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軍,男,1962年生,甘肅張掖人,正高級教師,隴原名師,甘肅省特級教師。出版有《論劍——金庸武俠小說的武功世界》《為什么需要感恩》《教師如何讀經典》等著作,在《讀書》《名作欣賞》等刊物發表各類文章數百篇。
審視一下我們的課堂評價性語言,會發現我們常常過分隨意。因為不加反省而形成了粗糙的語言習慣,課堂評語往往對學生影響甚巨。遠親的孩子高中時,數學老師因為他答題結巴,隨口就說:你是后面弄進來的吧?看你這樣子就知道了。那孩子整個高中時段一蹶不振。
對一個具體的人,一句不慎重的評語,有時或許可以是“一言廢人”。教師的一句話,可以喚醒一個孩子,也可能是他發展大門上的一把沉重鐵索。
課堂評價語言首先應該避免含有惡意的字眼兒。比如,“你沒長腦子嗎?”“你是干什么吃的?”對他人的評論,在熟人之間也許可以隨意,在同輩之間也許會自覺平等而時??刂品执?,但是,因為缺少對學生徹底的尊重,因為師長的權威感覺,因為在知識能力上的優越感,因為急于讓學生達到自己想要的理想狀態,教師常常不免會滑入隨意談論的慣性,忘記了人人相處互相尊敬的嚴謹原則,而毫無意識地把自己看不見的惡意和粗暴施諸學生。羅素諄諄告誡掌握著教育權力的教師:“一個真正善于施教的人,要使青年生長和發展完全,一定十分透徹地充滿了尊敬的精神?!薄耙粋€懷有敬意的人,不會想到把青年‘造型是他的職責。”時常反省自以為擁有的“塑形”權威,我們會對自己評價語言的麻木有一個清醒的審視。其次,應該避免那種簡單粗陋的贊揚評價語言。有一度講成功教育,于是課堂上便出現了無論學生如何表現都一伸大拇指說“你真棒”的現象。教學從本質意義上講,是引導學生在知識掌握過程中培育其慎思明辨能力的行為。一概給予的贊揚,對處在迷茫中的學子,沒有喚醒的療效,恰成催眠的迷藥。再次,要特別拒絕那種一錘定音式的評價。比如,“你笨透了?!痹谶@方面,我們甚至看到孔子這樣的教育圣人也不免失誤:“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任何結論性、道德性的評價都不適用于課堂。課堂向著學生無限發展的可能性開放。如果說善于思想的教師認識到人的成長的無限多元性,如果教師對學生的終生發展懷揣堅定的信念,那么他一定不會對孩子的課堂現狀作出這種過于隨意的終極性評價。在教育的意義上,沒有終極性評價。如果拒絕功利性的教育,就該明白,任何課堂語言其實就是教育本身,就是教育的過程與目的,手段與結果。只有一味盯著終極結果的教師才會時時麻木于自己的粗陋評價而忘記了學生聲聲不息的發展活力,才會一再錯失教育良機。
教育永遠是發現人的潛力、啟迪人的智慧、喚醒人的自主性的事業。在這個意義上,教師必須永遠嘗試著讓自己的課堂評語充滿啟發性。學生答不上的時候,你的評論應類似如:“你卡殼了,慢慢兒想一想,是哪兒接不上了?”你還可以讓他找信任的同伴幫忙,而不是越俎代庖替他說掉答案,從而將指責學生的場合變成一個帶動更多學生加入思考行列的契機。學生根本沒完成作業的時候,可以跟他幽默:“你記性看來像我一樣啊!”也可以直接指點:“養成把作業寫在一張紙條上的習慣,好吧?”我聽有些老師隨口愛說“下不為例”,看似溫和,其實也會因為變成口頭禪而暗藏慣性的麻痹。
啟發性的課堂評語富于積極的建設意義。即,你不是用評語出氣泄憤,讓學生沮喪,讓自己滿足一時快感。而是,你把他的所謂“不良表現”當成了一個教育教學的契機。別忘了生成性的原則:學生在課堂上的任何表現都是進入教學的最佳通道。學生作為知識寶藏入口處的陌生人,他們的進入不當或者懶于進入,恰是教師施教的良機。因此,具有建設性的課堂評價應該具備分析性質。比如,“想想看,這與我們前面學過的哪個知識點相關?”“你已經想到了這一步,那么,從這兒我們一起開始?!蔽以谡n堂上讓學生展示他們學了韓愈《祭十二郎文》后的課外準備的練習:說說怎樣在生活中把握值得珍惜的東西??墒墙衅饋淼暮⒆記]寫出一句跟家人相處的細節。我未作評價,而是讓那個學生講講父親給他取名含有一個“彧”字的理由,結果那孩子一下子講出了父親跟母親給他取學名的那個溫馨場景,自己被感動。
我們發現,因為尊重和啟發的愿望,教師的課堂評語總是源自鼓勵;總是使用商量性的句式,具有包容性;總是符合探索性的思維邏輯。這樣的語言是真正的優質教育資源。形成這樣的課堂評價語言,正如一個人的修養來自天長日久的磨煉,需要我們有一個時時反思課堂細節的習慣,從小處開始,時常訓練自己的教學語言。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