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 王東平 李育軍
摘 要:為了探索曲靖市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情況,以曲靖市現代農業產業為研究基礎,實地調查曲靖市麒麟區郊區、陸良縣、沾益縣、會澤縣4個代表地區的現代農業發展現狀,結合文獻研究,提出曲靖市現代農業發展對策,以期進一步加快曲靖市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曲靖市;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30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3547(2016)16-0084-03
曲靖市位于云南東高原地區,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立體氣候,是云南省的農業大市,是全省最重要的糧食生產和加工基地之一。近年來曲靖市以現代農業發展為主要目標,優化特色產業布局,打造綠色生態高原特色品牌,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思路,現已取得良好成效。
1 曲靖市現代農業發展調查現狀
現代農業是曲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道路之一,曲靖近些年來以生態莊園為載體,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各區(縣)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和地域優勢,專一做大做強主導產業,現已形成大批規模連片的優勢產業基地。
1.1 麒麟區發展以生態莊園和特色蔬菜種植結合的現代特色農業
生態莊園是推動農業開發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一種新型模式。為迎合曲靖市提出的大力發展生態莊園經濟的政策,近年來,麒麟區通過將農業與旅游業結合起來,把生態觀光、休閑娛樂以及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融為一體,使游客在感受摘果之樂的同時,更好地體驗田園生活?,F已基本建成云南金嵐河紅酒莊園、麒麟區堂生蔬菜莊園、千村農牧科技養殖莊園、曲靖佳沃藍莓莊園、曲靖市麒麟區天源莊園5個精品現代農業經濟莊園。已認定的省級現代農業莊園1個,市級現代農業莊園1個,區級現代農業莊園2個。2016年以來,麒麟區提出了“休閑農業、創意農業、高效農業”的農業產業發展思路,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措施。通過引進外資,充分借助企業過硬的品牌優勢、先進的技術優勢,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建設了越州藍莓基地、瀟湘藍莓產業項目和麒麟水鄉萬畝稻荷項目等一批農業重點工程。
麒麟區因地制宜加快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模式,積極引導發展特色蔬菜種植,使大蒜種植成為三寶街道、越州鎮的優勢主導品種,其中,越州鎮以橫大路、黃泥堡、和平一帶水利條件較好的村為重點建設地區,優化大蒜特色產業規劃,截止到目前,越州鎮大蒜種植面積擴大到1 300多hm2,成為曲靖市大蒜種植面積最大的鄉鎮。當地推廣大蒜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加強農產品農藥殘留監測,建立農殘快速檢測室,對生產基地實施質量監管和監測。申報認證的蒜頭、蒜薹均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和綠色食品認證書。越州鎮現已建起1個常年批發市場,3個季節性收購市場,成為目前滇東北地區重要的大蒜銷售集散地,大蒜暢銷國內10多個省市,并銷往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1.2 陸良縣發展完善蔬菜產業鏈
陸良已發展成云南重要的外銷蔬菜生產示范基地。目前建成無公害蔬菜基地2 667 hm2,已認證無公害蔬菜產品5個,出口蔬菜基地備案77.67 hm2,供港蔬菜基地備案46.39 hm2,創建設施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區4個,示范面積266.67 hm2,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位居全市前列,農產品檢測合格率在95%。重點建設了南盤江兩岸、曲陸高速公路沿線壩區2 499.73 hm2外銷設施蔬菜示范基地,其中,連片大棚蔬菜面積2 302 hm2,萬畝連片基地2個(中樞街道南盤江東岸片區、板橋片區);千畝連片基地7個(水閣片區、黃家圩片區、長塘片區、沙溝及羅依片區、南盤江東岸河西至魚塘片區、海界片區、大西片區);33.33 hm2以上連片基地5個(清河片區、大馬路片區、趙家溝片區、舟東及擺羊片區、楊家壩片區);66.67 hm2以上連片基地8個(東門片區、真理片區、窯上片區、石壩片區、華僑農場片區、芳華前所片區、白巖河口片區、飛機場片區)。
