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盼亮 張自心 謝學文 柴阿麗 石延霞 李寶聚

摘 要:以電生功能水為研究對象,采用噴霧施藥方法,研究了不同有效氯濃度的電功能水對南瓜果腐病防治效果。試驗結果表明,電生功能水對南瓜果腐病的防治效果隨有效氯含量的增加而提高,當電生功能水有效氯濃度為
95 mg/L時效果最佳,防效達82.94%,與對照藥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的防效89.41%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關鍵詞:南瓜果腐病;尖孢鐮刀菌;電生功能水
中圖分類號:S6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3547(2016)16-0081-03
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是葫蘆科(Cucurbitaceae)南瓜屬(Cucurbita)的重要栽培作物之一,起源于中、南美洲,在我國各地種植廣泛。目前,在被列為蔬菜作物的129個品種中,南瓜的綜合營養作用排在前列。此外,近年來的一些研究也表明,南瓜不僅營養豐富,長期食用還具有保健和防病治病的功能,在亞健康人群消費領域和餐飲行業有較大的發展空間[1]。然而在南瓜貯藏期間,由尖孢鐮刀菌引起的果腐病嚴重影響了南瓜的貯藏水平和質量,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制約了南瓜產業的發展。
近年來,隨著農業生產中病害無公害防治技術的研究和發展,關于電生功能水無公害防治技術應用方面的研究越來越多。電生功能水(Electrolyzed Functional Water),又稱氧化還原電位水、電解水或離子水,是指將添加少量含氯電解質的水置于一種特殊裝置中,經電場處理,使水的pH值、氧化還原電位(ORP值)、有效氯含量(ACC)等指標發生改變而產生的具有特殊功能的電解水,最早發源于日本,具有光譜性殺菌、安全、環保等優點[2,3],被廣泛應用于衛生管理、食品及其器械的消毒和農業生產領域[4,5]。曾有研究報道,利用電生功能水可有效控制黃瓜白粉病、葡萄炭疽病和小麥條銹病等真菌性病害[6~8]。
因此,本研究采用環保無公害的電生功能水對南瓜貯藏期病害的防治進行研究,以期獲得南瓜尖孢鐮刀菌果腐病的安全防治方法,降低化學農藥施用量,提高農產品安全性。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①尖孢鐮刀菌 NG13052801,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分離并保存。
②培養基 PDA培養基(馬鈴薯200 g,葡萄糖20 g,瓊脂20 g,蒸餾水定容至1 000 mL)。
③對照藥劑 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由四川國光農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④供試南瓜 京紅栗南瓜品種的成熟瓜(7月初采收,于溫度為10℃、相對濕度為70%的條件下貯藏,試驗時已貯藏50 d),該品種由國家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京研)京研選育而成。
⑤供試儀器 XL-L-150型農用電生功能水生成器,華夏康奇(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日本KRK RC-3F有效氯測定儀,日本笠原理化工業株式會社生產;PMAC013型電動微量噴霧器,Poly Run Enterprise Co., Ltd.生產。
1.2 試驗方法
試驗于2015年8月23日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試驗溫室進行。
①尖孢鐮刀菌的擴繁 將保存在PDA斜面的尖孢鐮刀菌菌株活化至PDA平板,28℃培養5 d,挑取菌落邊緣菌塊于PDA平板進行菌株的擴繁,28℃下培養14 d,備用。
②不同有效氯含量的電生功能水的制備 利用XL-L-150型農用電生功能水生成器進行電生功能水的生成,功率600 W,進水水壓0.1~0.8 MPa,
進水量100~150 L/h,出水量為30~70 L/h,工作方式為連續制水式,原水使用當地自來水。通過向水中添加質量分數0.1%的NaCl溶液并調節電流大小來調控有效氯的含量,有效氯的含量是利用日本KRK RC-3F有效氯測定儀進行測定,待機器工作
5 min達到穩定狀態后收集,本次試驗分別制備了有效氯濃度為25、35、55、75、95 mg/L 5個濃度含量的電生功能水,每次施用前需重新制備并測定有效氯濃度。
③尖孢鐮刀菌的接種 采用貼菌餅法接種尖孢鐮刀菌。首先將成熟南瓜果實用75%酒精進行表面消毒,待酒精揮發后,用5 mm打孔器處理南瓜表皮,每個南瓜上打12個孔。用相同大小的打孔器打取尖孢鐮刀菌菌餅,將尖孢鐮刀菌菌餅貼置南瓜表皮打孔處[9],完成尖孢鐮刀菌對南瓜的接種。
④噴霧防治處理 采用噴霧法施藥。接種后的南瓜進行電功能水的噴霧處理,使用PMAC013型微量噴霧器進行施藥,各處理的有效氯濃度分別為25、35、55、75、95 mg/L,每個處理用藥量為5 mL。接菌后噴施無菌水為清水對照(CK1),噴施國光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 000 mg/L為藥劑處理(CK2),每個處理用藥量為5 mL。每個處理設3次重復,將處理后的南瓜置于已消毒保濕柜中,于溫度28℃,相對濕度80%,日光照時間12 h條件下靜置(2015年8月23日)。7 d后測量病斑大小,統計數據。
⑤調查方法 采用“十”字交叉法測量病斑直徑,病斑大小應減去菌餅大小。
⑥防效計算 防效(%)=[(清水病斑直徑-處理病斑直徑)/清水病斑直徑]×100%。
1.3 數據處理
采用SAS 9.2軟件以鄧肯氏新復極差法對防治效果進行方差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通過對試驗結果的調查發現(表1),電生功能水對尖孢鐮刀菌引起的南瓜果腐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處理7 d后調查南瓜尖孢鐮刀果腐病的發病情況,結果表明,電生功能水有效氯含量95 mg/L時,防效最高,達82.94%;有效氯含量75 mg/L時,防效為72.06%;有效氯含量55 mg/L時,防效為64.71%;有效氯含量35 mg/L時,防效為55.18%;有效氯含量25 mg/L時,防效為43.24%。供試藥劑對照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 000 mg/L的防效為89.41%。多重比較結果顯示,電生功能水最高防效82.94%與供試藥劑對照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2 000 mg/L的防效89.41%之間差異不顯著(α=0.05),且電生功能水有效氯含量相差較大時,其防效間存在顯著性差異,如有效氯含量25 mg/L與55 mg/L、
