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 楊冰
素有“楚天首縣”之美譽的武漢市江夏區,位于武漢市南部,是武漢市“十二五”期間本土最大的菜籃子基地,其在蔬菜種植、產業發展上享有得天獨厚的的優勢。武漢市蘭菊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下文簡稱蘭菊),正是在這樣的契機之下成立的。合作社位于江夏區山坡街光輝村,主要從事的經營項目有蔬菜種植、種苗代育和農業技術推廣等,現有社員6人,種植戶112戶,生產基地500余畝,其中設施種植300余畝,年產值1 100多萬元。
瞄準市場,
厚積薄發尋商機
當問起為什么會想要成立合作社時,江楠表示:“成立蘭菊蔬菜合作社,絕非一時的心血來潮、突發奇想,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后的一種厚積薄發”。江楠畢業于華中農業大學園藝系,學的是植保專業,之后為了學習更多農業經營管理相關知識,繼續在中國農業大學攻讀農業經濟管理碩士研究生,畢業后一直從事植保相關的工作。他說:“昨日的沉淀學習,為的是今朝的厚積薄發”。
在植保行業摸爬打滾二十多年的他,時刻保持著對市場敏銳的洞察。他發現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消費理念的轉變,市場上普通蔬菜已經無法滿足消費者追求健康、綠色的消費需求,而市場上真正的滿足高端消費的精品菜、特色菜相對比較稀缺,市場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經過深思熟慮,他毅然決然地決定成立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瞄準特色蔬菜、精品蔬菜市場,開始了新的發展之路。
他將所有的種植戶進行整合,成立了合作社,取名為“蘭菊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當問起為什么取名為“蘭菊”,他說蘭菊合作社主要的負責人還包括自己的妻子和嫂子,她們主要負責公司的業務,這對于女人來說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他很敬佩也很心疼自己的妻子和嫂子,所以將她們二人之名取其一合并,作為合作社的名字,也就是“蘭菊”。古詩有云:“‘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蘭為王者香,芬馥清風里”,菊、蘭均為“君子”,所以取名“蘭菊”,與自己當初成立合作社,經營特色蔬菜,打造精品蔬菜的初衷不謀而合,相得益彰。
不畏將來,
勇往直前破難關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萬事開頭難,于江楠而言也無例外。合作社成立初期也遇到很多的困難,其中最讓他頭疼的就是,種植戶與合作社之間因產品生產標準的差異而產生的矛盾。一方面,由于種植戶自身素質的限制,其掌握的蔬菜種植相關理論知識和技術知識較為缺失,導致有些專業種植戶無法按照合作社的標準生產出符合市場需求的蔬菜產品;另一方面,土壤的酸堿化問題,不同的種植戶其種植地土壤屬性不同,有些種植戶盡管按照合作社的要求進行蔬菜種植,但是因為土壤的問題,生產出的蔬菜也無法達到合作社要求。這些主觀和客觀的原因導致合作社與種植戶之間出現了難以調和的矛盾,這對于剛剛成立不久的合作社來說是一個大的難關,要么自己虧本照單全收不合標準的產品,要么拒收影響種植戶與合作社間的關系,但是自己能力有限,既無法照單全收,也不能得罪種植戶,他曾經一度陷入困境之中。此外,種植技術又是一個棘手的問題,精品蔬菜對種植環境、種植技術的要求非常高,雖然江楠在蔬菜的種植和管理上有20多年的經驗,但是他畢竟不是專業的技術人員,種植過程中技術性比較強的問題他還是難以解決,例如土壤酸堿化、病蟲災害等問題。
