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輝進 凃玉珊 劉荷花
摘 要: 針對遠距離低信噪比條件下視覺傳感目標檢測困難的問題,設計并實現一種多傳感器下的基于動態時空特性軟硬協作決策的目標檢測系統。系統以FPGA控制模塊作為核心模塊,主要用于傳感器圖像信息的采集、傳遞、存儲以及控制。利用鏈路口發送模塊對傳感器信號進行轉換和緩存。將USB設備作為整個系統的基礎設備,主要負責整個系統信號數據的傳輸。通過片內存儲器對系統的程序及數據進行保存,有效實現目標檢測。軟件設計過程中,引入動態時空特性下的軟硬協作決策機制,并詳細分析,給出目標檢測的程序代碼,仿真實驗結果表明,所提系統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實用性。
關鍵詞: 多傳感器; 動態時空特性; 軟硬協作; 目標檢測
中圖分類號: TN98?34; F1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6)08?0100?04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arget detection sensing system based on
soft and hard cooperative decision
JI Huijin1, TU Yushan2, LIU Hehua3
(1.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ubei Polytechnic Institute, Xiaogan,432200, China; 2. Xiaogan Branch of SINOPEC, Xiaogan 432200, China;
3.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Taiyuan University, Taiyuan 030032, China)
Abstract: Since it is difficult to detect the remote vision sensing target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ow SNR, a multi?sensor target detec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hard and soft collaborative decision with dynamic time?space characteristic wa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The FPGA control module is adopted as the core module of the system, which is mainly used for the sensor image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transmission, storage, and control. The delivery module at link port is used for sensor signal conversion and cache. The USB devices serve as the basic ones of the whole system to take charge of signal data transmission of the entire system. The on?chip memory is used to store the program and data of the system to achieve target detection effectively. In the process of software design, the hard and soft collaborative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under dynamic space?time characteristics was introduced.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the program code for target detection are o give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ystem has high reliability and practicability.
Keywords: multi?sensor; dynamic space?time characteristic; hard and soft collaboration; target detection
0 引 言
隨著科技的逐漸發展,有效實現目標檢測在監視系統、交通監管控制、識別和跟蹤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1?3]。而傳感器節點在其微小的體積中可集成數據采集、數據處理以及無線通信等多種功能,可避免由于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導致目標檢測結果不準確[4?7],成為相關學者研究的重點課題,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8?10]。本文主要研究多傳感器基于動態時空特性軟硬協作決策的目標檢測系統,為有效實現目標檢測提供可靠的依據。
1 系統總體的邏輯結構設計
本系統整體包括FPGA控制模塊、鏈路口發送模塊、USB設備、片內存儲器以及多傳感器基于動態時空特性軟硬協作決策的目標檢測模塊,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
2 系統的硬件設計
2.1 核心主控模塊的設計與實現
控制模塊是本文系統的核心模塊,主要用于傳感器圖像信息的采集、傳遞、存儲以及控制。主要由傳感器信號、雙端口RAM、數據轉換器、讀地址發生器、地址計數器、控制信號發生器以及顯示驅動組成,具體硬件結構如圖2所示。
為了減少成本,采用EP1C6Q240C6,其屬于Altera公司生產的Cyclone系列FPGA,1.5 V內核電壓供電,內有92 117 b存儲區間,能夠給出兩個鎖相環和雙倍數據傳輸速率的接口電路。其以240個引腳的FPQF封裝形式為170個用戶I/O引腳以及5 870個邏輯單元提供服務。最高能夠支持高達200 MHz的數據傳輸,同時支持壓縮配置碼流。
2.2 鏈路口發送模塊的設計
鏈路口發送模塊主要負責對傳感器信號進行轉換和緩存,具體硬件結構如圖3所示。
在FPGA傳輸數據的過程中,控制模塊將傳感器信號發送至鏈路口,同時開啟數據轉換模塊以及FIFO數據緩存模塊。數據轉換模塊將從鏈路口發送過來的4位寬數據變成32位寬數據,同時緩存在FIFO中。每次傳輸的數據量固定不變,主要取決于FIFO的深度。對于32 b×4 185的FIFO而言,每次FPGA接收完4 185個數據后,即對接收模塊進行“清零”處理,再重新進行下一批數據的接收。