在蔬菜銷售平臺上,陸良縣擁有多家具備產銷一體化能力的公司、合作社,與呈貢、晉寧等地冷庫形成了合作關系,產品銷往廣州、深圳、虎門、北京、成都、貴州、遵義等地,構建了完善的蔬菜銷售平臺,陸良蔬菜在市場銷售上已占據了明顯的優勢。
同時,陸良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蔬菜產業發展,結合蔬菜產業高速發展現狀,積極招商引資,延長完善蔬菜產業鏈,在縣城西片區建設占地規模約78.67 hm2,輻射云南、流通全國,面向南亞、東南亞的現代化大型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該冷鏈物流園已于2015年5月投入使用,其物流中心蔬菜年吞吐400萬t,主要銷往廣東的廣州江南市場、深圳海吉星市場、虎門市場以及湖南長沙、湖北武漢、浙江溫州、江西、重慶、北京、西安等地,同時輻射帶動周邊的師宗、羅平、麒麟、富源、宣威、沾益、馬龍、瀘西、石林、彌勒、宜良擴大蔬菜種植規模,前往陸良冷鏈物流園交易。蔬菜冷鏈物流交易中心項目的建設,有利于促進全縣第一、二、三產業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同時促進該縣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實現蔬菜產業重大發展,全面增強經濟發展后勁。
1.3 沾益縣專注多種特色產業綜合發展
近年來,沾益縣委、縣政府因地制宜,力爭在加快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發展上取得新突破。目前,沾益縣共有各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40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1個,市級12個,縣級26個,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95個,有效帶動了高原特色農業的發展。在品牌培育和產品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該縣萬壽菊、中藥材、蠶桑、蔬菜、烤煙等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
近年來,沾益縣菱角鄉依托“企業+農戶+基地”的發展模式,為把辣椒打造成繼烤煙支柱產業之后的又一新型亮點產業,鄉政府及時成立辣椒產業領導小組,明確各成員單位職能職責,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協助抓、職能部門具體抓辣椒產業的工作格局。在整個產業推進過程中,組織農戶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采收、統一銷售,使產業化經營初具規模。截至2015年10月下旬,全鄉辣椒平均產量 2 319 kg/667 m2,總產量759 500 kg,通過與企業簽訂收購合同,以1.95元/kg的價格收購,667 m2產值為4 522.05元,總產值為148萬元以上,收到良好效益。
2 曲靖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 種植管理技術落后
曲靖市缺乏農業技術的領軍人物,人才培訓機制不健全,培訓渠道少。引進企業或者農戶缺乏種植專業知識,存在盲目跟風種植,加之對主要病蟲害的防治不嚴,導致大面積作物受損的情況時常發生。如沾益縣白水鎮有企業以800元/667 m2的價格向農民流轉土地建造大棚種植三七,由于當地土質不適合以及病蟲害的影響,加之當地農民又缺少三七的種植經驗,導致種植的三七質量達不到要求,企業虧損嚴重,無法進行下一年的春耕播種,剛建好的大棚也慘遭拆毀。
2.2 現代產業結構鏈不完整
現代農業生產鏈貫通產前、產中、產后三大領域,雖然曲靖市現代農業產業鏈的發展已見成效,但生產方式和組織形式普遍延續著傳統農業形態,生產專業化、服務社會化、經營一體化的程度還較低;農產品精深加工工程還處于初級階段,大部分農產品均以初產品低價賣給收購商;物流市場體系還不完善,產銷分離,銷售模式單一,在沾益縣、富源縣、會澤縣、馬龍縣的大部分農村,農戶由于缺乏市場信息和銷售渠道以及交通的不便利,都處于一種“被動”的銷售方式,經常因信息不流通導致農戶賣不出農產品,收購商也買不到農產品的尷尬局面;同時農產品電子商務并未普及,如調查的曲靖市麒麟區草莓園,在每天平均接待的100人中,網絡購票的不到10人。
2.3 園藝栽培設施應用較少