55 mg/L與95 mg/L、25 mg/L與75 mg/L、25 mg/L與95 mg/L之間,對南瓜果腐病的防效均存在顯著差異(α=0.05),且隨著有效氯含量的增加,防效隨之增長。
3 結論與討論
以電生功能水為對象,以其有效氯濃度為變量,對尖孢鐮刀菌引起的南瓜果腐病進行防治效果研究,試驗設計25、35、55、75、95 mg/L 5個不同梯度有效氯含量和2個對照(清水處理CK1和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藥劑處理CK2)。試驗結果顯示,電生功能水有效氯濃度為95 mg/L時,對南瓜果腐病的防效高達82.94%;電生功能水有效氯含量為75、55、35、25 mg/L時,對南瓜果腐病的防效分別是72.06%、64.71%、55.18%、43.24%,電生功能水對南瓜果腐病的防治效果隨有效氯濃度的增加而上升,并且當電生功能水有效氯含量相差較大時,對南瓜果腐病的防效存在顯著差異。電生功能水有效氯濃度為95 mg/L時的防效(82.94%)略低于對照藥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 000 mg/L的防效(89.41%),但兩者不存在顯著性差異。本次試驗表明,電生功能水對南瓜貯藏期果腐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并隨有效氯濃度的提高,防治效果越好,且安全、無毒,適用于南瓜采后貯藏期間病害的防治。
我國果蔬產量巨大,但損失驚人,故合理有效的采后貯藏是充分發揮其價值的關鍵。目前,在農業生產領域,電生功能水用于種子的消毒清洗、果蔬采后貯藏保鮮以及用作植物生長促進劑的試驗研究已經展開[10]。有研究表明,電生功能水對番茄葉霉病的防治效果達68.1%,比相同條件下混合農藥(甲基硫茵靈和噁酮·氟硅唑)的防治效果(30.4%)高1倍以上[11]。此外,電生功能水對引起煙草黑脛病的病原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在有效氯含量為90 mg/L時,抑制率高于50%[12]。在有機和綠色農業生產中,電生功能水的推廣應用為蔬菜生產和貯藏中重要病害的防治提供了無公害、無殘留的技術支持。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認識的提高,電解功能水在蔬菜種植期和采后貯藏期病害防治等方面的應用前景將十分廣闊。
參考文獻
[1] 賈國梁,石晶盈,李法德.電生功能水抑制微生物及其產生毒素研究進展[J].食品科學,2009,36(3):265-271.
[2] 郝建雄,李里特,馬占鴻,等.電生功能水防治小麥條銹病試驗研究[J].中國植保導刊,2006,26(6):21-23.
[3] 郝建雄,李里特.電生功能水消除蔬菜殘留農藥的實驗研究[J].食品工業科技,2006,27(5):164-166.
[4] 林月莉,黃麗麗,索朗拉姆,等.蘋果輪紋病室內快速評價體系的建立[J].植物保護學報,2011,38(1):37-41.
[5] 田秀紅,劉鑫峰,姜燦.南瓜的營養保健作用與產品開發[J].食品研究與開發,2009,30(2):169-172.
[6] 武龍,肖衛華,李里特.電生功能水防治葡萄炭疽病試驗[J].植物保護,2004,30(6):82-83.
[7] 王萌蕾,陳復生,楊宏順,等.電生功能水對果蔬殺菌和保鮮效果研究進展[J].糧食與油脂,2014,27(5):12-16.
[8] 徐偉忠,朱麗霞,陳建華.電功能水在農業上的應用[J].江西農業學報,2006,18(6):137-140.
[9] 肖衛華,李里特,王慧敏,等.電生功能水防治黃瓜白粉病試驗初報[J].植物保護,2003,29(2):50-51.
[10] 鄭磊,劉海杰,郝建雄,等.電生功能水對保護地番茄葉霉病防治效果[J].植物保護,2010,36(1):162-164.
[11] Shimizu Y, Hurusawa T. Antiviral,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ctions of electrolyzed oxidizing water through electrolysis [J]. Dental Journal, 1992(37): 1 055-1 062.
[12] Hou Y T, Ren J, Liu H J, et al. Efficiency of electrolyzed water (EW) on inhibition of 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 growth in vitro [J]. Crop Protection, 2012(42): 128-133.
Abstract: Using the electrolyzed functional water (EFW) as research object, this study determined the efficiency of EFW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vailable chlorine (ACC) on the fruit-rotten-disease of pumpkin by spraying EFW.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r the ACC in EFW, the better the control effect on pumpkin fruit-rotten-disease. When the ACC in EFW reached 95 mg/L, the control efficacy of pumpkin fruit-rotten-disease was the highest as 82.94%, which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agent 50% carbendazim wettable powder whose control efficiency was 89.41%.
Key words: Fruit-rotten-disease of pumpkin; Fusarium oxysporum; Electrolyzed functional 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