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針對災害中最易受損的中小學校園而開展的減防災項目,分析其主要的特點,即以兒童為中心、以社區為本、注重參與式與多元化、注重提高能力為主、工程為輔的多樣化的方式方法;概括其主要的類型,即進行培訓師培訓、兒童參與、校內外小型減災工程、多樣化的宣傳并重視項目的檢測與評估。
【關鍵詞】校園;減防災項目;特點;成效
據聯合國相關數據顯示,每年受災害影響的兒童高達6650萬。世界各國的防災教育中心都放在了社區,其中,學校承擔了傳授防災減災知識的主要任務,把防災教育貫穿學生學習的全過程。災害教育體現了教育的意義所在,即促進人的全面的可持續發展。聯合國國際減災策略機構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7年聯合發布了《構建災害預防文化:減災教育始于學校》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通過防災教育可以很好的使兒童參與減災的決策,并成為減少災害風險的合作伙伴。
多方面原因導致中國歷來多發泥石流:地震: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在歷次自然災害中,兒童成了最容易受傷的弱勢群體。因此,相關部門以及各類社會組織如雨后春筍般的投入到校園減防災項目中,呈現出校園減防災的新氣象。據此,筆者就學校防災減災項目的特點及成效做出以下分析。
一、學校減防災項目的特點
本文所指的學校減防災項目是:由非政府組織(NGO)針對受災地區的中小學進行的旨在通過災害教育,從而加強兒童及青少年備災的項目。筆者將其特點分為三個方面,項目的工作方式與方法、項目的活動類型以及項目成效的檢測與評估。
1、項目的工作方式與方法
(1)堅持以“社區為本”的原則
以社區為本是指社區層面的社會工作實踐活動。它立足于社區資源,以滿足社區居民的需求為宗旨,運用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和方法,側重社區居民的生活、精神和服務;強調個人、家庭和社區的彼此依賴和支持,目標是為社區居民創造健康、和諧的社區環境,促進個人的健康發展。同時,以“社區為本”的方法,也是一種賦能的方法,是提升社區的抗災能力、降低災害風險的有效方法。
(2)注重參與式與多樣化
參與式的培訓方法是對兒童進行減防災培訓的最有效模式。通過兒童的實際參與既可提高兒童在減防災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又能使兒童對其社區的災害風險、脆弱性的分析和檢測能力獲得全面提升,從而幫助兒童更好的保護自己,并讓兒童充分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因此,采取互動式、游戲式、模擬式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能夠很好地調動兒童積極性。
2、項目的主要活動類型
(1)開展培訓師培訓(TOT)
培訓師培訓是指針對老師(社區骨干)的減低災害風險基礎培訓以及漸進的能力建設活動,通常在項目開始階段,如圖一所示。
首先,根據項目所開展的學校,挑選本地的學校老師代表進行培訓。學校老師代表包括學校老師、社區骨干、領導等。外來培訓師為他們提供以兒童為中心,降低災害風險的工作方法等系列培訓,其中包含基礎的災害風險與急救知識和如何開展參與式和脆弱性評估活動;如何辨識及降低校園災害風險的相關行動;如何制定校園應急預案;如何設計小型學校減防災項目等能力建設活動等。
(2)兒童(學生)參與的減防災教育活動
兒童參與的減防災教育活動是指:兒童有其獨特的視角,他們在減防災過程中能夠提高社區的整體御災力;同時他們更是社區與群眾中有效的災害風險傳播者,因此,利用兒童的特性,組織一系列的、旨在降低災害風險、增強兒童參與性與主導性的教育活動,其活動通常包含兩大類:①多種災害風險地辨識。多種災害風險地辨識主要是為了更好的了解身邊存在的風險,包括各種災害的定義、成因、機理、脆弱性、能力以及如何減少風險等。以參與式,多樣化的教育方式的前提下,開展這類課程可以通過模擬場景、繪圖、思維導圖等方式進行,在充分調動兒童積極性的同時,又能達到使其掌握知識的目的。②備災與實踐的活動。兒童參與備災與實踐的活動是學校減防災項目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培訓兒童減防災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
(3)運用多樣化的信息宣傳教育(IEC)活動
宣傳教育是項目開展的核心之一,通常項目團隊研制、開發出一系列減防災教育宣傳的相關資料,包括書籍、宣傳冊、影視宣傳片等。利用當地多樣化的媒介進行安全宣傳教育。例如:校園廣播站、黑板報、專欄、墻報等方式。