困難打不倒躊躇滿志之人,江楠就是這樣的人。為了解決種植戶與合作社之間的這種因產品標準差異而產生的矛盾,他積極在種植模式上進行改革創新。首先因地施種,按照種植戶的種植面積、土壤及自身種植技術等客觀條件,分配種植品種和種植面積;然后統一標準,合作社統一提供種植所需生產材料,包括種子、肥料、農藥等,按照種植戶的種植面積、品種調配好供種植戶直接使用,解決種植戶種植技術水平低下的問題;最后派合作社的生產基地管理人員進行技術指導,以保證種植戶能夠按照合作社的標準生產蔬菜。而在精品蔬菜的種植上,合作社自己組織人員進行種植,請專業的種植技術人員對精品蔬菜生產基地進行指導管理,利用高科技種植技術進行蔬菜栽培,例如蔬菜生物、物理防治病災害等技術,嚴格按照市場標準進行蔬菜生產,解決產品標準不達標的問題。
此外,為提高自身種植技術,他積極參加各種培訓,除了參與單位、政府組織的關于蔬菜種植技術和管理的培訓,他還自費參加培訓機構設置的關于農業經營管理等相關的課程培訓,并且也經常組織種植戶參加政府組織的相關培訓,甚至自己親自給種植戶培訓,替他們排憂解難,實現互利共贏。
打破常規,
特色新奇嶄露頭角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就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蘭菊合作社主打產品是新奇特色的精品蔬菜,其中包括西蘭薹,2015年湖北電視臺還專門采訪過蘭菊合作社,報道了西蘭薹。西蘭薹是西蘭花與芥藍雜交育成的西洋芥藍品種,以收獲花莖為主,花莖纖維極少,口感脆嫩,味甜,有健胃助消化之效,是一種美味與健康完美結合的高品質、高檔次的功能型綠色蔬菜,在臺灣被譽為“黃金青花筍”。由于西蘭薹具有保健和健康的新概念,又是品質高、風味佳和外觀美的新型蔬菜,在國內市場上未見供應,國際市場上卻又供不應求,由此江楠認為西蘭薹生產潛力可觀、市場前景廣闊,把西蘭薹等特色蔬菜作為蘭菊合作社的主打產品,以綠色健康為生產理念,以精品特色作為市場定位。
蘭菊的產品定位是“精準生活,綠色營養元素創導者”,產品種類不求多但求精,不求產量但求質量。所以,無論是產品的前期選種、育苗、栽培管理,還是后期采收、篩選、包裝等都有嚴格的標準,按照精品的標準進行生產和包裝,最后以高端精品出現在市場,以健康綠色鐫刻在消費者心里。
當問到如何將包裝精美、但價格昂貴的蔬菜銷售出去的時候,他會心地笑了一下。不是尋常“菜”,不走尋常“路”,精品蔬菜與普通蔬菜除了在種植工藝和包裝上的區別外,在銷售渠道的拓展上也與眾不同。蘭菊生產的精品蔬菜銷售渠道有兩種,一種是線上的電商,在天貓淘寶商城開精品蔬菜專賣店;另一種是線下走蔬菜精品店及高檔酒店,線上線下結合,開辟出一條精品蔬菜的銷售之路。
西蘭薹采收期長,一般11月左右上市到翌年3月中旬結束,而春節恰好在西蘭薹采收期間,為了迎合現代人追求綠色、生態、健康的生活理念,滿足消費者逢年過節拜年送禮的需求,蘭菊適時推出蔬菜大禮包,一盒10 kg含10種不同的蔬菜,包括薄荷、西蘭薹等老百姓平常買不到的特色蔬菜,他說:“送的是禮品,同樣也是健康”,2015年“園基康”牌精品禮盒蔬菜銷售了
5 000多盒。
此外,勤奮好學、踏實肯干的江楠在工作和學習之余,還結識了很多同樣做特色農產品的朋友,他們都有自己的精品農產品專賣店,互相代銷,豐富專賣店產品類型的同時,還提高了產品的認知度,實現了共贏。
蘭菊雖然成立不久,但是在精品蔬菜市場已經小有名氣,然而小有名氣不是蘭菊合作社的終點,而是起點,蘭菊已經注冊“園基康”特色蔬菜商標,未來的目標是“以精品去打造品牌”,為此江楠說道:“今日大家說到手機就想起蘋果(Iphone),明朝人們提起蔬菜就想到園基康——這就是蘭菊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