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
2006年開始,國家質檢總局針對以食品包裝為主(塑料包裝膜(袋)、容器、工具、編織袋和紙質包裝)的食品相關產品實行工業產品生產許可制度,使國內生產的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整體質量有了明顯提升,其中對于標簽的要求首次在部門規章(食品相關產品生產許可審查通則)中得以體現。為了體現法規、標準的一致性和連續性,我國于2015年9月1日實施了GB/T30643-2014《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標簽通則》(以下簡稱《通則》)。
標簽的制作
在制作要求上,《通則》5.1條款規定:“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標簽應印刷、連接或粘貼在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本身或其銷售包裝上,且不應與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或其銷售包裝分離”。對于銷售包裝,《通則》3.3條款定義為“以銷售為目的,與盛裝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一起交給消費者的包裝物”。對此應注意食品最小銷售包裝的問題,以紙杯的銷售包裝為例,部分生產者在外包裝的紙箱上對應有的信息作了詳細的印刷標注,但是對于最小獨立銷售包裝的塑料包裝袋上的印刷,通常是以塑料袋裝為單位,缺失內容較多。因此,除了紙箱包裝上的標簽以外,塑料包裝袋上同樣需要按《通則》的規定進行完整而正確的印刷標注或用不干膠標簽粘貼標注。
產品名稱
在產品名稱方面,應標注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的專用名稱,且應優先采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地方標準中規定的名稱;當沒有名稱的標準依據時,則以不誤導、不易混淆為基本原則。由于社會生產專業分工不同,多數消費者缺乏從專業角度對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的生產過程及性能進行充分了解。對“塑料”、“苯”以及包裝上出現的化學物質忌諱莫深。很多生產者便順應消費者這一心理,在標注產品名稱時避開使用可能會產生消費者反感的化學合成材料字眼,而使用英文名稱代替中文名稱,如用PP代替聚丙烯、用PET代替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而缺乏對應的中文標識。另外,還有部分生產者為了增加自身產品的競爭力,在產品名稱附近冠以醒目字體或顏色的“無毒”、“嬰幼兒可用”等表示,但又無充分依據,存在虛假宣傳的可能。
材質及添加劑
《通則》6.5條款規定需要標注主要材質的通用名稱,但是對于多個部件構成的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應分別標注材質。但通過調查我們發現,不少產品對于主要材質的標注并不完整,尤其是多部件構成的產品。例如目前市面上流行的不銹鋼內膽的保溫壺(或杯),絕大多數生產企業在材質上的說明,通常僅限于缸體材質,即“不銹鋼”,但對于瓶塞所用到的材質如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以及密封墊圈所用到的材料如橡膠、硅膠等,常被忽略或未被標注?,F在的很多塑料制品并非單一材質,生產者常通過加入添加劑或工藝調整對各材料進行改性,以達到提高產品性能的目的。因此《通則》要求標簽必須按GB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的規定對所使用添加劑進行完整標注。
生產日期
《通則》中6.7.4條款中明確規定:“日期的年代號一般為4位數字,小包裝的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年代號可為2位數字。月和日為2位數字”。但是很多生產者在標注日期時經常出現月和日使用1位數字的情況。例如生產日期是2015年7月8日的產品,其正確的標注應為2015年07月08日?!锻▌t》中6.7.5條款規定:“生產日期一般按年、月、日的順序進行標注,若不按此順序標注應注明日期標注順序”。很多生產者在標注日期時,常出現經常出現未按照年、月、日順序進行標注,卻又未注明日期標注順序的情況。例如生產日期是2015年7月8日的產品錯誤標注為“07/08/2015”,其正確的標注方式應為:“(月/日/年):07/08/2015”或“(日/月/年):08/07/2015”,否則會使消費者在日期識別上產生混淆。
產品執行標準及質量等級
《通則》6.10條款規定,“國內生產并銷售的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應標注所執行的標準編號”。實際的抽樣檢驗中我們發現,存在部分生產企業錯誤標注標準標號,突出表現在標注過期或廢止標準的問題。以紙杯標準為例,GB/T27590-2011《紙杯》于2012年6月1日已經實施,但是部分紙杯生產企業至今仍在標簽上標注執行標準編號為QB2294-2006《紙杯》(已廢止),其主要原因可能來自以下3個方面:①生產者對質量管控的不重視,標準未及時查新更新;②生產者為了節約成本,仍使用舊版包裝印刷,無視標準更新;③監管部門對新標準宣傳貫徹不到位。《通則》6.11條款規定“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的產品標準已明確規定質量等級的,應標注質量等級”。部分生產者為了提高產品利潤,常出現以次充好、虛假標注較高質量等級的情況。
使用說明
《通則》規定“凡國家法律規定和標準明確規定使用條件或超出使用條件將產生較高安全風險的產品,應標注安全警示語或警示圖形標志。安全警示語應以“注意:”、“警告:”或“禁止:”等作為引導語,其字體高度不小于3mm”。使用說明的意義在于最大程度規避錯誤消費和錯誤使用所造成的安全風險。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的安全風險,歸根結底分為兩點:一是存在過量的有毒物質遷移到食品中危害人體健康;二是錯誤使用造成毒理和人身傷害風險。因此,生產者在使用說明方面必須做到兩點:一是風險提示圖文并茂、通俗易懂;二是使用方法、條件、禁忌詳細而周全。這樣即可以保護消費者的安全,也可以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從消費者購買產品時的科學引導,到消費者使用產品時的正確指導,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的產品標簽是其本身的“名片”,更是一份無聲的“承諾”。一份完整準確的標簽不僅能充分告知消費者該產品的安全水準和性能特點,引導消費者更為理性地選擇自己所需的產品,還能起到向產銷各環節普及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產品安全知識的作用。因此,逐步規范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的標簽同樣是保障食品安全戰略的重要環節,理應引起以生產者、銷售者及監管部門為主的社會各界的足夠重視。
(作者單位:廣東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