2.3 接口設備的設計
USB設備是整個系統的基礎接口設備,主要負責整個系統信號數據的傳輸。具體硬件結構如圖4所示。
采用Cypress公司生產的EZ?USB FX2作為USB設備的芯片,其為世界上第一款集成USB 2.0的微處理器芯片,硬件資源充分。不僅如此,EZ?USB芯片應用廣泛,開發也比較容易。
考慮到本文硬件系統設計指標,選擇控制傳輸模式作為芯片的工作方式。
2.4 片內存儲器的設計
片內存儲器主要負責對系統的程序及數據進行保存。具體硬件結構如圖5所示。
片內存儲器采用二級高速緩存結構,系統的程序以及數據均具有獨立的高速緩存。二級存儲器被稱作L2,其為一個統一的程序/數據空間,能夠實現共享。由于片內數據存儲器沒有總線競爭以及訪問速度不匹配問題,因此DSP對片內存儲器的訪問速度較高。為了充分利用片內存儲器,將其設置成All SRAM 模式,從而增強訪問效率,緩解DSP數據傳輸瓶頸。
3 系統軟件的設計
3.1 基于動態時空特性的理論模型
本文通過動態時空特性方法對目標進行檢測,首先將亮度值相減的結果和閾值進行比較,從而實現目標區域的檢測,檢測規則為:
[R(x,y)=0, In(x,y)-Bn(x,y) 式中:[In(x,y)],[Bn(x,y)]分別用于描述當前幀以及背景幀在點[(x,y)]處的亮度值;[T]用于描述閾值,最后可獲取僅含有目標的圖像。[T]值主要取決于外界環境。背景、光線的改變以及閾值的確定將導致檢測結果中某些屬于背景區域的像素點成為檢測目標。一般情況下,上述區域較小同時分布不連續,可通過3×3矩陣算子完成結果圖像[R(x,y)]的形態學處理,實現誤檢目標區域的補償。通過求出所有目標區域的面積,刪除面積低于規定值的區域,獲取僅含有檢測目標的區域。 3.2 程序代碼的實現 設計主體部分由硬件實現,軟件部分的工作主要為硬件初始化和目標檢測。主程序流程圖如圖6所示。 圖6 系統軟件設計流程圖 設計的多傳感器基于動態時空特性軟硬協作決策的目標檢測系統的軟件,在Windows 2000環境下,通過 Visual C++ 6.0 實現,具體的軟件程序設計流程如下: importleadeloeko importleadweo, importlead=16:08siteo, importlead=7:01dentranceo, exportlead[7:08dleaveo, importleadeloekl importleadwel, importlead[16:0]sitel, importlead[7:0]dinl, exportlead[7:0]doutl ); ram_26000_8_0ramo( .site(siteo[14:0]), .din(dentranceo), .dout(dleaveo), rames26()_8_1raml( #site(sitel=14:0]), #clk(cloekl), .din(dinl), #dout(doutl), #en(l), LSMframejam( importleadeloeko importleadweo, importlead=16:08siteo, importlead=7:01dentranceo, exportlead[7:08dleaveo, importleadeloekl importleadwel, importlead[16:0]sitel, importlead[7:0]dinl, exportlead[7:0]doutl); ram_26000_8_0ramo( .site(siteo[14:0]), #clk(eloeko), .din(dentranceo), .dout(dleaveo), #clk(cloekl), .din(dinl), #dout(doutl), #en(l) 4 仿真實驗結果 為了驗證本文多傳感器基于動態時空特性軟硬協作決策的目標檢測系統的有效性,需要進行相關的實驗分析。實驗相關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相關參數
本文分別采用多傳感器基于動態時空特性軟硬協作決策的目標檢測系統和傳統系統對某地某時刻出現的人進行檢測,獲取的結果如圖7,圖8所示。
分析圖7,圖8可以看出,與傳統系統相比,采用本文系統得到的檢測結果更加準確,驗證了本文系統的可靠性。為了進一步驗證本文系統的有效性,對本文系統和傳統系統的虛警概率進行統計,得到的結果如圖9所示。
分析圖9可以看出,本文系統的虛警概率遠遠低于傳統系統,同時本文系統得到的曲線較傳統系統更加穩定,說明本文系統具有很高的實用性。
5 結 論
本文設計并實現一種多傳感器基于動態時空特性軟硬協作決策的目標檢測系統。系統將FPGA控制模塊作為核心模塊,主要用于傳感器圖像信息的采集、傳遞、存儲以及控制,利用鏈路口發送模塊對傳感器信號進行轉換和緩存,將USB設備作為整個系統的基礎設備,主要負責整個系統信號數據的傳輸,通過片內存儲器對系統的程序及數據進行保存,有效實現目標檢測。軟件設計過程中,對多傳感器基于動態時空特性軟硬協作決策的目標檢測系統進行了詳細分析,并給出目標檢測的程序代碼,仿真實驗結果表明,所提系統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實用性。
參考文獻
[1] 崔莉,鞠海玲,苗勇,等.無線傳感器網絡研究進展[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05,42(1):163?174.
[2] 馮國瑜,肖懷鐵,付強,等.一種適于在線學習的增量支持向量數據描述方法[J].信號處理,2012,28(2):186?192.
[3] 袁朝暉,王高峰.基于數據融合確保目標檢測精度的傳感器節點布置[J].計算機科學,2009,36(9):51?54.
[4] 汪洪橋,孫富春,蔡艷寧,等.基于局部多分辨特征的SAR圖像自動目標識別[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8):1049?1054.
[5] 呂國亮,趙曙光,趙俊.基于三幀差分和連通性檢驗的圖像運動目標檢測新方法[J].液晶與顯示,2007,22(1):87?93.
[6] 陳玉春,潘泉,李靜.一種基于HSI空間的異類傳感器假彩色圖像融合算法[J].計算機應用,2004,24(11):107?109.
[7] 唐健,朱繼紅,孫增圻.基于智能優化策略的圖像自動配準方法[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9):1252?1255.
[8] 肖篙,張方.無線信道圖像的聯合信源信道編碼速率分配[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9(6):716?720.
[9] 韋燕鳳,彭思龍.基于模板聚類與綜合的多模板快速定位算法[J].中國圖象圖形學報,2004,9(3):314?317.
[10] 余莉.基于數學形態學的目標檢測[D].長沙: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5:2?4.