二字,在整個20世紀,革命,改革是中國大地的主流,孫中山先生大旗一展,激起了中國多少有血性的青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緊接著,中國共產黨繼承了孫中山先生未完成的事業。各個政黨,各個團體,雖然信仰不盡相同,但進行革命,振興民族的愿望是一致的。這個時代的中國,以不僅僅局限于軍人在戰斗,而是全民族在戰斗。因此,這時的戰斗精神與戰斗文化就是中華民族痛定思痛,洗雪恥辱的民族革命的精神文化,這是中華民族輝煌的一刻。
3、現代中國軍隊的社會主義戰斗精神和戰斗文化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取得了勝利,建立起社會主義的新中國。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理論指導,它領導下的軍隊同樣也堅持這種信仰。在這樣的科學的理論指導和強有力的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軍隊深深扎根群眾,深深地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緊緊圍繞實現黨在新形勢下強軍目標,開拓奮進,用于進取。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斗文化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高度契合的,而戰斗精神正是這種文化的內核。我軍的戰斗文化既是對優良革命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也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去粗取精,通過積極發展戰斗文化,從而加強了對我軍戰斗精神的培育。這種精神主要體現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發展而來的敢打必勝信念。從這一點上說,現代人民軍隊的戰斗文化和戰斗精神是來源與中華傳統文化和軍隊優良傳統中,因而這種文化和精神所鍛造出來的部隊導向更加明確,組織更加團結,信念更加堅定,更能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這也是和以往所有的部隊的最大區別。
【作者簡介】
張家駒,單位:南京政治學院,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