3、重視項目成效的檢測與評估
通常來講,該類項目區別于企業項目,項目資金來源于捐助方,根據捐助方的意愿在一定程度上限定項目的地域和方向。那么如何讓捐助方了解項目的進展以及是否按照其意愿幫助受益者,同時,實施方大多是NGO組織,具有公益性,非營利性。通過項目評估,并將其開展的項目結果公開,有利于提高NGO組織的社會公信力,又便于NGO今后開展新的項目。根據項目的運行模式來看,如圖二:
首先是每個項目在實施之前都有一個預期的目標(項目立項),而這個目標最終能否實現,以及實現的程度,只有對項目進行評估之后才能知道結果。在開展這類項目通常需要政府的支持與協調,為了增強其影響力以及促進政府部門的轉型,需要將開展的項目展示給政府,通過項目評估,與政府部門分享成果,并爭取政府的認可,并爭取政府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二、學校防災減災實踐項目的成效
各個項目都在各自關注的層面對學校減防災工作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主要表現在:
1、增強兒童(學生)、教師的減防災意識、技能
教育可以讓人們獲得更充分的減輕災害風險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提高減輕災害風險的意識和心理素質。通過不同形式的安全教育及相關的項目活動,增強了兒童的減防災意識與技能。
2、強化了學校既定的減防災工作
從一些相對中心的學校我們能看到教育系統有非常全面的減防災工作要求。那么這些項目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學校的既定工作;同時,在一些具體的技術環節中也提供了支持。
3、一定程度上為學校綜合性的減防災技術提供支持
校園防減災教育是一個跨專業、跨學科的綜合性教育,它涉及數十個專業領域,而學校很難請到諸多各方面的專家為學生現場開展相關專業課程。因此,在校園開展的減防災項目通常會作為一種平臺,聯合多方力量,在一定程度、范圍上、為學校提供了綜合性的減防災技術支持。
4、豐富了以“安全為本”的校園文化內容
項目通常通過多種形式,用兒童參與方式提高“安全為本”的校園文化。學校在觀念上也存在減防災教育重要但不緊急,實施起來通常過于形式化。
5、創新減防災的技術與機制
在減防災活動的開展中,各類項目通常為了達到更好的教育水平以及優化活動方式等目的,不斷的進行技術與機制的創新,如減災課程教育設計方面,很多機構都有其獨特的創新。
三、結束語
從目前開展的學校減防災項目很大程度提升了當地師生應對災害的意識與水平,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探討,如災害教育的本土化、學校減防災項目與教育系統的合作互補、學校減防災項目執行與學校教學及資源的平衡、學校減防災項目與當地技術資源的結合、學校減防災項目設計中“軟件”與“硬件”的配比、學校減防災項目資源的局限性與可持續性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在今后的研究與實踐中不斷改進與完善。
【參考文獻】
[1] 楊曉茹. 國外防災教育從娃娃抓起[J]. 防災博覽, 2014(3):69-73.
[2] 張 英, 王 民, 譚秀華. 災害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的初步思考[J]. 災害學, 2011(1) :109-117.
[3] General Assembly.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trategy for disaster reduction[EB/OL]. [2010-08-01]. http://www.an.org.
[4] 施紹根. 2014年全國自然災害應對工作總結評估報告[EB/OL]. [2015-01-1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02b8870102vgjo.html.
[5] UNISDR.UNISDR減輕災害風險術語2009年版[EB/OL]. [2009]. http://www.unisdr.org/we/inform/terminology.
【作者簡介】
李茂森(1991—),男,四川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災后重建與管理學院、四川大學體育科學研究所2014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應急管理與社區防災、體育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