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和良 何芳練 廖春勇 莫登啟 高美萍 陳麗娟 江文


柯衛東 男,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兼水生蔬菜研究室主任,推廣研究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水生蔬菜行業計劃及“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首席專家,主持國家及省、市重大科研項目多項,《植物遺傳資源學報》、《長江蔬菜》編委。長期從事水生蔬菜種質資源及育種研究,在水生蔬菜種質資源保護及創新、新品種選育、微型種苗繁殖技術研究與應用等方面有創造性貢獻,有力推動了我國水生蔬菜學科建設及產業發展。發表論文、論著100余篇(部),制定農業行業標準9部,取得國家發明專利3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四屆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獎等。
摘 要:為了解決廣西鐘山縣粉蹄單產不高問題,引進廣西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培育的桂粉蹄1號新品種、平樂主栽地方品種,與本地主栽品種進行比較試驗,對其生育特性、適應性和產量等進行研究。試驗結果表明,桂粉蹄1號植株生長粗壯、抗倒伏、產量高、單果質量較大,在鐘山種植適應性強,是適合本地種植的粉馬蹄新品種。
廣西鐘山縣地處桂東,農業生產較為發達,是農業生產大縣,荸薺(又稱馬蹄)是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項目。近年來,鐘山縣大力發展淀粉型馬蹄(以下簡稱粉蹄)種植,面積達
1 333.3 hm2以上。隨著全縣粉蹄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單位面積產量不高成了制約粉蹄產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為促進粉蹄增長方式的轉變,有效提高粉蹄單產,加快粉蹄品種升級換代,增加農戶種植經濟效益,于2014年引進2個專用提取馬蹄粉的品種,即由廣西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培育的粉蹄新品種桂粉蹄1號[1]和平樂縣平樂粉蹄(地方品種),與鐘山縣主栽品種(廣東番禺粉蹄)進行比較試驗,對其生育特性、適應性、淀粉含量和產量等進行比較研究,為鐘山縣種植淀粉型馬蹄提供參考和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參試品種為:A.桂粉蹄1號(廣西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B.平樂粉蹄(平樂縣地方品種);C.廣東番禺粉蹄(CK,鐘山縣主栽品種)。
1.2 試驗方法
試驗于2014年5~12月在鐘山縣回龍鎮興聯村進行,選擇地勢平坦、平整、肥力中等、水平一致、排灌方便、地理位置開闊、土壤為壤土且有代表性的田塊作為試驗地(面積800 m2以上),試驗地前作為水稻。采用隨機區組排列,設3次重復,共9個小區,每個小區面積66.7 m2,小區間設走道,以起小壟為界,四周設置保護行。
采用兩段育苗法[2,3],第一階段使用小拱棚育苗,將組培苗及種蹄播種(5月11日),株行距10 cm×15 cm,秧苗成活后去掉小拱棚。待苗高20 cm左右進行第二階段育苗(6月6日),分畦播種,株行距60 cm×60 cm。待擴繁足夠的馬蹄苗后,7月25日起苗進行大田定植,定植株行距60 cm×60 cm。
大田定植底肥為667 m2施20 kg復合肥(15∶15∶15)+2 kg硫酸鋅+2 kg硼砂,分4個時期進行追肥,8月12日追施復合肥25 kg/667 m2,9月1日追施復合肥20 kg/667 m2,9月16日追施復合肥
15 kg/667 m2+氯化鉀7.5 kg/667 m2,10月5日追施復合肥20 kg/667 m2 +氯化鉀2.5 kg/667 m2 [3]。
8月24日、9月21日各防治馬蹄白禾螟1次,采用2%阿維菌素乳油1 500倍液+40%樂斯本(毒死蜱)1 000倍液混合噴霧。防治稈枯病,另加25%丙環唑乳油2 000倍。在9月10日、9月21日、10月15日、10月20日輪流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25%丙環唑乳油2 000倍液、25%戊唑醇1 500倍液防治病害,效果良好[3]。12月21日采收。
1.3 淀粉含量測定
采用碘顯色法進行淀粉含量測定[4,5]。
1.4 統計分析
采用Excel 2007軟件進行數據整理,DPS
v8.01軟件進行方差分析(LSD法進行多重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 參試品種生育期比較
大田定植7 d后返青,桂粉蹄1號8月6日有分蘗長出,廣東番禺粉蹄及平樂粉蹄8月8日有分蘗長出。桂粉蹄1號分蘗速度快,莖葉粗壯,平樂粉蹄次之,番禺粉蹄莖葉稍弱。9月22日全部封行。
從表1可以看出,3個參試品種分蘗數、株高排列為桂粉蹄1號>平樂粉蹄>番禺粉蹄;各品種莖粗相差不大;桂粉蹄1號不僅株高最高,且發苗粗壯,抗倒伏能力強。根據后期觀察發現,廣東番禺粉蹄、平樂粉蹄于10月21日寒露風來后,已有部分莖葉倒伏,而桂粉蹄1號保持直立。
2.2 參試品種豐產性及淀粉含量比較
由表2可知,以桂粉蹄1號產量最高,折合產量達到1 851.0 kg/667 m2,比對照番禺粉蹄增產6.84%,差異達到顯著水平。在淀粉含量上,桂粉蹄1號最高,達13.4%;平樂粉蹄最低,僅為10.8%。
2.3 經濟效益比較
淀粉型馬蹄種植,采用的是“加工企業+基地+種植戶”模式,由企業投資和技術指導,種植戶按照企業制定的措施進行管理(農資由企業統一采購,統一發放,統一使用),667 m2成本約為2 200元(包括地租、農資、管理費、收獲等),按2.6元/kg計算,桂粉蹄1號、平樂粉蹄667 m2產值分別為4 812.6、
4 548.7元,分別比對照增收308.1、44.2元。
3 小結
通過本試驗的綜合分析,桂粉蹄1號生長速度快及分蘗能力強,抗逆性較強,產量及淀粉含量較高,2014年示范種植面積33.3 hm2以上,平均產量達1 850 kg,增產效果明顯,在鐘山縣具有推廣價值,可以進一步在本地推廣生產。
參考文獻
[1] 陳麗娟,蔡炳華,江文,等.淀粉型荸薺新品種桂粉蹄1號選育[J].中國蔬菜,2011(2):107-109.
[2] 陳麗娟,蔡炳華,江文,等.馬蹄組培苗田間育苗技術[J]. 農家之友,2011(4):17.
[3] 陳麗娟,蔡炳華,江文,等.荸薺新品種特征特性及高產高效栽培關鍵技術[J].長江蔬菜,2011(16):117-119.
[4] 江文,李楊瑞,楊麗濤,等.荸薺球莖主要性狀觀察及營養品質分析[J].中國蔬菜,2009(2):51-54.
[5] 邱賀媛.荸薺淀粉含量的測定[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 2003,25(5):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