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克雅 趙彥坤
隨著我國綜合實力地不斷增強,各方面條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取得了顯著地成績,但在實際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傳統的食品安全管理方式已遠遠不能滿足時代發展之所需,基于互聯網模式為依托的新型管理模式也由此應運而生?!盎ヂ摼W+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主要是借助互聯網這一新興媒體,將其與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進行有效結合,對現有的安全監管模式進行不斷地創新與改進,為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基于“互聯網+”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所謂“互聯網+”戰略主要指的是借助互聯網這一平臺,將農業、金融等傳統行業進行廣泛宣傳,形成一種創新型的網絡社會生態。傳統的生活模式大都是消費者去實體店購物消費,或者到銀行去取款,辦理業務,而新型網絡化生活模式可為消費者節省大量的時間,人們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到科技所帶來的便捷生活。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來說,使用“互聯網+”的根本目標則是依托現代高科技技術,提高監管的有效性與自動化管理。
“互聯網+”角度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模式構建
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預警機制建設。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預警機制的建設力度。在實際工作中,可借助互聯網中的大數據、移動通信等信息技術,有效采集農產品質量安全數據,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的由來、涉及范圍大小以及影響程度等進行分門別類,明確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等級,對事件所造成的風險應進行有效評估,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的監管、決策、總結評估等于一體的功能,最大限度地確保我國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有效避免一些對農產品質量造成威脅事件的發生。
加強支撐體系建設,完善監管信息化配套制度。農產品質量管理部門還應成立專業化的信息管理組織,指派專業人員進行全權管理,責任劃分到具體的部門。各部門在日常工作中應做到相互配合,加強交流,增強工作的實效性。此外,相關部門還應重視人才隊伍的不斷引進與建設,對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工作,讓他們能真正掌握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提升他們的專業技能。企業還可根據實際情況定期委派一些員工出外考察與學習,學習同行在管理中的可取之處,以供借鑒。
構建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信息系統。企業可借助移動通信、智能終端等信息技術,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信息管理平臺,平臺所管轄的范圍既有省廳級農業行政管理部門,又包含地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機構等,對現有的監測技術進行不斷地革新與發展,提高其監管力度。此外,還應建立大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信息采集網絡,該平臺可實現對全國種植業、漁業等領域的全權監管,人員無需親臨場地,而只需借助網絡即可進行監測方案的在線編制,根據工作需要對各下屬部門下達指令,各下屬部門在規定時間將所管轄區域內的基本情況總結后進行上報,以便使管理者能及時掌握到最新的動態信息,這種基于互聯網模式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信息系統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為決策者提供一定的借鑒。
完善農產品質量追溯制度。通過傳感器、互聯網等移動通信技術構建國家級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電子檔案數據庫,在該數據庫中應包含所有農產品從生產、加工、儲運直到銷售整個階段的流通內容,這樣技術人員無需到現場了解這些農產品的基本情況,而要想了解某一農產品的生產過程或者銷售渠道,直接點擊即可查詢到所有信息。作為后臺技術管理人員,對所發布的最新信息應及時進行更新,并將其上傳至農產品質量安全電子檔案數據庫中。在管理中若發現任何一個環節發生疏漏,則也可借助網絡這一平臺進行查詢,大大節省了人力與時間,為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增強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力度。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占據著很大的比重,而我國的農民大都文化水平較低,在農產品的管理中也采取的是傳統的方法,對一些高科技的了解非常有限,有的農民甚至對其產生質疑。因此各級政府部門應增強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力度,開設培訓班或者以宣傳的方式提高農民的認識,指導農民要轉變思路,在工作中多創新,使用新型管理技術,構建基于“互聯網+”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虛擬網絡教學環境,為農民的繼續培訓提供一定的技術指導。
綜上所述,基于“互聯網+”模式下的新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模式的有效運行可大大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提高工作的成效性?;鶎颖O管人員應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加深對互聯網這一新型技術的學習,從根本上保障我國基層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為農民朋友們謀福利。
(作者單位: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綠色食品管理服務中心、甘肅省武威市石羊河林業總場紅崖山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