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雄

為進一步防控生產作業中的塵毒危害,降低職業病的發生率,某啤酒廠對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進行了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的調查評價,通過對生產過程中課程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分析、對作業人員造成的危害程度進行評估,提出了可行性防控措施,現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方法
評價內容。包括廠內總體布局、主要生產工藝、新增設備及利舊部分的輔助設施、個人使用防護用品、衛生管理措施等,對技術改造項目主要設備儀器在常態運行下的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進行評價。
評價方法。對作業場所空氣、噪聲、物理及化學等危害因素進行測定,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技術導則》、《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工作場所空氣有毒物質測定》、《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等法律、法規及規范為評價依據。通過現場調查、職業健康檢查等收集相關資料,并對數據進行整理,辨識職業病危害因素,根據檢測結果做出評價。
結果
危害因素分布。啤酒生產首先需對原料及輔料進行預處理,包括麥芽、啤酒花、二氧化碳、次氯酸鈉、氫氧化鈉、玻璃瓶、瓶箱等。改造項目生產工藝流程以糖化、發酵和包裝為主,其中在糖化環節,投料和糖化產生的危害因素有谷物粉塵、噪聲、高溫等;在發酵環節,清洗、脫氧水制備和濾酒產生的危害因素有氫氧化鈉、過氧化氫、二氧化氮、硅藻土粉塵、噪聲、高溫等;在包裝環節,洗瓶、灌裝、壓蓋、貼標、裝箱等產生的危害因素主要是噪聲和高溫。此外,在動力工段,涉及制冷、空壓、污水處理等工序,產生的危害因素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氣、噪聲等。
檢測結果分析。在正常生產狀態下,采用現場檢測、定點采樣和個體采樣相結合的方法對作業場所中粉塵和化學毒物進行檢測,結果見表1;以每周40h等效等級LEX,W為參照對作業場所中噪聲進行檢測,在接噪時間均為12h/d情況下,糖化崗位的LEX,W為77.0dB(A)、鍋爐崗位的LEX,W為80.0dB(A)、制冷崗位的LEX,W為81.5dB(A)、二氧化碳和空壓機管理崗位的LEX,W為76.00dB(A)、洗瓶的LEX,W為96.0dB(A)、灌裝的LEX,W為88.5dB(A)、壓蓋和裝箱的LEX,W為90.0dB(A)、貼標的LEX,W為92.2dB(A)、成型箱機的LEX,W為84.2dB(A);進入高溫季節后,對高溫作業場所進行檢測,其中糖化、包裝和鍋爐的白天氣溫均在30℃左右,體力勞動強度均為1級,其中糖化崗位時間加權平均WBGT指數為26.2℃,接觸時間率和職業接觸限值分別為44%、32℃;包裝崗位時間加權平均WBGT指數為26.5℃,接觸時間率和職業接觸限值分別為6%、33℃;鍋爐崗位時間加權平均WBGT指數為25.8℃,接觸時間率和職業接觸限值分別為25%、33℃。
討論
某啤酒廠項目采用當前行內先進技術,并加強各項防護設施建設,包括防塵、防毒、防高溫、防噪聲以及個人防護,職業病危害因素基本上達到可控范圍內,經多種方法聯合檢測顯示,投料崗位中淀粉操作位谷物粉塵的短時間接觸濃度超過規定限值,分析認為,與淀粉粉塵粒徑小于麥芽等投料,且重量較輕,倒出時需多次抖動包裝袋,容易逸散;包裝崗位中洗瓶、灌裝等工序的噪聲強度也超過規定限值,這已成為該項目噪聲的關鍵控制點。
根據上述檢測結果,建議對淀粉投料崗位和包裝各工序防護設施進行持續改造,使所有技術參數均能達到國家規定標準,從而更好地保障作業人員的身體健康,降低職業病的發生率。
(作者單位:梅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病防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