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瑞鶴 孫淑霞

驅車向南,經禹都陽城,過禹王河向西,便是河南省登封市徐莊鎮。立秋伊始,這里山幽林靜,草木蔥蘢,客舍民居,掩映其中。舉目四望,天邊白云游弋,近旁溪流潺潺,真可謂“林壑野村落,清溪山間臥”。
徐莊,有“中州名鎮”之譽,位于登封、禹州、汝州三市交界處,是典型資源型鄉鎮,境內礦產資源豐富。
改革開放后,徐莊以煤炭、鋁石企業為先導,一大批民營企業雨后春筍般迅速發展壯大。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產業的劣勢成了該鎮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障礙,資源枯竭、老產業高耗能等問題都帶來了巨大壓力,轉型迫在眉睫。
早在2007年,徐莊就依托豐富的山水資源、人文資源、紅色旅游資源、田園農家樂資源,確立了“一山、一水、一鎮”建設的工作新思路。“一山”即大熊山,“一水”即白沙湖桃花島,“一鎮”即撤鄉并鎮。近年來,隨著鄉村旅游的升溫,徐莊多形式、多領域、多角度全面開啟了轉型升級之路。
徐莊之所以能坐擁如此優勢,大雄山居功至偉。夏末秋至,云霧籠罩之下的大雄山顯得蒼翠雄渾。相傳,昔日黃帝南巡,被一只大熊引至此山,大熊山由此得名。而后又有堯、舜、禹來大熊山巡視、治水,在此留下了一個個美麗的故事。據說,夏代時期的大熊山還是光禿禿的荒山,周圍百姓連年干旱,苦不堪言,九龍圣母以慈悲心腸帶領龍子開泉引水后,大熊山開始植被繁茂,從此山清水秀,面貌一新,成為遠近聞名的風水寶地。
在大熊山風景區,點綴著仙人谷、舜帝廟、水峪寺等歷史遺跡。
仙人谷又叫情人谷,這里山高谷深,陡峭險峻,山澗內流淌著池池碧水,巖壁上生長著蒼柏古木,特別是一條從上至下蜿蜒而來的溪流,或直落成瀑,或舒緩成泉,或聚集成潭。漫步其中,步移景異,如夢似幻。每到周末,各地游客紛至沓來,漫步于崎嶇小徑,呼吸著涼爽空氣,聆聽著淙淙流水,欣賞著盛夏美景,不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農歷“七月七”,正值天上織女、牛郎相會之日,情人谷處處風景旖旎,池池碧水在陽光下泛著金波。當晚,一場名為《浪漫七夕,相伴有你》的篝火晚會吸引了萬千有情人。當篝火點燃,伴隨著或悠揚舒緩或熱情奔放的音樂,人們興高采烈,翩翩起舞。篝火之后,月過柳梢,攜手愛人走上情人橋是必需的選擇,此時夜風拂面,站在夜幕籠罩的情人橋上看風景,每一個人都會“裝飾了別人的夢”。
相比情人谷的浪漫靜幽,水峪寺流露著一股英勇神武的俠義之氣。
盛唐時期,少林寺因十三棍僧救唐王李世民而名滿天下,從此,少林寺成了皇家寺院,被賜良田無數。少林寺便在大熊山建立了水峪寺。水峪寺是少林寺的一個重要糧倉,用于儲藏糧食,并在災荒時救濟災民。之后,其他僧人也爭先駐足于此,以至寺廟林立,其中有座梅花寺,主持隱覺善事常為,威望甚高。
徐莊鎮還是全國19個敵后抗日根據地之一,紅色文化漫卷熊山叢林和淓水河畔。作為抗日革命根據地的核心腹地,徐莊鎮仍完好保留著河南軍區司令部、八路軍軍政大學、后方醫院等舊址。站在當年八路軍痛擊侵略者的土寨城垛上駐足觀望,白石崖后方醫院的英雄贊歌依稀可辨,抗日軍政大學里也仿佛傳出朗朗讀書聲。
徐莊之美,在于人文山水。在鄉村旅游業態多元化發展中,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彰顯無遺。目前,徐莊正通過對紅色文化旅游資源的整理、挖掘、修繕等,著力打造集革命教育、旅游觀光于一體的培訓基地。
“我們將加大旅游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對大熊山、仙人谷、龜山島、水峪寺、紅色文化、傳統村落等進行串珠式開發建設,全力打造以森林生態游、休閑度假游、紅色文化游和禪修體驗游為業態的旅游線路。”徐莊鎮黨委書記王志鴻說。正是這一正確決策,讓大熊山壯麗的畫卷得以徐徐展開。與此同時,徐莊人也用聰明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精心呵護并建設著自己的美麗家園。
如今的徐莊,山清水綠,產業興起,游人如織,百姓幸福。
從2010年開始,河南大熊山旅游投資有限公司逐一將山區內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進行了整合。目前,已修建登山步道5.8公里,大小塘壩8座。景區的建成不僅為游玩的人們提供了好的去處,也給周邊百姓開啟了一扇致富門。近幾年,隨著景區服務中心、停車場、餐飲住宿等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的完善與提升,風景區日接待游客高達2000人。
“平時就有很多人來大熊山游玩,今天恰逢七夕,好多外省人也來了。”村民劉興旺興奮地說,他在山上開了個小吃店,主要賣紅薯面條、橡子涼粉等特色小吃,生意興隆,收入頗豐。
村民吳戰軍原是煤礦工人,仙人谷景區施工建設后,他便開起了農家樂,如今已有6個年頭。“之前在煤窯上班,危險勞累不說,還掙不到多少錢,家里有三個孩子上學,整天要為學費操心。現在開農家樂,一年能賺五六萬塊錢。”吳戰軍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景區建設至今已解決附近村民300多人的就業問題,為當地居民創收上百萬元,今后,隨著景區建設的不斷擴大和完善,相信還會帶動更多的村民走上致富路。”大熊山旅游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屈朝輝信心滿懷地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