設施農業通過高投入實現高產出,通過高技術含量達到高效益的目的。許多現代設施農業新技術及新裝備技術在國外已經廣泛應用,而在中國仍然處于發展狀態,如現代農業新技術之一的無土栽培技術,因其栽培技術的逐漸成熟和發展,應用范圍和栽培面積不斷擴大,經營與技術管理水平空前提高,實現了集約化、工廠化生產,達到了優質、高產、高效、低耗的目的,而這項技術在曲靖的應用率并不高;再如曲靖的大棚種植,在控溫、苗床培育方面仍然采用傳統方法,導致效率低下、產能不高,造成資源和資金的浪費,成本提高。
2.4 產業效益低
曲靖市作為云南省的農業大市,特色蔬菜種植數量多,但呈現多、雜、小、效益低的局面。全市蔬菜種植面積(含食用菌)156 600 hm2,產量256.76萬t;發展魔芋20 000 hm2,產量67.2萬t??傮w來說,產業規模效益低下,抵御市場風險能力較弱。
3 對策與建議
3.1 優化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鏈
曲靖市的產業結構應從以粗產品生產為主向產加銷聯動發展轉變,經營方式從小規模分散經營向合作組織化轉變。實施農產品精深加工工程,延伸產業鏈條,健全物流市場體系,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加快農產品信息流通速度。加快農業產業結構向產加銷聯動轉型升級,如生姜可將種植、精深加工升級為姜精油和油樹脂及營銷的生物產業體系;馬鈴薯可將種植、加工升級為食品、特質淀粉、醫藥等及銷售產業體系。
3.2 提高農業科技應用
實施農業科技創新工程,加快發展現代種業,深度開發、做大做強高原特色農產品,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加快農業增長方式向依靠科技進步轉型升級。深入推進具有區域優勢特色的優質蔬菜等良種研發中心的建設,培育突破性新品種。充分利用現代農業科學技術指導作物生產,推廣新型種植技術,運用集約化育苗、新型覆蓋材料、微噴滴灌、高溫悶棚等技術、設施提高作物產量。培養農業技術人員、增加農業科技培訓機構、定期對農戶進行技術指導與培訓。
3.3 因地制宜做好當地特色“三品一標”品牌產品
根據曲靖市各區(縣)的氣候、土壤、資源、環境容量和經濟社會發展基礎及潛力等,因地制宜發展適合當地的“三品一標”農產品和加工食品,創建具有當地特色的品牌,做大做強產業。如宣威市、會澤縣、陸良縣主要發展馬鈴薯產區;富源縣發展魔芋產區;羅平縣、陸良縣、麒麟區、師宗縣發展烤煙產區;羅平縣發展油菜產區;麒麟區發展蔬菜產區。同時加強農產品品質監測,優化農產品生產環境,加快農業向生態安全優質轉型升級,使當地農產品發展成為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優質品牌。
3.4 制定現代農業產業扶持政策
認真落實中央一號文件中“圍繞建設現代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方針,根據曲靖市農業產業發展現狀和農村經濟條件,切實提高農民收入,制定適應當地現代農業長期發展的規劃和惠農政策,提高企業和農民的參與積極性,利用現代農業來促進曲靖市城鎮化建設和美麗鄉村的建設。
參考文獻
[1] 沈麗芬.加快農業科技自主創新 引領曲靖市現代農業發展[J].云南科技管理,2009(1):74-75.
[2] 孫光堂.生態莊園經濟的探索與實踐[J].經濟問題,2013(9):101-104.
[3] 張廣楠.無土栽培技術研究的現狀與發展前景[J].甘肅農業科技,2004(2):6-8.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Qujing modern agriculture industry,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tatus of four representative areas, Qilin district, Luliang county, Zhanyi county and Huize county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Qujing modern agriculture industry. Combining with literature research, we gave th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Qujing modern agriculture, which was helpful to accelerate the furtherdevelopment of Qujing
modern agriculture industry.
Key words: Qujing city;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statu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