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穎
【關鍵詞】 閱讀;興趣;教材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8—0081—01
語文這一學科由于投入多見效慢,在高考各學科中是最不受重視的,甚至有的學生也說:語文嘛,多一節課和少一節課有什么關系,語文課上要好好休息休息腦子。于是語文課成了鄉村中學所開學科中的老大難,成了師生難堪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學生的課外閱讀,究竟該往何處去?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究竟該怎樣引導?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能做的最主要的一點是應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中學生的課外閱讀我們應正確引導。由于學生的課外閱讀難以得到老師和家長的理解與支持,也就很難得到有益的指導,而許多名著,尤其是外國名著,內涵豐富,其寫作背景或事件的發生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要想理解其深刻的主題,在缺乏指導的情況下,對于中學生來講,難度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閱讀興趣;退一步講,即使勉強閱讀,也只能淺嘗輒止,僅僅停留在作品表面的遣詞造句上,難以從更深的層次上把握其思想和藝術價值。
教材是培養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一個主要途徑,但是如果沒有課外閱讀這一途徑作補充,學生的讀寫能力是難以提高的。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高考、中考考題逐漸能力化、課外化,重視課外閱讀已客觀地擺在了語文教師的面前。閱讀是個多方面吸收的過程,能使學生積累知識、開拓視野、發展智力、陶冶情操,所以閱讀能力的提高大有益于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因而,根據實際情況,我們加大課堂容量,大量增加閱讀量、寫作量的課改實驗。我們由做為“例子”的課文展開,成倍地增加閱讀量,加大教學容量,實現課內向課外的能力遷移,如學習了歐·亨利的《麥琪的禮物》就推薦《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及懸念大師希區柯克的作品。學習《威尼斯商人》之前,我們自己提煉概括世界四大吝嗇鬼【1.夏洛克 (英國戲劇家 莎士比亞 喜劇《威尼斯商人》) 2.阿巴貢 (法國劇作家 莫里哀 喜劇《慳吝人》, 或譯名為《吝嗇鬼》、《慳吝鬼》) 3.葛朗臺 (法國作家 巴爾扎克 長篇小說《守財奴》, 原譯名為《歐也妮·葛朗臺》) 4.潑留希金 (俄國作家果戈里 長篇小說《死魂靈》)】及《儒林外史》中的嚴監生、元雜劇《看錢奴買冤家債主》(鄭延玉)中的賈仁,并用幽默風趣的語言介紹給學生,這樣能使學生興趣盎然地去學文本。切切實實讓學生“得法于課內,活用于課外。”
在閱讀教學中,我增講一些學生喜歡的文章,如學習方法,國內外科技動態,名篇時文等,重點增選報紙和期刊(如《讀者》、《視野》等)的時文及語言優美,結構新穎的學生作品作為活性教材。定期開設閱讀課,閱讀課實行自由閱讀和定向閱讀相結合,個體活動和群體活動相結合。由于學生有機會在教師的指導下擴大閱讀面,并獲得更廣泛的聽說讀寫訓練,這也就大大增加了學生使用語言工具的機會,更有利于學生將學習教材時形成的閱讀能力應用于教材外,課外文章的大量閱讀實踐又促進了閱讀、寫作能力的進一步提高,為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新教材進行模塊化設置,立體構建,每一模塊都可看成一個生態系統、生命系統;同時遵循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以人文話題統領專題,引導學生思考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例如必修一引導學生為青春喝彩,呼喚遠大理想,指點獲得教養的途徑,提倡與自然平等和諧的相處;必修二引導學生珍愛生命、祈禱和平、反思歷史、欣賞美景。這可以看出編者希望通過這些文質兼美的經典熏陶學生的心靈、塑造學生的人格,以實現精神的成長。編者的愿望非常美好,那接受者學生的情況又如何呢?顯然,學生由于年齡、閱歷等各個方面的限制,在理解上就有較大的困難。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是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生活有多廣闊,語文學習的內容就有多豐富。教師需要不斷地汲取精神養料、豐厚文化底蘊,開拓文化視野,使教材與不斷變化的生活結合起來,真正形成立體開放的結構。同時在教材的處理上要遵循“貼近生活”的原則,給學生提供理解的平臺。
語文來源于現實,因而也必須扎根于現實,并且應用于現實。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同時還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去學習語文和理解語文。因此,語文教學,只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語文教學才能煥發生命活力。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